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土壤胡敏素分组及特性的研究

作 者: 肖彦春
导 师: 窦森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胡敏素 胡敏酸 富里酸 形成 转化
分类号: S153.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3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对土壤肥力、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因此对腐殖质的研究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都集中在可溶性的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富里酸)上,对于不溶性的腐殖质组分(胡敏素)则研究较少。 本文将Pallo有机质分组法进行简化,将土壤胡敏素分为三个组分。并用此法对我国东北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质组成,主要是胡敏素的不同组分的数量及结构特性以及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与土壤培养后胡敏素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从而探讨胡敏素各组分的形成转化机制,为胡敏素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土壤有机质化学和腐殖质化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黑土、草甸土、风沙土中,腐殖酸HE的含量较高,占全碳的30~50%。胡敏素各组分中,以不溶性的胡敏素(HMr)为主,占全碳的30~60%;其次是铁结合胡敏素(HMi),占全碳的3-6%;含量最少的是粘粒结合的胡敏素(HMc),占全碳量的1-5%。对HMi、HMc的E4/E6、△LogK值研究得出HMi的分子结构较简单,而HMc分子结构相对较复杂。新形成的HMi、HMc的分子结构比自然土壤简单。对有机质各组分的红外光谱研究得出:HMi、HMc中的脂族结构都高于胡敏酸(HA)各组分及焦磷酸钠提取的富里酸(FAP)。在不同类型土壤中,以培养土新形成的有机质各组分的脂族性最强;风沙土HMi、HMc的脂族性强于黑土,草甸土最弱。 (2)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与黑土底土培养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总量、游离富里酸(FFA)的相对数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可提取的腐殖物质(HE)的相对数量随着时间先增加后下降。胡敏素各组分中HMi、HMc相对数量随着时间逐渐上升;HMr随着时间的变化则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3)随着玉米秸秆的不断腐解,土/秸比1:1、2:1的处理PQ值先下降后增加,说明在培养初期,FA形成速度大于HA;土/秸(灭)比2:1处理的PQ值先增加后下降,HA形成速度大于FA。 (4)在玉米秸秆腐解初期,HA、FA要比HMi、HMc的形成速度快,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向着有利于HMi、HMc形成和积累的方向发展。与HA相比,土/秸为1:1处理,有利于HMi、HMc的积累。与FA相比,土/秸比为3:1处理,不利于HMi、HMc的形成与积累。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土壤胡敏素分组及特性的研究 (5)在玉米秸秆腐解期间,A处理在O一30天时HMi形成较多;30天后,HMc积累增多。在培养结束时,土/桔比为3:1的HMi/HM。值高于土/秸比2:1,土/秸比1:一的HMi/HMc值最低,推测经过长时间培养后,HMi/HMc比值与土/秸比成正相关,土/桔比越大越有利于HMi的形成。 (6)在玉米桔秆培养过程中,胡敏素各组分中HMi、HMc形成速度较快,而不利于HMr的形成与积累。说明玉米桔秆腐解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向着可提取胡敏素组分方向转化。 (7)在玉米桔秆不断腐解过程中HMi、HMc的△LogK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RF值逐渐升高,说明HMi、HMc的分子结构逐渐向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逐渐增加。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0
1 前言  10-14
2 材料与方法  14-20
  2.1 供试土壤  14
  2.2 供试有机物料  14
  2.3 培养实验  14-16
    2.3.1 试验处理  14
    2.3.2 取样时间和土壤样品处理  14-16
  2.4 分析测定方法  16-20
    2.4.1 土壤有机质各组分的提取、分离  16-18
    2.4.2 富里酸胡敏酸、各组分胡敏素样品纯化制备  18
    2.4.3 光学性质的测定  18-19
    2.4.4 活化度的测定  19
    2.4.5 红外光谱(IR)的测定  19
    2.4.6 土壤基本性质的测定  19-20
3 结果与讨论  20-58
  3.1 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各组分性质的研究  20-38
    3.1.1 土壤有机质各组分有机碳的数量情况  20
    3.1.2 土壤HMi和HMc的E4/E6和△LogK  20-23
    3.1.3 土壤有机质各组分IR的研究  23-38
      3.1.3.1 黑土有机质各组分IR图谱  24
      3.1.3.2 草甸土有机质备组分IR图谱  24-30
      3.1.3.3 培养土有机质各组分IR图谱  30
      3.1.3.4 不同类型土壤中HMI的IR图谱  30
      3.1.3.5 不同类型土壤中HMc的IR图谱  30
      3.1.3.6 不同类型土壤中FA组分的IR图谱  30-31
      3.1.3.7 不同类型土壤中HA组分的IR图谱  31-38
  3.2 玉米秸杆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各组分数量及特性的变化  38-58
    3.2.1 土壤有机碳数量  38
    3.2.2 游离富里酸(FFA)的数量  38-39
    3.2.3 碱提取腐殖质(HE)的数量  39-43
      3.2.3.1 可提取的腐殖质总量(HE)随时间的变化  39
      3.2.3.2 胡敏酸(HA)随时间的变化  39-43
      3.2.3.3 富里酸(FA)随时间的变化  43
    3.2.4 PQ的变化  43-45
    3.2.5 胡敏素各组分的数量  45-48
      3.2.5.1 铁结合胡敏素(HMi)随时间的变化  45
      3.2.5.2 粘粒结合胡敏素(HMc)随时间的变化  45
      3.2.5.3 不溶性胡敏素(HMr)随时间的变化  45-48
    3.2.6 HMi随时间的相对变化  48-51
      3.2.6.1 HMi/HMc的变化  48
      3.2.6.2 HMi/HMr的变化  48
      3.2.6.3 HMi/HA的变化  48
      3.2.6.4 HMi/FA的变化  48-51
    3.2.7 HMc随时间的相对变化  51-53
      3.2.7.1 HMc/HMr的变化  51
      3.2.7.2 HMc/HA的变化  51
      3.2.7.3 HMc/FA的变化  51-53
    3.2.8 玉米秸杆分解过程中HMi、HMc的光学性质  53-54
      3.2.8.1 HMi的△LogK随时间的变化  53
      3.2.8.2 HMc的△LogK随时间的变化  53
      3.2.8.3 HMi的RF值的动态变化  53
      3.2.8.4 HMc的RF值的动态变化  53-54
    3.2.9 玉米秸杆分解过程中HMi、HMc活化度的变化  54-58
4 结论  58-59
附录  59-60
参考文献  60-63

相似论文

  1.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2.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3.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4.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5. WiMAX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研究,TN821.91
  6. 多载波CDMA的信道编码与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TN929.533
  7.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8. 小学美术教学中联想思维的转化训练,G623.75
  9.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0.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探究,G633.6
  11. 利用RNAi提高烟草对病毒的抗性及岷江百合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构建,S435.72
  12. 虾池一株微藻对尿素和甲硫氨酸利用效率的研究,S968.22
  13.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14.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15. 炭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应用研究,TQ127.1
  16.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17. rd29A驱动RdreBlBI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18. 查尔斯·蒂利现代欧洲国家形成理论研究,D09
  19. 甜菊苷的定向转化及产物甜茶苷的分离纯化,S566.9
  20.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21. 一个油菜菌核病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S435.65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 土壤成分 > 有机成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