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文学活动中主体的审美心理

作 者: 刘勇
导 师: 张玉能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贬谪文学 主体 审美心理 缺失体验 心理投射 宣泄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贬谪文学是探讨文学活动过程和主体审美心理之间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贬谪这一特殊的社会生活遭遇,使得心怀济世之志的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心理上受到重大创伤。完美的政治理想无法施之于世,人生价值无法实现,导致贬官产生一种缺失性情感体验。缺失性情感体验一方面促使主体产生文学创作动机,另一方面导致主体生成一种特定的审美心理,即主体在感知对象时的变异性和展开想象时的定向性。 由于这些特定的感知和想象方式,形成了贬谪文学作品在语言、形象、意蕴层面上特殊的心理蕴含:在话语层面上喜欢用负面形容词,喜欢用时空数量词,语言风格奇险怪伟;在形象层面上钟情于拘禽羁鸟等意象的塑造以及清幽之境等意境的营构;在意蕴层面上表现出怨愤、旷达等不同指向。正是主体心理状态的投射,造就了贬谪文学较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并具有感动激发人意的美学效果。 贬谪文学的创作对于主体而言,不只是一种理想遇挫的替代性满足,它直接指向主体的现实存在。通过宣泄郁积在心的不平情结,诗人减缓了内心的巨大痛苦,从而实现了对现实存在的审美超越。对于接受者而言,贬谪文学所蕴含的心理内容,让他们在同病相怜、互相劝勉中淡化了创伤感。贬谪诗人通过对屈贾的认同确证了自身现实境遇的合理性。因而贬谪文学的生成、存在和意义与主体审美心理的建构、状态及变化正好是相对应的。 中唐元和时期的白居易因忠直敢言而遭权贵污蔑,被贬为江州司马,宋代苏轼因“乌台诗案”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他们都是因正道直行而被贬被谪,都是当时一流的诗人。在谪居期间,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学精品,他们的诗文不仅具有感动激发人意的悲剧性力量,而且完整、深刻地记述了他们在贬谪期间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展现出了具有哲学深度的执著意识和超越意识,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3-4
ABSTRACT  4-7
导言  7-14
  一、 本文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7-9
  二、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9-12
  三、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12-14
第一章 缺失:贬谪作家审美心理的建构  14-25
  第一节 学而优则仕和科举考试强化了文人济世心理  14-17
    一、 文人济世心理的形成  14-16
    二、 济世心理在贬谪文学中的体现  16-17
  第二节 贬谪使得文人济世心理遇挫  17-20
    一、 文人遭贬的原因及经历  17-19
    二、 贬谪对主体心理的影响  19-20
  第三节 贬谪心理对文学活动的影响  20-25
    一、 贬谪导致主体产生缺失性体验  21-22
    二、 缺失性体验与创作动机  22-23
    三、 缺失性体验与艺术发现  23-25
第二章 投射:贬谪作品的审美心理蕴含  25-41
  第一节 贬谪文学语言层面上的心理蕴含  25-28
    一、 多用负面形容词  25-26
    二、 喜用时空数量词  26-28
    三、 奇险的语言风格  28
  第二节 贬谪文学形象层面上的心理蕴含  28-35
    一、 贬谪文学中的意象  29-30
    二、 贬谪文学中的意境  30-32
    三、 意象、意境的心理分析  32-35
  第三节 贬谪文学意蕴层面上的心理蕴含  35-41
    一、 贬谪文学中的怨愤  35-37
    二、 贬谪文学中的旷达  37-39
    三、 怨愤和旷达的不同成因  39-41
第三章 超越:贬谪主体审美心理的过程  41-49
  第一节 创作者:心理的宣泄与超越  41-44
    一、 文学创作对主体的心理功能  41-42
    二、 贬谪文学创作对主体心理的调适  42-44
  第二节 接受者:心灵的解放与升华  44-49
    一、 贬谪文学的接受减缓了主体的内心痛苦  45-47
    二、 贬谪文学对屈贾的认同导致了主体的自我确证  47-49
结语  49-52
主要参考文献  52-54
后记  54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从南北方蒙古族服饰差异看环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J523.5
  5.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6.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7.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8.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9.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问题研究,D630
  10.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11.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2.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13.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14. 主体功能区管理环境法问题研究,D922.68
  15.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6.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17. 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G40-058.1
  18.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G841-4
  19.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20.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21. 网络虚实二重性中主体的发展,B0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