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峰值功率激光的光纤传能特性研究

作 者: 赵兴海
导 师: 程永生;高杨
学 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专 业: 物理电子学
关键词: 高峰值功率 光纤传能 激光点火 多模光纤 耦合 激光诱导损伤 ZEMAX
分类号: TN92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4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光纤传能在激光武器、激光加工、激光医疗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光纤传输高峰值功率激光实现激光点火,是光纤传能的一种典型军事应用。目前光纤传输高峰值功率激光的研究还很少,研究光纤传输高峰值功率激光的特性,是激光点火系统设计的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高峰值功率激光的光纤注入、耦合与传输特性。针对光纤传能特性研究的需要首先在理解激光点火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激光点火的实现方式,论述了激光点火系统的组成,分析了激光强度、光纤芯径对激光点火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激光点火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指出对激光点火系统的“光路优化”是系统小型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激光的光纤注入特性研究中,对比分析了平端光纤与端面球透镜光纤的激光注入耦合特性;提出了导光锥注入耦合的新方法,设计了导光锥耦合装置,研究了其耦合特性,经实验验证注入激光的功率可提高约4倍。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了光纤与光纤间的耦合特性;研究了注入条件、光纤弯曲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光功率密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光纤的传输效率与注入激光能量的关系,发现非线性效应是限制光纤输出激光能量的重要因素;实验研究了光纤输出激光的光束特性。参考《GJB1487-92激光光学元件测试方法》和《ISO11245光学表面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测试方法》提出了光纤损伤阈值的测试方法、光纤损伤的判据、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测得光纤端面的零损伤概率阈值能量密度为542J/cm~2。合理解释了光纤初始输入段容易损伤的原因,详细分析了光纤端面损伤的形貌和机理,指出等离子体的产生是光纤端面激光诱导损伤的直接原因。针对激光点火的应用,为确保含能材料可靠点火,又避免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对光纤传能系统的损伤,提出了采用激光聚焦减小光斑、提高辐照在含能材料表面的激光功率密度的方法与装置,经实验验证功率密度提高了26.75倍。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图表索引  5-10
目录  10-15
第一章 绪论  15-20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5
  1.2 光纤传输高峰值功率激光技术的现状  15-16
  1.3 论文选题的背景  16-17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7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17-20
第二章 激光点火机理与系统设计  20-38
  2.1 激光点火机理  20-25
    2.1.1 热点火机理  20-22
    2.1.2 光化学反应点火机理  22-23
    2.1.3 电离与等离子体点火机理  23-24
    2.1.4 冲击起爆点火机理  24-25
  2.2 激光点火实现方式  25-28
    2.2.1 激光直接点火  25-26
    2.2.2 激光快速加热金属薄膜点火  26
    2.2.3 激光驱动飞片点火  26-28
  2.3 激光点火系统组成  28-33
    2.3.1 发火控制系统  28
    2.3.2 激光器  28-29
    2.3.3 光纤及其光纤连接器  29-30
    2.3.4 保险与解除保险装置  30-32
    2.3.5 激光火工品  32-33
  2.4 激光强度和光纤芯径对激光点火的影响  33-35
    2.4.1 理论分析  33
    2.4.2 实验研究  33-35
  2.5 激光点火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与技术措施  35-36
  2.6 本章小结  36-38
第三章 激光注入光纤的耦合特性  38-70
  3.1 高斯光束与光纤的基本耦合理论  38-42
    3.1.1 数值孔径失配对耦合效率的影响  38-41
      3.1.1.1 理论分析  38-39
      3.1.1.2 仿真分析  39-40
      3.1.1.3 实验研究  40-41
    3.1.2 注入光斑大小对耦合效率的影响  41-42
  3.2 凸透镜耦合  42-51
    3.2.1 理论分析  42-47
    3.2.2 实验研究  47-51
  3.3 光纤端面球透镜耦合  51-56
    3.3.1 基本理论  51-53
    3.3.2 仿真分析  53-56
  3.4 导光锥耦合  56-69
    3.4.1 基本理论  56-58
      3.4.1.1 导光原理  56-57
      3.4.1.2 耦合原理  57-58
    3.4.2 导光锥耦合效果验证实验  58-62
    3.4.3 导光锥的导光与耦合特性仿真分析  62-65
    3.4.4 导光锥设计  65-69
  3.5 本章小结  69-70
第四章 光纤与光纤的耦合连接特性  70-82
  4.1 光纤与光纤藕合损耗影响因素  70-71
  4.2 光纤光开关的设计仿真  71-77
    4.2.1 光开关的结构  71-73
    4.2.2 光开关的建模仿真  73-75
    4.2.3 光开关关键参数的确定  75-77
  4.3 光纤与光纤耦合连接的实验研究  77-81
    4.3.1 横向偏移对耦合连接效率的影响  78-79
    4.3.2 角度偏移对耦合连接效率的影响  79-81
  4.4 本章小结  81-82
第五章 激光诱导光纤损伤  82-122
  5.1 损伤机理分析  82-89
    5.1.1 光纤端面损伤  83-84
    5.1.2 应力引起光纤损伤  84
    5.1.3 光纤内部激光自聚焦损伤  84-89
