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池蝶蚌血细胞类型及吞噬活性的研究

作 者: 郭磊
导 师: 洪一江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池蝶蚌 血细胞 形态结构 形态变化 细菌 吞噬活性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及密度梯度离心对池蝶蚌血细胞的形态和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血细胞形态、大小、密度及核质比等特征将血细胞分为6类: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浆液细胞、类淋巴细胞、梭形细胞和血栓细胞,并对各种血细胞显微结构予以描述,统计了血细胞胞体大小、细胞核大小、核质比、密度及所占比例。表面结构观察也显示有6种形态:椭圆形细胞、圆形细胞、大型圆形细胞、小型圆形细胞、梭形细胞和纤维细胞。密度梯度离心结果为4层:10-20%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中主要是类淋巴细胞;20-30%的Percoll中主要是透明细胞、梭形细胞和血栓细胞:30-40%的Percoll中主要是颗粒细胞;而40-50%的Percoll中大部分是浆液细胞。通过对池蝶蚌血细胞形态动态变化的连续观察,发现血细胞存在形态变化现象,推测细胞间可能存在相互转化的情况。血细胞刚取出时全为圆球形,而在体外1-2min,绝大部分细胞伸出伪足和棘突,并逐渐加长增多,只有少数细胞一直保持球形。约30min后,部分血细胞伪足又会变少,甚至部分血细胞伪足完全消失,重新变的圆滑。梭形细胞和透明细胞之间能够转化。约1-1.5h后,细胞拉长,膜破裂,细胞死亡。死亡后的细胞大都聚集成团,颗粒分布在细胞周围。通过池蝶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吞噬过程发现:第一,池蝶蚌血细胞的吞噬过程由两种途径完成,一种是血细胞伸出丝状或片状伪足。另一种是血细胞形态发生变形,形成凹陷。第二,年龄对血细胞对不同细菌的识别、吞噬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只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吞噬率和吸附率有较大影响(P<0.05),而对其他3种菌的影响不大(P>0.05),但是对吞噬指数和吸附指数影向都很大(P<0.05)。总体而言,池蝶蚌血细胞在对这4种细菌的吞噬过程中,-从1龄-4龄,吞噬活性随年龄的增长逐年增长,4-6龄之间吞噬活性则有逐年递减的趋势。1龄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最低,4龄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最高。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光镜下可观察到池蝶蚌血细胞内蓝色或棕褐色沉淀而定位过氧化物酶(POD)。结果表明:除类淋巴细胞外,其余血细胞均具有POD活性,Ⅰ型颗粒细胞和浆液细胞POD活性高于Ⅱ型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梭形细胞。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综述  9-19
  1.1 血细胞的形态与分类  9-14
    1.1.1 根据血细胞的活体形态与行为特征分类  10
    1.1.2 根据染色特征不同在光镜下对血细胞分类  10-11
    1.1.3 根据亚显徽结构对血细胞分类  11-12
    1.1.4 其他分类方法  12-13
    1.1.5 血细胞类型之间的关系  13-14
  1.2 贝类血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14-18
    1.2.1 吞噬作用和杀伤机制  14-16
    1.2.2 吞噬作用  16-17
    1.2.3 包囊作用  17
    1.2.4 影响贝类血细胞数量、形态和吞噬作用的因素  17-18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8-19
第2章 池蝶蚌血细胞的分类及其形态变化的研究  19-33
  2.1 材料和方法  20-23
    2.1.1 材料  20-21
    2.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
    2.1.3 方法  21-23
  2.2 结果  23-30
    2.2.1 血细胞密度  23
    2.2.2 光镜观察结果  23-26
    2.2.3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26-27
    2.3.4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  27-28
    2.3.5 形态变化观察结果  28-30
  2.3 讨论  30-33
第3章 池蝶蚌血细胞吞噬活性的研究  33-45
  3.1 材料与方法  34-36
    3.1.1 材料  34
    3.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34
    3.1.3 方法  34-36
  3.2 结果  36-42
  3.3 讨论  42-45
致谢  45-47
参考文献  47-5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1

相似论文

  1.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虾池两种蓝藻溶藻效果的研究,S942.91
  2.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3. 稻飞虱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S435.112.3
  4.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5.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6. 光合微生物制氢菌种连续培养系统及其装置研究,TQ116.2
  7.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8.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9. 棘胸蛙非特异性免疫在多种环境胁迫下的反应特征,Q958.1
  10. 草除灵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的研究,X172
  11.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2.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13. 环境胁迫对棘胸蛙(Paa spinosa)抗坏血酸及其生物合成能力的影响,Q958.1
  14.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15.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6. 茄子青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1
  17.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8.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19. 辣椒疫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8
  20. 水稻黄单胞菌tal(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1.4
  21.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