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作 者: 黄咏槐
导 师: 胡春祥;迟德富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森林保护
关键词: 青杨脊虎天牛 发育进度 空间分布 抗虫品系 混交林 化学防治
分类号: S76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根据2003年4~6月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红旗林场调查研究结果,我们发现青杨脊虎天牛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龄幼虫在坑道越冬。4月29日~5月15日为天牛幼虫化蛹期,化蛹始盛期出现在5月3~5月4日,高峰期为5月6~5月7日,盛末期为5月9~5月10日;化蛹进度最适数学模型为y=0.0281+0.0302t+0.0097t2-0.0005t3。5月18日~6月1日为蛹的羽化期,羽化始盛期出现在5月19日,高峰期为5月22日,盛末期为5月28日;羽化进度最适数学模型为y=2.1966-37.7904t-1。羽化后成虫经历4d左右开始咬开树皮,飞离孔道,5月22日~6月4日为成虫出孔期,出孔始盛期出现在5月24日,高峰期为5月27日,盛末期为5月30日;出孔进度最适数学模型为y=-4.1224+0.2095t-(5.0752E-5)t3。 对青杨脊虎天牛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概率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属负二项分布;而用6种聚集指标对天牛幼虫的聚集度测定,这些指标都判定青杨脊虎天牛在树干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对天牛危害分布与树木高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虫主要集中分布在树干高度的1~4m的区段。幼虫数量分布与树干高度之间可以拟合曲线方程为y=0.068+0.417x-0.136x2+0.011x3,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表明该方程式是可信的。 研究了青杨脊虎天牛成虫部分行为特性。我们发现在野外,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当雌雄天牛成虫每次抱合时,交尾通常发生十余次,平均间隔3.95min。一旦有更适合交尾的异性雌虫介入,就可能有交换配偶现象发生。对成虫产卵行为观察研究,我们发现青杨脊虎天牛平均每次产卵需要时间13min,每次产卵平均21粒。 对青杨脊虎天牛的抗性杨树品系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在东三省部分杨树栽种区调查了杨树品系23个,被青杨脊虎天牛危害的杨树品系有小青杨、小叶杨、小青×黑杨、加杨、双杨快、美青杨、北京杨等7种,其中以小青杨、小叶杨、双杨快、美青杨受害最为严重,达到36%~100%。没有被害的品系有小黑杨、中东杨等9种,这些品系中只有小黑杨不但大面积种植,而且没有青杨脊虎天牛为害发生,是比较理想的抗虫树种,可以推广。 对混交林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松.杨混交林还是杨-杨混交林中,青杨脊虎天牛对杨树的为害程度明显比纯林中杨树轻。落叶松-小叶杨混交林中27a杨树被害株率为16%,与之对应的同龄小叶杨纯林被害株率为42%;小青杨-樟子松混交林中20a杨树被害株率为8%,对应的27a小青杨和35a小青杨纯林被害株率分别为36%、84%;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中42a小叶杨被害株率为14%,而如a同种杨树纯林被害株率为56%。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营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青杨脊虎天牛的危害。 对青杨脊虎天牛进行化学防治试验时分别采用了熏蒸、打孔注药和喷洒药剂三种方法。其中熏蒸法采用56%磷化铝片剂,熏蒸时间为6d。结果显示,.10岁in3以上剂量可以将天牛100%杀死。打孔注药试验所用药剂为大力士和氧化乐果,药效分别为71 .13%和70.94%,用药后存活幼虫已经无法越冬。喷洒试验所用药剂为3%的氯氰菊酷微胶囊水悬浮剂和8%绿色威雷,结果表明两种药剂防治成虫效果都在75%以上,直接喷于虫体的效果好于喷在树干上的效果。两种药剂相比较,进行喷干防治效果基本一样,而喷洒虫体试验结果则显示绿色威雷效果更好。

全文目录


前言  9-10
1 我国林木天牛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10-18
  1.1 天牛危害大发生的原因  10-11
  1.2 天牛危害的发生规律  11
  1.3 天牛的相关基础研究  11-13
    1.3.1 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11-12
    1.3.2 生理生化和分子研究  12-13
    1.3.3 其它基础研究  13
  1.4 天牛的防治技术研究  13-17
    1.4.1 林业措施  13-14
    1.4.2 化学防治  14
    1.4.3 生物防治  14-16
    1.4.4 物理防治  16
    1.4.5 评估和检疫  16-17
  1.5 青杨脊虎天牛研究概述  17-18
2 试验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18-22
  2.1 试验地概况  18
  2.2 研究方法  18-22
    2.2.1 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18-19
    2.2.2 青杨脊虎天牛发育进度研究  19-20
    2.2.3 青杨脊虎天牛成虫行为特性等研究  20
    2.2.4 青杨脊虎天牛防治技术研究  20-21
    2.2.5 抗青杨脊虎天牛杨树品系调查研究  21
    2.2.6 混交林对青杨脊虎天牛的抗性效果研究  21-2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2-37
  3.1 青杨脊虎天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  22-23
    3.1.1 形态特征  22
    3.1.2 生活史  22-23
  3.2 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  23-26
    3.2.1 概率分布型  23-26
  3.3 青杨脊虎天牛的发育进度研究  26-31
    3.3.1 化蛹进度  26-27
    3.3.2 羽化进度  27-29
    3.3.3 出孔进度  29-31
  3.4 青杨脊虎天牛成虫行为特性等研究  31-32
    3.4.1 成虫交尾行为观察研究  31
    3.4.2 成虫产卵行为观察研究  31-32
  3.5 抗青杨脊虎天牛杨树品系调查研究  32-33
  3.6 混交林对青杨脊虎天牛的抗性效果研究  33-34
  3.7 青杨脊虎天牛的化学防治  34-37
    3.7.1 化学熏蒸  34-35
    3.7.2 药剂注干  35
    3.7.3 药剂喷洒  35-37
4 结论与讨论  37-40
  4.1 结论  37-38
  4.2 讨论与建议  38-40
参考文献  40-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研究,S157.1
  2. 小浪底库区不同郁闭度山毛桃侧柏混交林小气候研究,S716.3
  3.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4.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及其化学防治研究,S435.121
  5. 基于线源模型的交通大气污染研究,X51
  6.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鼠密度空间分布统计推断,R184
  7. 基于主颜色谱及空间分布熵的目标匹配技术研究,TP391.41
  8.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评价及效应研究,F224
  9. 新疆桃、杏主要蚜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S436.62
  10. 高山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空间分布及灭螺方法研究,R184
  11. 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场地信息平台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G812.7
  12. 重庆商品住宅市场发展研究,F293.3
  13. 黄河口湿地土壤氮素的季节动态变化及转化过程研究,X144
  14.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评价,X53
  15. 芜湖市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研究,X513
  16. 水下航行器艏部腔体噪声特性研究,U674.941
  17.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S718.5
  18.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研究,S718.5
  19. 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养分特征研究,S718.5
  20. 杉木—闽粤栲混交林生产力及凋落物动态研究,S718.5
  21. 新疆野果林苹果小吉丁与优势天敌生物学、生态学研究,S436.6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 > 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