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廉租住房路径选择

作 者: 孙旭东
导 师: 蔡辉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廉租房 旧社区 低收入人群
分类号: F29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住宅的商品化促进了住宅产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每年仅仅城镇住房的投资约占到GDP的5.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21%,每年新竣工住在面积高达5——6亿平方米。市场的竞争促进了产品的推陈出新,各种生态住宅、智能住宅、数字化住宅纷纷涌现出来,充斥着住房的一级市场,住房的多样性满足了高收入阶层的需求,而面对着高质量、高房价的住房,中低收入阶层却只能望而却步!2007年8月1日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各地要加快廉租房的建设,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从我国廉租房现状看,到2007年,全国城镇低保家庭中约有400万户住房困难,只有54.7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仅占13.7%廉租房的供需缺口十分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做到“加快廉租房的建设,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仅仅做到加快建设的步伐是不够的,时代促使我们并需要尽快建立起一套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的构筑保障住房供应体系。旧城的更新现如今在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而在中国的旧城更新中存在着很大一批待改造的旧社区,这些社区如今已经存在了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对住户的居住生活造成了影响,也逐渐不能够满足对居住有更高要求的人们。改善和提高原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并使部分闲置的住房注入保障住房的供给的体系中,对构建起覆盖全社会,完善的住房保障体制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通过有效的转移支付的方式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使低收入人群也能够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保持分配的公平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论文通过现阶段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分析找出问与答,立足西安地区,通过对该地区低收入人群的现状居住调查和老住宅区的真实改造案例,来指出对旧社区的改造和再利用对盘活住房的二级市场、完善现有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对象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市场前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老住宅区的更新利用、可持续发展还涉及到一些相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形成整体性的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7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0-12
    1.1.1 低收入人群居住状况亟待改善  10
    1.1.2 政策的有效支持  10-11
    1.1.3 旧社区更新拓宽低收入人群住房渠道  11-12
  1.2 问题的提出  12
  1.3 本文核心概念  12-14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7
    1.4.1 研究方法  14
    1.4.2 论文研究框架  14-17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外)  17-37
  2.1 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17-22
    2.1.1 中国住房保障制度  17
    2.1.2 中国住房政策的演变  17-19
    2.1.3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建设历程  19-20
    2.1.4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所面临的问题  20-22
  2.2 国内外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借鉴  22-29
    2.2.1 美国  22-23
    2.2.2 德国  23-24
    2.2.3 香港  24-26
    2.2.4 我国保障住房的政策取向  26
    2.2.5 西安目前住房保障的政策取向和建设情况  26-27
    2.2.6 小结  27-29
  2.3 有效房源的界定  29-30
    2.3.1 现有住房分类及其特性  29-30
    2.3.2 适宜住房保障的租赁住房选取  30
  2.4 国内外旧社区更新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借鉴  30-35
    2.4.1 国外城市更新理论及方法研究  30-31
    2.4.2 国内城更新理论及方法研究  31-32
    2.4.3 国外改造实例研究  32-35
  2.5 小结  35-37
第三章 低收入人群的特征及低收入人群住房主要获取途径  37-40
  3.1 低收入人群的主要特征  37-38
    3.1.1 经济收入的贫困性  37
    3.1.2 生活环境的低层次性  37
    3.1.3 社会承受力的脆弱性  37-38
  3.2 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获取主要途径  38-39
    3.2.1 租赁:低收入人群获取住房的主要方式  38-39
  3.5 小结 本章节的主要目的是  39-40
第四章 旧社区和住房保障之间的互动探析  40-54
  4.1 基于旧社区更新的视角看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  40-43
    4.1.1 旧社区分居民尚不具备改善居住环境的能力  40-41
    4.1.2 旧社区地理位置优越  41-42
    4.1.3 更新后的户型能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要  42-43
    4.1.4 旧社区更新对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的启示  43
  4.2 基于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的视角看旧城更新  43-50
    4.2.1 社会融合与居住融合的统一  44-45
    4.2.2 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区位与就业的带动关系  45-47
    4.2.3 低收入人群的户型要求  47-50
    4.2.4 住房保障对旧社区更新的启示  50
  4.3 旧社区和住房保障之间的互动  50-51
    4.3.1 政策互动  50-51
    4.3.2 空间互动  51
  4.4 旧社区更新与住房保障互动后所体现的新特性  51-52
    4.4.1 私密性  51-52
    4.4.2 过度性  52
  4.5 小结  52-54
第五章 对旧社区更新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考  54-70
  5.1 "旧社区有机更新"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提出  54-58
    5.1.1 "旧社区有机更新"的目标  54-55
    5.1.2 旧社区有机更新中的人文关怀  55-56
    5.1.3 旧社区有机更新中的多元融合  56-58
    5.1.4 旧社区有机更新中社会自组织结构的延续  58
  5.2 以城市区域复兴为导向的旧社区更新模式  58-61
    5.2.1 西安市居住空间建设的历史时序及建设数量  59-60
    5.2.2 西安市各区域住宅市场价格调查  60-61
    5.2.3 旧城复兴视角下的旧社区更新模式  61
  5.3 小规模、渐进式——新陈代谢更新模式  61-62
  5.4 旧社区更新完善作为廉租住房供给的有效房源  62-69
    5.4.1 盘活旧柱区存量住房促进住房保障的有效供给——减少居住隔离  63-64
    5.4.2 倡导混合居住模式  64-69
    5.4.3 维护旧社区的自组织结构,保持旧社区活力  69
  5.5 小结  69-70
第六章 旧社区更新研究实例  70-81
  6.1 西安草阳小区旧房更新实例  70-81
    6.1.1 更新目的  70
    6.1.2 小区现状概述  70-73
    6.1.3 草阳小区更新思路及目标  73-74
    6.1.4 具体改造内容  74-75
    6.1.5 引入物业对小区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75
    6.1.6 草阳更新为完善住房保障提供的空间层面的支持  75-79
    6.1.7 草阳更新为完善住房保障提供的社会层面的支持  79-80
    6.1.8 小结  80-81
第七章 政策性建议、研究结论  81-82
  7.1 研究结论  81-82
致谢  82-83
参考文献  83-84

相似论文

  1. 武汉市廉租房现状调研及设计策略研究,TU241
  2. 城市低收入人群规划合意性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TU981
  3. 我国廉租房供给模式及其运行研究,F293.31
  4.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对外来务工人员迁移行为影响分析,F299.2
  5. 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我国廉租房融资模式创新,F832.49
  6.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低收入群体廉租房制度研究,F293.3
  7. 廉租房保障体系中的政府责任研究,F293.3
  8. 廉租房室内空间环境的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TU241
  9. 城市旧居住区环境再生与发展研究1950~2000,TU984.12
  10. 我国廉租房制度法律问题探析,D922.181
  11. 我国公共住房管理体制研究,F293.3
  12. 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学思考,F293.3
  13. 北京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居住关系研究,F293.3
  14. 我国廉租房建设引入REITs融资模式的研究,F832.49
  15. 和谐理念下苏州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环境研究,F293.3
  16. 公共财政视野中的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政策研究,F293.3
  17. 城市低收入人群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F126
  18. 南昌市廉租房建筑设计研究,TU241
  19. 财政保障性住房的问题研究,F293.3
  20. 政策性住房保障制度研究,F29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城市经济管理 > 房地产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