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董仲舒的人际和谐观

作 者: 周欣
导 师: 刘立夫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儒家 董仲舒 人际和谐 天人合一 道德规范
分类号: B23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和谐是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取向。融先秦诸子各家思想于一炉、被称为“群首之儒”的董仲舒以自己的方式重构了“和谐”社会的运作模式,并通过他的政治影响将其和谐理念贯穿于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深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董仲舒在汉代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西汉王朝提供一套治国安邦的理论。文章试图从人际和谐的视角,对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进行阐述。首先,本文简要的追溯了董仲舒人际和谐理论建立的基础。主要从神学基础和人性基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天人合一理论说明了君主统治权力的合理性来源和人伦社会的等级名分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建立的基础。同时可善可恶的人性论强调了圣人教化民众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人际和谐的类型及其道德规范。主要分为君臣上下等级型人际和谐及血缘亲情型人际和谐,力图在天的制约下要求君主厚德示民、爱民安民、任贤使能;要求臣子忠于君主、亲德举贤、爱民利民;要求人民忠君敬长、听从教化等等。而在家庭内部,要求为人子者行孝,为人妻者履义以维护封建统治。再次,探讨了人际和谐的协调方法。包括以仁爱人、以义正我、以礼相约、必仁且智、至忠厚信等等。最后,论述了董仲舒人际和谐观的理论缺陷及现代价值。董仲舒的人际和谐理论具有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一面,难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科学的态度研究它,批判地继承它的合理内容,这无论是对于人的自我完善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促进民族的融合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7
绪论  7-10
第一章 董仲舒人际和谐观建立的哲学基础  10-19
  1.1 天人合一—人际和谐的神学基础  10-15
  1.2 性善待教—人际和谐的人性基础  15-19
第二章 董仲舒的人际和谐观的类型及其道德规范  19-29
  2.1 君臣上下等级型人际和谐  19-26
    2.1.1 君的道德规范  19-23
    2.1.2 臣的道德规范  23-25
    2.1.3 民的道德规范  25-26
  2.2 血缘亲情型人际和谐  26-29
    2.2.1 父子人际和谐及其道德规范  26-28
    2.2.2 夫妇人际和谐及其道德规范  28-29
第三章 董仲舒的人际和谐协调方法  29-38
  3.1 以仁爱人  29-32
  3.2 以义正我  32-34
  3.3 以礼相约  34-35
  3.4 必仁且智  35-36
  3.5 至忠厚信  36-38
第四章 董仲舒的人际和谐观的现代价值  38-44
  4.1 不足之处  38-39
  4.2 现代价值  39-44
参考文献  44-48
致谢  48-49
攻读学位研期间的主要成果  49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道统与济世,C912.4
  3.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4.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5.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6. 试论《周易》美学的思想体系,B221
  7. 《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B83-09
  8.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B82-058
  9.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10.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11.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2. 先秦儒家文学传播思想研究,G206
  13. 孟子思想的内在超越性,B222.5
  14. 《白虎通义》天道观探析,B234
  15. 大学生社区道德教育,G641
  16. 方太集团儒家文化管理模式研究,F426.6
  17. 论儒家伦理在韩国影视剧中的表现,B312.6
  18.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B978
  19.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教育研究,B823.1
  20.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B21
  21. 试论儒家作品的思想对越南文化的影响,G133.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汉代哲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