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IBDV弱毒株在囊B细胞上的适应分析及HeYD株的分离鉴定

作 者: 鄂巍
导 师: 王爱萍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分离鉴定 细胞嗜性
分类号: S852.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是双链RNA病毒,感染雏鸡法氏囊B淋巴细胞。经典的IBDV毒株可感染3到6周龄的雏鸡,会造成免疫缺陷,进而引起其它病原的感染,并出现高死亡率。而IBDV超强毒株(vvIBDV)可以直接使雏鸡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IBDV还可以使其它疫苗的作用大大下降。IBDV是双节段双链无囊膜RNA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禽类双RNA病毒属。病毒颗粒是直径约为60nm的二十面体,而且IBDV,共编码5种病毒蛋白,分别是VP1、VP2、VP3、VP4和VP5。其中,VP2是IBDV的主要的结构蛋白,是IBDV含量最多,且最重要的结构蛋白,影响病毒着病毒的多项功能,对于病毒毒力和细胞嗜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病毒防治方面,VP2作为主要抗原可以使机体对IBDV病毒产生保护性抗体。IBDV VP2蛋白的高变区,具有毒力特征氨基酸位点,而且存在着高度变异的可能性。本实验用的两株IBDV弱毒株TAD和HN3,通过细胞培养将病毒在细胞上传代,使病毒适应DT40,CEF细胞,获得可以稳定增殖的细胞适应毒株。RT-PCR扩增VP2蛋白高变区基因,克隆后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相互比对,并且与一些不同毒力的代表毒株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适应毒株序列与原始毒株序列有一定差异,可能是病毒在适应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异。由于VP2重要作用,且其高变区的高度变异性,本实验针对细胞适应毒株和原始毒株VP2高变区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了解病毒适应过程中的变异情况,进而分析出那些氨基酸残基对于病毒细胞嗜性有重要影响。本实验从GenBank中选择4株不同毒力毒株的VP2高变区基因序列,同原始毒株以及它们的适应毒株,以NJ (Neighbor Joining)法,使用MEGA 3.1构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对它们的VP2高变区基因进行进化分析。使用DNAstar中的MegAlin分别对两株原始弱毒和不同细胞上的适应毒进行比对,从而清楚地了解适应过程中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化频率及核苷酸和氨基酸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表明DT40细胞适应毒株与原始毒株存在很小的差异,核苷酸序列差异性不超过1%,氨基酸序列差异性也不超过10%,而CEF上的适应株VP2序列完全没有变化。与原始毒株相比,DT40细胞适应毒株最都只有4个核苷酸位点发生替换,氨基酸位点最多发生3个替换。适应株发生替换的位点均不是IBDV毒力的关键位点,而且替换氨基酸不是脯氨酸一些特别氨基酸,故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CEF适应株VP2高变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都没有发生变化,可能是VP2其它位点或其它基于发生变化引起的细胞适应。对河南新近分离的IBDV疑似超强毒株HeYD进行了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并与其它参考毒株高变区进行序列比对。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VP2高变区具有IBDV超强毒株典型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利用VP2基因高变区序列构建基因进化树,发现HeYD毒株与国内超强毒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变异株和经典强毒株距离较远。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部分 前言  12-25
  1.1 IBDV的结构基因组  13
  1.2 IBDV的蛋白及其功能  13-16
  1.3 IBDV的增殖  16-17
  1.4 IBDV致病机理  17-18
  1.5 IBDV的免疫抑制  18-19
  1.6 IBDV的毒力及其超强毒株特征氨基酸位点  19-22
  1.7 VP2与毒力的关系  22-24
  1.8 DT40细胞  24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4-25
第二章 IBDV弱毒株在DT40,CEF上的适应分析  25-49
  2.1 材料与方法  25-36
    2.1.1 鸡胚、细胞、毒株、菌种  25
    2.1.2 试剂  25
    2.1.3 试剂盒  25
    2.1.4 分析软件  25
    2.1.5 引物  25-26
    2.1.6 主要仪器  26
    2.1.7 病毒在DT40细胞传代及收集  26-27
    2.1.8 CEF细胞的制备  27-28
    2.1.9 病毒在CEF细胞传代及收集  28-29
    2.1.10 RT-PCR鉴定  29-35
      2.1.10.1 提取病毒总RNA  29
      2.1.10.2 反转录  29-30
      2.1.10.3 PCR扩增  30
      2.1.10.4 琼脂糖凝胶电泳  30-31
      2.1.10.5 切胶回收  31-32
      2.1.10.6 连接  32
      2.1.10.7 制备感受态细胞  32-33
      2.1.10.8 转化  33
      2.1.10.9 PCR鉴定  33-34
      2.1.10.10 质粒提取及测序  34-35
    2.1.11 VP2高变区基因进化分析  35
    2.1.12 实验毒株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比对  35
    2.1.13 分离株与参考毒株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35-36
  2.2 实验结果  36-47
    2.2.1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36-37
      2.2.1.1 DT40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36
      2.2.1.2 CEF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36-37
    2.2.2 RT-PCR扩增电泳鉴定结果  37-38
    2.2.3 VP2高变区基因进化树  38-39
    2.2.4 适应毒株与原始弱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度比对  39-41
    2.2.5 适应毒株与原始弱毒株核苷酸序列差异度比对  41-42
    2.2.6 适应毒株与原始弱毒株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比对  42-45
    2.2.7 适应毒株与原毒株氨基酸序列差异度比对  45-47
  2.3 讨论  47-49
第三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河南分离株HeYD VP2高变区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49-60
  3.1 材料与方法  49-55
    3.1.1 IBDV毒株  49
    3.1.2 试剂  49
    3.1.3 试剂盒、载体及感受态细胞  49
    3.1.4 引物  49
    3.1.5 主要仪器  49-50
    3.1.6 RT-PCR鉴定  50-54
      3.1.6.1 提取病毒总RNA  50-51
      3.1.6.2 反转录  51
      3.1.6.3 PCR扩增  51-52
      3.1.6.4 琼脂糖凝胶电泳  52
      3.1.6.5 切胶回收  52-53
      3.1.6.6 连接  53
      3.1.6.7 转化  53-54
      3.1.6.8 PCR鉴定  54
    3.1.7 目的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54-55
  3.2 结果与分析  55-58
    3.2.1 VP2基因高变区的扩增、克隆和鉴定  55-56
    3.2.2 HeYD株VP2基因高变区序列测定及分析  56-57
    3.2.3 HeYD株VP2基因高变区基因进化分析  57-58
  3.3 讨论  58-60
第四章 结论  60-61
参考文献  61-68
个人简历  68-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2.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4.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5.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6.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7.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8. 产甘油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S823.5
  9. 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胶状红长命菌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生化性质的研究,Q93
  10. 光合产氢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氢特性分析,TQ116.2
  11. 腊鱼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直投式生产工艺研究,TS254.4
  12. 上海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多样性及分型研究,R155.5
  13. 致犊牛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1
  14. 不同饲养模式的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的调查,S858.23
  15. SIgMλ轻链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DT40细胞中的作用研究,S858.31
  16. 15个梨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及2个梨S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S661.2
  17. 惠阳红梨S基因型的鉴定及花粉S基因的克隆,S661.2
  18. 薄荷中杀螨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及作用机理初探,S567.235
  19. 有毒植物黄花棘豆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主要化感物质分离鉴定,S451
  20. 泰安市奶牛乳腺炎发病规律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和治疗措施,S858.23
  21. 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防治研究,S435.6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 > 家畜病毒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