  5.2 激光诱导光纤损伤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89-96
    5.2.1 实验装置  89-90
    5.2.2 实验方法  90-93
    5.2.3 有效光斑面积的计算  93-94
    5.2.4 光纤的激光诱导损伤判断与数据处理方法  94-96
    5.2.5 损伤概率点线性拟合带来的不确定度  96
  5.3 光纤的激光诱导损伤特性分析  96-111
    5.3.1 实验参数  96-97
    5.3.2 光纤端面损伤及其形貌  97-98
    5.3.3 光纤端面损伤过程分析  98-100
    5.3.4 光纤端面损伤机理  100-111
  5.4 光纤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测量和实验结果分析  111-118
    5.4.1 光纤端面污染对损伤的影响  111
    5.4.2 光纤端面损伤形貌  111-114
    5.4.3 光纤损伤阈值测量  114-118
  5.5 提高光纤损伤阈值的措施  118-121
    5.5.1 改善光纤端面质量  118-120
    5.5.2 优化激光注入方式  120
    5.5.3 激光预处理  120-121
    5.5.4 优化激光源  121
  5.6 本章小结  121-122
第六章 光纤传能特性  122-162
  6.1 注入条件对光纤传能特性的影响  122-131
    6.1.1 横向偏移对光纤传能特性的影响  122-126
      6.1.1.1 横向偏移对光纤初始段截面内峰值功率密度的影响  122-123
      6.1.1.2 横向偏移对光纤输出光斑能量分布的影响  123-126
    6.1.2 角度偏移对光纤传能特性的影响  126-128
      6.1.2.1 角度偏移对光纤的初始输入段截面内峰值功率密度的影响  126-127
      6.1.2.2 角度偏移对光纤输出光斑能量分布的影响  127-128
    6.1.3 光纤斜端面对光纤传能特性的影响  128-131
      6.1.3.1 光纤斜端面对激光注入耦合效率的影响  129-130
      6.1.3.2 光纤斜端面对输入输出端面激光功率密度的影响  130-131
  6.2 光纤宏弯对光纤传能特性的影响  131-141
    6.2.1 光纤的宏弯损耗  131-136
    6.2.2 光纤宏弯对数值孔径的影响  136-140
    6.2.3 光纤宏弯对输出光斑能量分布的影响  140-141
  6.3 光纤传能特性的实验研究  141-154
    6.3.1 实验光纤  141-142
    6.3.2 实验装置  142-143
    6.3.3 光纤的线性与非线性吸收  143-146
    6.3.4 光纤输出光束特性  146-154
      6.3.4.1 激光光束质量的评价参数  146-148
      6.3.4.2 激光光束束宽的测量  148-150
      6.3.4.3 光纤输出光束特性  150-153
      6.3.4.4 光纤输出光斑能量分布  153-154
  6.4 光纤损伤对光纤传能特性的影响  154-160
    6.4.1 光纤端面损伤的影响  154-159
    6.4.2 光纤损伤的积累效应  159-160
  6.5 本章小结  160-162
第七章 激光聚焦点火  162-176
  7.1 技术背景  162-163
  7.2 原理与装置构成  163-164
  7.3 聚焦装置设计分析  164-171
    7.3.1 光纤输出光束聚焦理论  164-168
    7.3.2 光纤透镜的设计  168-171
  7.4 光纤输出激光聚焦的仿真分析  171-173
    7.4.1 光纤球透镜  171-172
    7.4.2 光纤自聚焦透镜  172-173
    7.4.3 光纤锥  173
  7.5 实验研究  173-175
    7.5.1 光纤输出光束发散效应  173-174
    7.5.2 实验分析  174-175
  7.6 本章小结  175-176
第八章 结论  176-179
  8.1 主要结论  176-178
  8.2 创新点  178
  8.3 问题与展望  178-179
致谢  179-180
参考文献  180-185
附录A ZEMAX软件介绍  185-186
附录B 导光锥内光线追迹程序源代码  186-188
附录C 部分实验器材  188-190
附录D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情况及专利  190

相似论文

  1. 井下数据电磁感应传输方法的研究,TE928
  2. 基于Thermo-Calc三元共晶合金凝固路径的耦合计算,TG111.4
  3.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4. 精密离心机动平衡系统控制方法研究,TH113.25
  5. 半透明材料辐射与相变耦合换热研究,V259
  6. ML模型下耦合可兴奋系统的动力学研究,Q42
  7. 水氮耦合对泸州烟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572
  8.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9. 蒸汽管路系统结构振动研究,TK284.1
  10.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11. 蛋膜固相萃取在环境水样微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X832
  12. 碳纳米材料在痕量元素分离富集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TB383.1
  13. 水肥耦合对半冬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S512.1
  14.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水稻生长预测技术研究,S511
  15. 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标准切花菊‘神马’外观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S682.11
  16.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小麦生长监测预测技术研究,S512.1
  17. 成人OSAHS手术前后鼻、咽腔及软腭的流固耦合数值分析,R766
  18. 非线性微分—差分方程的可积耦合系统及其精确解的若干研究,O175.7
  19. 生态浮床改善水源地水质的效果研究,X52
  20. 深水管道位姿测量装置结构设计及样机研制,TE973
  21. 聚乙烯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及迁移研究,TS206.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光波通信、激光通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