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可逆双安培法的研究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作 者: 陈其锋
导 师: 吴健玲;李利军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不可逆双安培法 化学修饰电极 绿原酸 左旋多巴 对乙酰氨基酚 维生素B6 L-半胱氨酸 聚L-谷氨酸
分类号: R9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通过选择不同的配对电极,如金-金修饰电极、玻碳修饰电极、铂-铂电极、金-铂电极,建立了不同电极的不可逆双安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药物的测定。论文研究了不可逆双安培法的应用范围,还对它们的检测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Cys/SAM-CME),探讨了自组装膜修饰技术用于构建不可逆双安培法的可行性,利用对乙酰氨基酚在L-Cys/SAM-CME上的催化氧化和高锰酸钾在裸金电极上的还原构建双安培检测新体系,成功的建立了在外加电压为0V条件下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新方法。测得对乙酰氨基酚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7-2.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6,n=13),检出限为9.5×10-8mol/L,RSD为1.9%(n=20)。该方法有较宽的线性范围、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适于在线分析。2.在pH=6.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聚L-谷氨酸修饰膜,并研究维生素B6在聚L-谷氨酸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用聚合膜修饰电极测定维生素B6的新方法。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6-2.0×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35,n=10),检出限为9.0×10-7mol/L,RSD为1.1%(n=20)。该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高,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等优点。用于西药维生素B6片剂中含量测定,结果满意。3.基于绿原酸在经过预阳极化处理的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和高锰酸钾在另一铂电极上的还原,构建了流动注射不可逆双安培法直接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的新方法。测得绿原酸的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0.8-12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8 mg/L,RSD为2.2%(n=19),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4.通过偶合左旋多巴在金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和高锰酸钾在铂电极上的还原,建立了一种新的流动注射不可逆双安培法直接测定药剂中左旋多巴含量的新方法。左旋多巴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4—2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2mg/L,RSD为0.89%(n=41),该方法重现性好,并成功应用于药剂中左旋多巴片剂的含量测定。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第一章 绪论  13-31
  1.1 引言  13-14
  1.2 流动注射双安培法联用技术  14-19
    1.2.1 流动注射可逆双安培法  14-17
    1.2.2 流动注射不可逆双安培法  17-19
  1.3 不可逆双安培法的基本原理  19-23
    1.3.1 方法成立的必要条件  19-21
    1.3.2 方法的动力学特征  21-23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3-25
  参考文献  25-31
第二章 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不可逆双安培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  31-45
  2.1 实验部分  32-35
    2.1.1 仪器与试剂  32-33
    2.1.2 金电极的预处理  33-34
    2.1.3 L-Cys/Au修饰电极的制备  34
    2.1.4 实验方法  34-35
  2.2 结果与讨论  35-43
    2.2.1 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研究  35
    2.2.2 修饰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响应研究  35
    2.2.3 修饰电极上不可逆双安培体系的建立  35-38
    2.2.4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38-40
    2.2.5 流动注射系统的优化  40-41
    2.2.6 干扰研究  41
    2.2.7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41
    2.2.8 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41
    2.2.9 样品分析  41-42
    2.2.10 L-Cys/An修饰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催化氧化机理的探讨  42-43
  参考文献  43-45
第三章 聚L-谷氨酸修饰电极及其不可逆双安培法测定维生素B_6  45-55
  3.1 实验部分  46-47
    3.1.1 仪器与试剂  46
    3.1.2 聚L-Glu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46-47
    3.1.3 实验方法  47
  3.2 结果与讨论  47-54
    3.2.1 聚合条件的选择  48-49
    3.2.2 维生素B_6在聚L-Glu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研究  49-50
    3.2.3 不可逆双安培体系的建立  50-51
    3.2.4 流动注射双安培法测定维生素B6的最佳实验条件  51-52
    3.2.5 线性范围、检出限、相对标准偏差及修饰电极的稳定性  52
    3.2.6 常见干扰物质的影响  52-53
    3.2.7 样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及回收率实验  53-54
  参考文献  54-55
第四章 流动注射不可逆双安培法测定绿原酸  55-66
  4.1 实验部分  56-58
    4.1.1 试剂与仪器  56-57
    4.1.2 两支铂电极的预处理  57
    4.1.3 实验方法  57-58
    4.1.4 样品处理  58
  4.2 结果与讨论  58-63
    4.2.1 循环伏安行为研究  58-60
    4.2.2 实验条件的优化  60-62
    4.2.3 干扰研究  62-63
  4.3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63
  4.4 样品分析和回收率试验  63-64
  参考文献  64-66
第五章 不可逆双安培法测定药物制剂左旋多巴  66-77
  5.1 实验部分  67-68
    5.1.1 试剂  67
    5.1.2 仪器  67-68
    5.1.3 两支电极的预处理  68
    5.1.4 实验方法  68
  5.2 结果与讨论  68-75
    5.2.1 循环伏安行为研究  68-70
    5.2.2 载液种类的选择及pH的影响  70-71
    5.2.3 外加电压的影响  71-72
    5.2.4 KMnO4溶液浓度的选择  72
    5.2.5 流动注射系统参数的优化  72
    5.2.6 干扰研究  72-73
    5.2.7 标准曲线和精密度实验  73
    5.2.8 样品分析  73-75
  参考文献  75-77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77-78
致谢  78-7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9

相似论文

  1. 环境友好型土壤保水剂聚γ-谷氨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TQ324.8
  2. 地衣芽孢杆菌聚γ-谷氨酸合成酶复合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发酵调控,Q786
  3.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在产聚γ-谷氨酸地衣芽胞杆菌WX-02中的表达,Q78
  4. γ-聚谷氨酸的异源表达及发酵工艺研究,TQ922.1
  5. 生物合成聚γ-谷氨酸(钠盐型)的溶液性质研究,O631
  6. 聚γ-谷氨酸的产生菌筛选、发酵及絮凝特性研究,TQ922
  7. 氨基酸共聚物的合成研究,O633.2
  8. 枯草芽胞杆菌固态发酵产聚-γ-谷氨酸的工艺优化,TQ922.1
  9. 聚-γ-谷氨酸对三种作物种子萌发和促生长作用的初步研究,S482.99
  10. 绿色絮凝剂及苏云金杆菌保护剂,S476
  11. 产聚γ-谷氨酸菌株的筛选,TQ922.1
  12. 枯草芽胞杆菌B6-1产脂肽和聚-γ-谷氨酸及抗几种植物病原菌的研究,S476
  13. 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机制及莫达非尼的干预,R96
  14. 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改性研究,O631
  15. 枯草芽孢杆菌B53的分离鉴定及产聚γ-谷氨酸的研究,TQ922
  16. 微生物制备γ-聚谷氨酸的研究,TQ922.1
  17. 聚γ谷氨酸在枯草芽胞杆菌和大肠杆菌中的生物合成,Q93
  18.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19.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R259
  20.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心脏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物分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