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诗歌翻译与现代性

作 者: 戴伟平
导 师: 刘立辉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现代性 现代语言观 语言文本 审美现代性 目的语 感性体验 诗学 翻译活动 现代主义诗歌
分类号: I0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3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诗歌翻译作为翻译活动是一语言文本到另一语言文本的转换行为,同时,它又一种艺术创造。诗歌翻译的目标即通过汲取源语的异质体验完成目的语感性体验的延伸。诗歌翻译者的工作即是不懈地寻求把蕴涵在源语言诗歌中的异质体验纳入到目的语中的最佳方式。这样从而改变目的语,进而影响目的语使用族群的体验与思维方式。在翻译活动中,这种对异质因素的追寻与认同恰恰契合了审美现代性的历史特征,即其对差异性的不断发现与肯定。简言之,这种精神质念与姿态上的契合使诗歌翻译和现代性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现代性可以而且必须成为一个视角来研究诗歌翻译中的种种问题。 然而,为了更好地认识诗歌翻译的问题,我们必须转向语言观和诗学。诗歌翻译研究综述表明诗歌翻译中的问题总是无法绕开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追问,事实上,有什么样的语言观就有什么样的诗学,而有什么样的诗学就有什么样的诗歌翻译观。这说明了语言观和诗学是诗歌翻译研究的重要方面。 据此,本文试图从现代性这一角度,分别以索绪尔和雅各布逊的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依托来观察现代语言观和诗观,发现诗歌翻译的现代性诉求是现代语言观和诗观的内在要求。换言之,现代性背景成为了将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内在纽带,因而它可以为相应的诗歌翻译策略提供有效理论基础和合理性。 在文学翻译研究领域很多翻译理论家呼吁借助其它学科对翻译作本体论意义上的思索,以期发现这一活动的本身的规律。本文的研究方法总体上遵循这一思路。 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简介本文的研究路径和言路,同时回顾国内外诗歌翻译领域的主要理论事件。 第二章梳理了现代性作为一个时期术语的复杂历史并总结了它的要旨。由于本文侧重审美现代性,在此对两种现代性作了必要的区分。总之,现代性价值观的核心是基于现代时间观念上的对新的推崇,在这种观念中,时间永远无法结束向着未来而非未来的终端进发的路程,美学现代性注重主体在现时的感性体验同时不断受到对异在的追寻的支配。 第三章以从现代性出发的视角对索绪尔的理论和雅各布逊的诗学进行分析。现代性背景在现代语言观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时的关注,语言本体论以及形式的意识。随后对语言在诗学中的地位作了回顾,详细讨论了雅各布逊的诗学对现代语言观的继承和他的诗学本体论。同时提及现代主义诗歌中语言观和诗学现代性的集中体现。 第四章分析语言观和诗学的现代性对诗歌翻译提出的要求,并举例说明现代性的诉求为相应的诗歌翻译方法提供了合法化背景。 第五章总结全文,提出诗歌翻译的研究不应与语言哲学和诗学的研究分离,并再此基础之上对诗歌翻译学的内在规定性,即诗歌翻译学的本体研究作出展望。

全文目录


Abstract  6-9
内容摘要  9-11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20
  1.1 General Hypothesis and Approach  11-14
  1.2 Modernity as a Perspective  14-16
  1.3 Literature Review  16-20
Chapter Two Modernity  20-27
  2.1 Controversial Issues  20-22
  2.2 The Imprints of Modernity  22-27
Chapter Three Language and Poetics Within the Horizon of Modernity  27-43
  3.1 Saussurean Theory: Language Rediscovered  28-34
    3.1.1 Modem Linguistics  28-30
    3.1.2 An Ontolog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30-32
    3.1.3 Language as a Form  32-34
  3.2 The Poetics Toward Language  34-43
    3.2.1 The Place of Language in Poetics  34-36
    3.2.2 Jakobson's Linguistic Poetics  36-39
    3.2.3 Modern Poetry and the New Poetics  39-43
Chapter Four Poetry Translation and Modernity  43-62
  4.1 Poetry Transl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ity  43-56
    4.1.1 Against Universality  43-46
    4.1.2 The Goal of Poetry Translation  46-51
    4.1.3 The Increasing Initiative of the Translator  51-54
    4.1.4 Poetry Translation in Its Temporality  54-56
  4.2 Case Studies  56-62
Chapter Five Implications and Conclusion  62-63
Notes  63-64
Works Cited  64-67

相似论文

  1.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禅思传统在悖离中的整合,I207.25
  2. 约翰·邓恩《歌与十四行诗》中的现代主义特征,I561.072
  3. 试论新时期诗潮,I207.25
  4. 论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审美意蕴,I207.25
  5. 陈敬容诗歌论,I207.25
  6. 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启蒙叙事和现代性话语,I207.25
  7.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古典精神,I207.25
  8. T.S.艾略特与中国新诗,I106.2
  9. 陈敬容诗歌意象研究,I207.25
  10. 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I207.25
  11. 中国典籍的顺向翻译对译者文化身份的影响,H315.9
  12. 操纵理论视野下意识形态与诗学对鲁迅翻译活动的影响分析,H059
  13. 论翻译发起人的角色,H315.9
  14. 恽铁樵文学活动研究,I207.42
  15. 特殊的赞助人—论姜椿芳对翻译活动的影响,H059
  16. 张爱玲翻译活动研究,I046
  17. 论俄汉同声传译的可行性预测,H35
  18. 译者伦理对翻译伦理的操纵,H315.9
  19. 严复的翻译活动与意识形态的互动,H059
  20. 适应性翻译,H059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