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杜诗的唐末接受

作 者: 郭丽娜
导 师: 韩成武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唐末诗人 接受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杜甫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艺术成就得到了后世的充分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学习杜诗,这种情况为很多学者发现并加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唐末时期这一段历史却被一些人忽视了,唐末诗人既继承了前人学杜的成果,也开启了宋代学杜的高潮。本文就将对这一时期杜诗接受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论文在序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加以界定。按“五分法”的唐诗分期,将研究对象界定于公元860年至公元907年之间活跃于诗坛的主要诗人;接着对唐末杜诗接受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从而找出研究空白和尚需进一步完善之处;最后,简单概述唐末诗人从精神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杜诗的肯定。论文从诗歌的思想内涵方面、题材内容方面、诗歌艺术特点方面,三方面分别介绍了唐末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接受情况。详细论述了唐末诗人接受杜诗中忠君爱国的情怀、呼唤“风雅”的写实态度、铸就“诗中之史”的创作精神、发扬“沉郁顿挫”的诗风以及各种诗歌创作手法的运用。并结合接受美学原理,从时代背景、诗人个性特征和人生经历以及诗歌艺术发展规律三个方面对唐末诗人接受杜诗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1章 引言  9-15
  1.1 界定论文的研究对象  10
  1.2 杜诗唐末接受研究综述  10-12
  1.3 概述唐末诗人对杜诗的接受情况  12-15
第2章 儒士精神的弘扬  15-32
  2.1 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  15-19
    2.1.1 深沉的忠君思想  15-17
    2.1.2 自觉的讽谏精神和参政意识  17-19
  2.2 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19-24
  2.3 "风雅"精神的回归,"美刺"功能的发扬  24-32
    2.3.1 对"风雅"、"美刺"精神的呼唤  25-27
    2.3.2 用诗歌反映现实社会  27-32
第3章 铸就"诗中之史"  32-40
  3.1 全面立体的展现历史风貌  32-34
  3.2 客观真实的记录战争战事  34-36
  3.3 生动详实的反映历史事件  36-38
  3.4 深入细致的描写社会生活  38-40
第4章 诗歌艺术的借鉴  40-56
  4.1 沉郁顿挫的诗风  40-43
  4.2 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43-47
    4.2.1 以乐景写哀情  43-45
    4.2.2 以细节表现情感  45-47
  4.3 遣词运句的推敲  47-56
    4.3.1 炼字炼句的苦吟  47-50
    4.3.2 律诗中叠字的使用  50-52
    4.3.3 "丁卯句法"的效仿  52-56
第5章 杜诗唐末接受的原因  56-63
  5.1 时代背景相似  56-58
    5.1.1 战乱频繁、朝政腐朽  56-57
    5.1.2 科举考试混乱黑暗  57-58
  5.2 诗人个性、经历的相似  58-61
    5.2.1 狷狂自负的诗人本性  58-59
    5.2.2 科举入仕的坎坷艰辛  59-61
  5.3 艺术发展的必然  61-63
结语  63-64
参考文献  64-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3. 接受美文学理论在职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3
  4.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5.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研究,G718.5
  6.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G812.9
  7. 决策者情绪、性别与建议者专业水平对建议接受的影响,B842.6
  8. 在象征的废墟上,I207.25
  9. 文天祥《集杜诗》研究,I207.22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效果研究,G641
  11.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630
  12. B2C购物网站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F724.6
  13.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I046
  14. 接受理论框架下译者文化传递中的地位研究,H059
  15. 乌鲁木齐市男性非穆斯林儿童青少年包皮环切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R699
  16. 前谓词经验与一般性判断的构造,B81-06
  17.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傅雷翻译思想在《高老头》中的体现,I046
  18.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文学作品篇名翻译,I046
  19. 试论古诗英译的“种子”变异,I046
  20. 从接受理论视角看《聊斋志异》的三个英译本,I046
  21. 译者主体性与关照读者接受之研究,H315.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