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以生物药剂学为指导的麻黄汤剂型改进的探索

作 者: 王纠
导 师: 王振华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剂型改进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电化学检测-HPLC 麻黄碱 在体肠吸收 桂皮醛
分类号: R28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4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文以麻黄汤为模型方药,根据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DDS)的定义,以方中油脂性药物中提取出来的油为油相,其它提取成分为药物或赋形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制得自乳化制剂,加水溶散后将其还原成汤剂的状态,并比较两者粒径大小。然后通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及动物在体小肠循环的方法,对麻黄汤及其自乳化制剂中的指标成分的吸收情况进行比较,考察两种制剂吸收的异同与粒径大小的相关性。本文是对中药复方汤剂剂型改进的初步性探索,以期能为中药复方剂型改进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采用分两步提取的方法提取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以性状与粒径大小为考察指标,制备麻黄汤自乳化制剂;结合显微镜及粒度测定两种方法测定麻黄汤、麻黄汤自乳化制剂、麻黄汤未加乳化剂的制剂及市售单方颗粒水溶散后液体中微粒粒径;以大鼠在体肠循环的方法研究制剂的吸收情况,HPLC-电化学检测方法测定肠循环液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RP-HPLC法测定桂皮醛含量,HPLC-电化学检测方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比较麻黄汤、麻黄汤自乳化制剂、麻黄汤未加乳化剂的制剂及市售单方颗粒制得的麻黄汤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药材提取结果:每克麻黄药材约得0.375克水提物:每克桂枝药材约得0.029克乙醚提取物及0.060克水提物;每克杏仁药材约得0.195克植物油及0.077克水提取物;每克甘草药材约得0.478克水提物。自乳化制剂处方研究为:乳化剂的用量约为40%且泊洛沙姆和卵磷脂联合使用(比例为3∶1)时,乳化效果最好,显微镜下观察,产生的乳滴粒径较小,为(3.51±2.46)μm,与汤剂粒径(3.86±2.73)μm较为接近。以电化学检测的反相HPLC定量测定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检测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以紫外检测的反相HPLC定量测定桂皮醛,检测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样品室温下稳定性好。各制剂粒径大小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结果表明,药物粒径的大小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当药物的粒径大于某一粒径时,就会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吸收结果表明,汤剂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吸收率最大,其次为自制自乳化制剂,未加乳化剂的物理混合制剂相对最慢。这与其粒径大小相一致。桂皮醛的吸收以其含量最高的制剂中的吸收为最快最多,与粒径大小未表现出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其粒径还未超过对其吸收产生影响的粒径大小。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甘草苷、麻黄碱及伪麻黄碱给药70分钟吸收量较多,但70分钟以后吸收量较小;苦杏仁苷给药前后峰高相当,若不计体积变化,其吸收很少。汤剂和自制自乳化制剂的变化情况相似。结果还表明,酚红因不被吸收,以它的浓度变化为参考来标定样品体积的变化是合理可行。结论制剂粒径大小是影响药物吸收的关键,在某一粒径以上,粒径越小,药物吸收越快;在某一粒径以下,某些药物吸收可能与粒径大小无关。若剂型改进以后的制剂给药时的状态越能接近汤剂,则该改进效果越好,也越成功。本课题可为中药汤剂剂型改进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有一定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33
  第一节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  11-21
    1. 定义与特点  11
    2. 处方组成与设计  11-14
    3. 形成机制  14
    4. SEDDS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14-15
    5. SEDDS的吸收机理与影响因素  15-16
    6. 体外质量评价  16-17
    7. 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与前景  17-21
  第二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  21-29
    1. 口服药物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21
    2. 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  21-24
    3. 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24-29
  第三节 中药汤剂剂型改革的研究进展  29-33
    1. 中药汤剂的历史与改革现代背景  29-30
    2. 汤剂改革的方向与现状  30-33
第二章 药物制剂研究部分  33-46
  第一节 麻黄汤中各药材的提取与干燥  33-38
    1. 仪器与试药  33
    2. 方法与结果  33-36
    3. 本节小结与讨论  36-38
  第二节 麻黄汤煎煮液的显微特征观察  38-42
    1. 仪器与试药  38
    2. 方法与结果  38-41
    3. 本节小结与讨论  41-42
  第三节 自乳化制剂的处方研究  42-46
    1. 仪器与试药  42
    2. 方法与结果  42-44
    3. 本节小结与讨论  44-46
第三章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药物吸收的研究  46-66
  第一节 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46-51
    1、仪器与试药  46
    2. 方法与结果  46-49
    3. 本节小结与讨论  49-51
  第二节 桂皮醛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51-54
    1. 仪器与试药  51
    2. 方法与结果  51-53
    3. 本节小结与讨论  53-54
  第三节 药物制剂大鼠在肠循环吸收实验  54-57
    1. 仪器、试药与实验动物  54
    2. 方法与结果  54-55
    3. 本节小结与讨论  55-57
  第四节 酚红及生物样品含量测定  57-64
    1. 仪器与试药  57
    2. 方法与结果  57-58
    3. 本节小结与讨论  58-64
  第五节 吸收指纹图谱研究  64-66
    1. 仪器与试药  64
    2. 方法与结果  64-66
结语  66-71
参考文献  71-78
附录  78-86
  附录1  78-79
  附录2  79-86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6-87
致谢  87

相似论文

  1. 八珍汤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R285
  2. 桂皮醛溶液对内氏放线菌的LTA诱导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产生TNF-α影响的研究,R781.4
  3. 麻黄碱及其制剂的监管模式研究,R95
  4. 喘咳平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R283
  5. 水飞蓟宾缓释片剂的研究,R283
  6. 修饰电极增敏CE-ECL法对药物成分分析方法研究,R917
  7. 桂皮醛衍生物对CVB3诱发的病毒性心肌炎作用研究,R285
  8. 半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药化研究,S567.3
  9. 泛昔洛韦缓释微丸的研究,R94
  10. 盐酸奈福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R944
  11. 镇咳宁软胶囊的研制,R286
  12. 复方茶碱麻黄碱片的质量研究,R286.0
  13. 膜分离技术耦合发酵法制备麻黄碱的工艺研究,TQ464.4
  14. 复方非索伪麻缓释胶囊在中国健康人体内药动学研究,R96
  15. 复方伪麻敏芬片的药学研究,R965
  16. 麻黄碱对脑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R722.1
  17. 六种拟肾上腺素药与三种球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其应用,R96
  18. 姜黄素前体药物FM0806-1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在体肠吸收行为的研究,R285.5
  19. 麻黄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O631.3
  20.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麻黄碱类药物及检测器的改进研究,O657.8
  21. 麻黄细胞麻黄碱合成的代谢调控及植株解剖生理特性研究,S567.1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炮制、制剂 > 剂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