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少年网络文化失衡现象及其调控

作 者: 周鑫妍
导 师: 谭书敏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失衡现象 调控
分类号: C91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2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青少年”与“网络文化”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组词汇。青少年既是网络文化的特殊制造群体,又是网络文化的最大消受群体——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的生产制造中表达自我、张扬个性,一些最具创意、最富个性的网络文化,如新奇的网络语言和独特的网络艺术总是烙上了“青少年制造”的特殊印记,网络文化因为有青少年自娱娱人的创造和参与,焕发出勃勃生机。可是,当网络文化试图将人类所有生存领域都纳入其统领的时候,网络文化对它的最大消受群体----青少年而言,便拥有了无以伦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青少年通过网络文化的示范窗口来观察世界,采取网络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于是,在良莠并存的网络文化的渗透作用下,不同的青少年个体便受到不同程度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之说,正折射了美好与瑕疵并存、希望与困惑同在的网络文化现状。“传播产生文化”,因而文化含有一种共享的意义,它无庸置疑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从发展的观点看,任何系统都没有绝对的平衡状态,它们都是在对其失衡状态的不断调适过程中去无限接近系统的相对平衡而获得健康发展。既然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失衡便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一个健全的文化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自我调适机制,才能保证其长久健康地发展。这正如生命有机体在受到刺激会做出相应的自我保护反应一样。这种调适机制是一种既具有激励功能又具有制约功能的均衡而完善的系统。缺乏任何一种功能都会表现为“失衡”状态。缺乏前者,会造成这种文化系统的僵死;缺乏后者,便会像社会大系统滋生出的“毒瘤”一样难以自清,既而造成对社会的危害。从网络传播及青少年的特点看来,网络是一个富于激励机制的文化系统。但由于规范的缺失,它又往往处于明显的“失衡”状态。网络文化出现的反主流文化及越轨形态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而整个“机体”又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因此,个别青少年的离经叛道,甚至于违法、犯罪形态常常在网络空间中猖狂表现,从而造成了网络文化系统的失衡。既而出现了网络色情问题的连绵不断、网络黑客问题的络绎不绝,甚至于网络暴力事件的反反复复等各种各样不同表现形态的网络文化失衡现象。同时,“失衡”形态网络文化在与传统价值观激烈碰撞之际,其消极示范、误导作用又往往会让一部份“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走向健康成长的反面。目前的网络文化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是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此,认清形势,把握网络文化的特性及其与青少年互动的运行机制,从而探索出一条新型的网络文化调控途径,对于肃清失衡的网络文化现象,引领主导文化的回归以及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紧密相连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洞悉其中的规则,从而变危机为转机。总的来讲,青少年网络文化失衡现象产生的根源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即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以及道德评判标准的特殊性;其二,网络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首先,网络文化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文化,福祸相倚的技术悖论决定了网络文化的两面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一些技术优势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可能反而是劣势;其次,网络文化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文化,这种特性使得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在进行网络活动中,很难把握虚拟时空中的行为尺度,既而为一系列网络文化失衡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很大的可能;第三,网络文化是自由平等富于开放性的文化,这一特性所形成的全新交往模式一方面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超越,另一方面使得突发事件的出现更难控制和预防;第四,网络文化是超越时空极具创造性的文化,这种特性,为随意解构、戏谑文化经典的反文化及越轨形态网络文化产品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后,青少年网络文化失衡现象产生的根源还在于网络文化的制约机制不完善,即网络相关行为规范的不完善以及网络过滤监管技术的滞后。总之,网络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剑封喉,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有效实施,依赖于网民个体、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协同作战,是相关利益群体在特定冲突逼迫下的反省与磋商,以及对利益与责任的权衡与抉择。实质上,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正所谓“未来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因此,对网络文化失衡现象的调控应是建立在青少年自律与他律基础上的综合适度的控制,其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通过技术和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失衡现象进行约束,通过社会责任感对网络从业人员良知的呼唤,更通过构建先进的网络主导文化对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的引领,最终得以实现。只要广大青少年的知识、觉悟与规范意识能够一起增长,广大从业人员的良心、社会责任感与秩序信念能够一同升华,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网络文化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的建设中,必将成为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的乐园,必将成为人类永恒向往的神奇美好之地。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1章 引言  10-14
  1.1 问题的提出  10
  1.2 选题意义  10-11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3
  1.4 主要内容及基本框架  13-14
第2章 青少年网络文化失衡现象的现状  14-27
  2.1 青少年与网络文化的关系  14-22
    2.1.1 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的特殊制造群体  14-17
    2.1.2 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的最大消受群体  17-19
    2.1.3 青少年与网络文化的超越  19-20
    2.1.4 青少年与网络文化的失衡  20-22
  2.2 青少年网络文化失衡的现状  22-27
    2.2.1 网络色情与网络恶搞泛滥成灾  22-23
    2.2.2 网络报复与网络暴力日益凸现  23-24
    2.2.3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举世关注  24-25
    2.2.4 网络盗窃与网络诈骗防不胜防  25-27
第3章 青少年网络文化失衡现象产生的根源  27-38
  3.1 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27-29
    3.1.1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27
    3.1.2 青少年道德评判标准的双重性  27-28
    3.1.3 聚焦网瘾  28-29
  3.2 网络文化的特性  29-35
    3.2.1 网络文化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文化  29-31
    3.2.2 网络文化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文化  31-33
    3.2.3 网络文化是自由平等富于开放性的文化  33-34
    3.2.4 网络文化是超越时空极具创造性的文化  34-35
  3.3 网络文化的制约机制不完善  35-38
    3.3.1 网络相关行为规范的不完善  35-37
    3.3.2 网络过滤监管技术的滞后  37-38
第4章 对网络文化失衡现象的调控  38-47
  4.1 调控的现实意义  38-40
    4.1.1 调控的两难困境  38-39
    4.1.2 调控的必要性  39-40
  4.2 调控的基本原则  40-42
    4.2.1 技术与人文相融合  40-41
    4.2.2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41-42
  4.3 调控的方法和手段  42-47
    4.3.1 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维持虚拟与现实的平衡  42-43
    4.3.2 完善法规及监管技术,夯实网络文化的他律机制  43-44
    4.3.3 打造从业人员的良知,建立网络产业的自律体系  44-45
    4.3.4 构建网络主导文化,营造积极向上良好社会风气  45-47
结论  47-48
致谢  48-49
参考文献  49-50

相似论文

  1. 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描述语言研究,Q78
  2.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3.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4.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5.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6.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7.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8. 霍乱弧菌LysR/MFS调控体系的功能研究,R378
  9. 小麦苗期磷胁迫诱导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和转录因子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S512.1
  10. 水稻弱势籽粒昼夜灌浆充实的化学调控生理机制研究,S511
  11. 逐渐干旱对牡丹实生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和牡丹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S685.11
  12. 网络背景下80后研究生婚恋观研究,G643
  13. “网络文化反哺”视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G641
  14. 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XIAP以及c-Jun、NF-κB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1
  15. 咪唑离子液体在溶液中的簇集和微观结构研究,O645.1
  16. 氮磷钾营养对观赏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花期调控基础研究,S681.9
  17. 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舌的发育异常研究,R782.21
  18. 激素对子宫内膜MMPs、ECM表达影响及与β1,4-GalTⅠ相关性分析,R363
  19. 新政背景下基于价值链开门子公司竞争力研究,F293.3
  20.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植物寄生线虫的调控,S432.45
  21. 虞山绿茶设施摊放技术研究,S571.1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青少年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