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个人主义与美国家庭变革

作 者: 陈洁菲
导 师: 王玮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世界史
关键词: 个人主义 美国家庭 变革
分类号: K7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4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美国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个人主义”和其他概念一样,在进入汉语语境后也发生了类似鲁鱼亥豕般的意义嬗变,其中既有对异质文化的误读,也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曲解,以致它原有的价值指向最终萎缩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道德评价,这对我们思维方式的日常影响至今仍然如影随形。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人难免对“个人主义”产生语义和价值观念的曲解。本文试图从美国人的家庭变革入手,历史性地诠释美国个人主义。从个人主义的语义史、基本观念等分别对“个人主义”的起源、基本涵义以及表现在多种思想领域中的不同形态进行了一番条理清晰的梳理,并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着重以美国人的家庭、婚姻观念为研究对象,对这两个方面折射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作历史性的探讨,从而揭示其对当代美国社会及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美国人奉行的基本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和依靠自己;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物质享受和努力工作。个人主义是其基本核心。然而,作为一种理想,诸如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为年高等观念仍然与现实相差很远。这些基本价值观形成于美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了解它们有助于了解美国人的基本性格及其对当代美国家庭生活的影响。美国家庭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殖民时期。与当时欧洲家庭一样,美国家庭是一个自给自足、以生产和消费为主的社会组成部分,在经济、教育、宗教方面履行传统的职能和义务。从建国到整个十九世纪里,清教徒伦理道德关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其特点是:倡导工作、节俭和拘谨。这些伦理观念也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上个世纪以来,美国人的家庭、婚姻观念开始深刻变化。原因有三。其一,上世纪初活跃于哈佛大学的一群年轻学者们在意识形态方面起了开先河的作用。他们对传统的论路道德关提出了猛烈的挑战,其思想对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享乐主义和六、七十年代的“反正统文化”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二,科技、工业高速发展,都市化日益出现。其三,“女权运动”大大增强了女性的自主意识,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美国家庭的变化更加触目惊心,大量事实表明核心家庭已开始面临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出生率急剧下降、离婚率稳步上升及婚姻、家庭观念的日渐淡薄。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美国人过分强调自我。在美国社会里,个人主义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我膨胀发展到了极端的地步。个人往往将建立家庭视为通往自我实现的一条途径,而不愿为家庭稳定作出牺牲。于是,个人与家庭之间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家庭的衰落,乃至解体便不可避免。个人的自我实现究竟应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鼓励和发挥,才使其既不受到压抑又不至于给社会带来危害?这是每个社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实际上,美国人的价值观有其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希望保持传统价值观——政治上的自由,利用这种自由并通过努力去获得物质上的富有;家庭生活给个人带来的舒适和慰籍;社会中受人尊敬的地位以及美国历史上起过独一无二的作用给人带来的自毫感。另一方面,由于骨子里的个人主义意识,他们又力求追求新的价值观念——个人更大的自主权;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更大自由;生活既是与经济相关的日常琐事又是一种冒险;安逸舒适、自我表现并富于创新;对过去和未来的关切;一种更为关怀他人的态度,以及一种能对生活中的敬畏、神秘和神圣更为宽松的环境。美国人渴望传统家庭的温馨和亲密,但有不愿意回到老路上去恢复传统的价值观。现代个人主义是在反对王室和贵族权威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观有以下主要特点:一,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二,在政治思想上,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国家、社会、集体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三,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强调个人的私有财产制度。这样一种价值观,其为人处世,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这有多方面的意义。其一,这符合人的天性。人性总是先利己,再利他;先爱己,再爱人。否认从自己利益出发的合理性,实际上无疑否认人性。也使利他行为失去基础,变成海市蜃楼。其二,有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去创造更多的产品,既改善个人生活,也推进社会进步。事实上,人类千万年历史,与其说是利他之心推动,不如说是利己之心推动。其三,它强调个人权利、自由的平等性,对崇尚特权的专制制度是一种批判。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体为本的价值观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唯有在美国文化中,处于文化精髓部分的个人主义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并被作为一种基本价值观得到极度的推崇。美国家庭将向何处发展?美国人将如何调整,重建其价值体系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这些都是当今美国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0
前言  10
第一章:美国家庭模式的历史变迁  10-16
  一.传统的美国家庭  10-12
  二.变革中的美国家庭  12-15
  三.对家庭观念的反思  15-16
第二章:个人主义的语义史  16-24
  一.“个人主义”的语义史  16-19
  二、“个人主义”的基本概念  19-20
  三、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展历程  20-24
第三章:对个人主义的反思  24-33
  一.美国人对家庭矛盾的情结  25-28
  二. 个人主义的现代意义  28-31
  三. 关于个体的人的思考  31-33
注释  33-37
参考文献  37-40
后记  40

相似论文

  1.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变革的研究,F233
  2.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3. BL纺织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F426.81
  4. 虚拟实践与生产方式变革,B02
  5. 基于电网转型升级的甘肃省电力公司组织架构研究,F426.61
  6. 日本行政文化变革与整合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630
  7. 学校变革的发生机制研究,G471
  8. 谈网络环境下对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D923.41
  9. 水彩创作中新材料的研究,J215
  10. 基于文献共被引分析的组织变革的知识图谱研究,F224
  11. 组织学习对战略变革的影响,F224
  12. 自助活动发起人责任承担研究,D923
  13. CSUN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研究,F426.6
  14. 变革型领导与销售人员的组织公平感及销售行为关系实证研究,F274;F224
  15. 变革型领导、团队心理安全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F224
  16. 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学习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F224
  17. 企业家自我效能对战略变革影响研究,F224
  18. 企业家自我效能、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变革的关系研究,F224
  19. 变革型领导、领导—部署交换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F224
  20. 海南悦信集团变革时期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F276.5
  21. 陈序经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美洲史 > 北美洲 > 美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