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汉语离合词语变式结构表达范畴的认知分析

作 者: 陈园婕
导 师: 杨光荣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离合词语 语义差别 标记 范畴化 距离动因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6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汉语离合词语是指现代汉语中既能够分开使用又能合起来使用的词语,这里主要涉及词和固定语。本文基本认为,词可分为离合词与非离合词,固定语可分为离合固定语与非离合固定语。离合词语在什么情况下分用,什么情况下合用,这与其需要表达的语义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离合词和离合固定语的变式与原式之间的语义差别,试图找出离合词语的使用规律。相比之下,离合固定语的运用较为简单,而离合词中又因其构成语素间的关系——主要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动补关系、联合关系——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分合规律。通过对比各种结构关系,从而发现不同类型离合词语的分合必要性、分合情况下的认知语义差别。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来讲,离合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认知表达需要的制约,同时也受到距离动因的影响,因而会产生不同的“离”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离合词语的变式结构。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理论将离合词语的不同变式结构归为相应的范畴类别。具体来讲,主要以吕叔湘先生(1956)的分类为依托,将标记性离合词语的不同变式结构大致归类为八种表达范畴。它们分别用来标记数量范畴,标记有定指称范畴,标记无定指称范畴,标记方所范畴,标记时间范畴,标记正反、虚实范畴,标记传信范畴,标记传疑范畴等等。正是离合词语变式结构与不同范畴间的这种对应性,使得这些不同的变式结构,总是通过一定的词语来标记相同的范畴,以满足表达不同认知的需要。这也可以认为是离合词语分合的一个制约因素。对于暂时不能归类到以上八种范畴中的名词性成分前置等特殊性离合词语变式结构,我们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独立性动因及焦点动因等理论对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综述  9-14
第一章 研究对象——现代汉语离合词语  14-19
  1.1 离合词  14-16
    1.1.1 离合词定性问题  14-15
    1.1.2 区别于离合词用法的“离”、“合”用法  15-16
  1.2 固定语  16-19
    1.2.1 成语  16-18
    1.2.2 惯用语  18-19
第二章 相关理论前提  19-22
  2.1 离合词的成因  19
  2.2 语法依据(离合词语可拆分性的或然理论依据)  19-20
  2.3 语用依据(离合词语可拆分性的必然理论依据)  20-21
  2.4 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  21-22
第三章 离合词语的认知分析  22-28
  3.1 离合词“离”与“合”的语义差别  22-23
  3.2 不同类别离合词的语义差别  23-28
    3.2.1 动宾结构离合词  23-24
    3.2.2 动补结构离合词  24-26
    3.2.3 主谓结构离合词  26
    3.2.4 联合结构离合词  26-28
第四章 离合词变式结构中不同范畴的认知体现  28-44
  4.1 认知理论与离合词  28-30
    4.1.1 范畴化与离合词变式结构  28-29
    4.1.2 距离动因与离合词变式结构  29-30
  4.2 离合词所表达的不同范畴  30-44
    4.2.1 有标记离合词  30-44
      4.2.1.1 标记数量范畴  31-32
      4.2.1.2 标记有定指称范畴  32-34
      4.2.1.3 标记无定指称范畴  34-35
      4.2.1.4 标记方所范畴  35-36
      4.2.1.5 标记时间范畴  36-38
      4.2.1.6 标记正反、虚实范畴  38-39
      4.2.1.7 标记传信范畴  39-41
      4.2.1.8 标记传疑范畴  41-44
第五章 特殊离合词变式结构的可能解释  44-53
  5.1 特殊离合词变式结构之一——动宾结构离合词的名词性成分前置  44-47
    5.1.1 关于独立性相似动因  44-45
    5.1.2 关于焦点理论  45
    5.1.3 动宾结构离合词的名词性成分前置分析  45-47
  5.2 离合词的其它变式结构  47-53
    5.2.1 离合词特殊变式结构之二——动宾结构离合词中插入修饰、限制成分  47-53
      5.2.1.1 动宾结构离合词中插入名词性成分的修饰、限制成分  47-49
      5.2.1.2 动宾结构离合词中插入动字的补充、说明成分  49
      5.2.1.3 动宾结离合词中同时插入动字、名词性成分的修饰成分  49-51
      5.2.1.4 中间插入成分“好”的不确定性与多义的消除  51-53
第六章 结语  53-54
参考文献  54-57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57-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描述语言研究,Q78
  2. 有标记点的人体三维运动数据获取方法的研究,TP391.41
  3. 脑梗塞血瘀证的肽组学和代谢组学初步研究,R277.7
  4. 天然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的快速发现及活性研究,R284
  5.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6.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S153.6
  7.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8.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9. 水葫芦对浮游动物群落及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分析,X174
  10. 黄瓜渐渗系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研究,S436.421
  11. 黄瓜—酸黄瓜抗霜霉病渐渗系分子标记的筛选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421.11
  12.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13. 涉及大赖草7Lr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S512.1
  14.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S512.1
  15.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小红皮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S512.1
  16. 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小片段易位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S512.1
  17. 荆州黑麦6R染色体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及分子标记,S512.1
  18.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研究,S562
  19. 苏麦3号矮秆密穗突变体NAUH164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座位的分子标记定位,S512.1
  20.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21. 望水白×Alondra’s RIL群体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及小麦赤霉病抗性相关EST定位,S512.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