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冲突状态下的法律与美德

作 者: 贾玉峰
导 师: 宋宽锋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哲学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柏拉图 《法律篇》 法律 美德
分类号: D9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柏拉图政治哲学经历了从早期的片断(《申辩篇》、《克力托篇》)到中期的成熟(《国家篇》),再到晚期的修正、提升和转型;本文尝试对柏拉图政治哲学从冲突状态下法律美德关系的角度予以梳理。本文的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柏拉图政治哲学并不能用《国家篇》来概括;在《国家篇》之后,他还在《政治家》,尤其是在《法律篇》中有较大的发展。他对“苏格拉底之死”前后期的不同处理,也可以视作这种转变的另一个反映。另一方面,《法律篇》的政治哲学并不像厄奈斯特·巴克推崇的那样,其精华集中在后四卷;作者认为,在《法律篇》前五卷中,柏拉图就冲突状态说的引申与完善、立法的目标、立法的起源、法治城邦实现的契机、城邦的净化等政治哲学基本原理进行了阐发,远较后七卷具体的法律条文、政府设置具有理论价值。第二,如果说《国家篇》政治哲学的支撑点是意见(可见世界)与知识(可知世界)的二分、劳动分工以及灵魂三分说;那么,到了《法律篇》,他的政治哲学的支撑点则是基于对人性堕落的认识而提出广义冲突说:城邦、村落、家庭、人之间及其内部,无时无刻不处于冲突、敌对状态;按照柏拉图对“自然”的观点:这种冲突是由于人性堕落(不自然状态)而致,因此,冲突是不自然的;要在冲突状态达致城邦的和谐、追寻美德(arete),柏拉图迫不得已求助于法律和混合政体。第三,本文从法治还是治法、依法治国与以法治国、“夜间议事会”与立法者的位置等多个方面辨析了柏拉图法治城邦的性质。作者认为,与近代形式的法治国家相比,柏拉图《法律篇》中设计的法治城邦很难说达到了严格意义上的“法治”;但是,就其对法律至上性、法律的现实目标与混合政体中权力的分散与制衡等思想的论证而言,柏拉图《法律篇》设计的法治城邦无疑应划入“法治”行列,其对法律条文前的“长篇序言”和“夜间议事会”的设计,与哈耶克的“元法律原理”(mete-legal principle)颇有相通之处。第四,柏拉图《法律篇》并没有结束古典政治哲学,他在建立起古典政治哲学范式的同时,引发了更多的问题:最尖锐的莫过于“夜间议事会”与立法者在城邦中的位置。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政治哲学有批评,也有发展。第五,冲突状态下法律与美德(arete)的关系如何呢?概观《法律篇》,柏拉图基于对人性堕落和冲突状态的认识,确立了法律的价值与意义、立法的目标:注重美德的整体;然而,正如在《国家篇》、《政治家》中,知识、智慧(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教育)是追寻美德的手段,法律、混合政体也是柏拉图追寻美德的手段;因此,法治城邦的现实目标(自由、和谐与智慧)与追寻美德的价值指向构成了内在的紧张;正因为如此,柏拉图又设计了“夜间议事会”来保障法治城邦不被颠覆,保证追寻美德的价值指向不迷失在具体的法律条文中。《法律篇》,甚至柏拉图三篇政治哲学对话中立法者位置的尴尬,正是这种内在紧张所导致。柏拉图未能解决这个难题,后世的古典自由主义与卢梭、黑格尔、列奥·施特劳斯等同样也不成功。柏拉图三篇对话构成的政治哲学体系博大精深,本文是从冲突状态下法律与美德关系的角度进行梳理。实际上,三篇对话,尤其是《法律篇》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思想,本文未曾涉及,举其要者有:起源于《国家篇》而在《法律篇》全面阐述的“两种平等”说、国家有机体说、哲学与诗之争、涉及儿童游戏的教育理论、剧场政治、法律的至上性等。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导论  8-10
第一章 走出苏格拉底阴影  10-15
  第一节 《申辩篇》和《克力托篇》  10-11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消失  11-12
  第三节 法律美德的冲突  12-15
第二章 灵魂的冲突状态与正义城邦的构建  15-19
  第一节 灵魂三分说  15-16
  第二节 法律的消失与教育的特殊作用  16-17
  第三节 《国家篇》未能解决的问题  17-19
第三章 《法律篇》:冲突说的成熟与法律的回归  19-38
  第一节 冲突说的成熟  19-22
  第二节 冲突说的人性根据  22-29
  第三节 《政治家》对法律意义的论证  29-33
  第四节 立法的起源:解决冲突的历史尝试  33-38
第四章 法治城邦的特征  38-42
  第一节 法治城邦中的教育与法律  38-39
  第二节 法治城邦的目标与价值指向  39-41
  第三节 法律在政体分类中的作用  41-42
第五章 柏拉图法治的类型  42-48
  第一节 法治还是治法  42-45
  第二节 依法治国与以法治国  45-46
  第三节 “夜间议事会”和立法者的位置  46-48
第六章 《法律篇》对政治哲学的贡献  48-52
  第一节 冲突说的意义  48-49
  第二节 控制欲望  49-50
  第三节 古今之争  50-52
结论  52-54
参考文献  54-56
后记  56-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9

相似论文

  1.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2. 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研究,D922.68
  3. 论差别生态责任,D922.68
  4.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规研究,G719.2
  5. 加快构建我国石油储备法律体系,D922.67
  6. 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922.63
  7. 煤矿安全监察法律问题研究,D922.62;X922.2
  8.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文件档案开放问题研究,D922.16
  9. 西部地区湿地保护立法研究,X37
  10.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D631.4
  11.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2. 邓刚诉白银公司侵权案分析,D923
  13. 证券经纪合同研究,F832.51
  14. 试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法律防范,F832.51
  15. 论市场误导行为的法律规制,F123.9
  16. 政府采购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922.2
  17.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F301
  18. 注册资产评估师刑事法律责任研究,D924
  19. 转移定价法律规制研究,F275
  20. 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21. 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D9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的理论(法学) > 法学史、法律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