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话语与地理的向度

作 者: 胡新华
导 师: 韩子勇
学 校: 新疆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昌耀 诗歌 话语 诗歌地理学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昌耀是中国当代一位重要的诗人,他诗歌文本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气质和苦难意识,对西部物象的体悟及个性话语的坚持被称为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特例和对西部时空的图解。在长约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中,他经历了建国以来社会政治的风云变幻,并因对国家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的强烈参与性,使其诗歌具有了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化特点,成为了一种公共经验或集体记忆,同时也深深地刻烙着诗人的自我独特性和地域性。如何更好地评价昌耀其人其诗在文学史或诗歌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或许从诗歌话语与诗歌地理的维度来分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鉴于此,对昌耀的诗歌解读应在梳理话语及话语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和话语实践的特性出发,把其诗歌文本置于当代诗歌话语变迁的大框架里,以期较好地理解文本甚或超文本的意义。在此层面上,昌耀的诗歌话语可以粗线条地归为几种类型,即独特的颂歌、流放的圣化与归属的焦虑。至于昌耀诗歌的地理或地域特性,可以从昌耀占有的西部空间来分析。从其诗作中可以得知,西部与昌耀实则是一种互构的关系,即西部确定了昌耀诗歌话语的独特与他的伟大;昌耀也挖掘了青海高原的原始生命力,鲜活了高原上的人与物,诗歌与地理顺理成章地结媒于一起,具有了诗歌地理学的特点。同时结合诗歌文本的分析,也可发现昌耀的诗歌意象超越了地域文化的意义,已是不同时段意识形态寓于文本的象征体系,如是,同他的诗歌话语形态的变化也就有了很大的关联。要之,昌耀的诗歌话语分析是在回顾的视野中对昌耀在中国当代文学与诗歌史所具有的共性的研讨;诗歌的地理学意义则是在空间的向度阐发他的个性。或许这种方法也适于其他诗人。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1 引论  6-10
2 当代诗歌话语分析与昌耀  10-16
  2.1 话语及话语分析  10-13
  2.2 当代的诗歌话语形态于昌耀  13-16
3 昌耀诗歌的话语形态  16-31
  3.1 独特的颂歌  16-21
  3.2 流放的圣化  21-25
  3.3 归属的焦虑  25-31
4 昌耀的诗歌地理学与话语  31-44
  4.1 有关诗歌地理学  31-32
  4.2 诗歌地理学之于昌耀  32-35
  4.3 昌耀诗歌的意象谱系  35-38
  4.4 意象与话语  38-44
结语  44-46
参考文献  46-49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49-50
后记  50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个案分析,H319
  3.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4.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G812.9
  5. CBA联赛球场观众流氓话语分析,G841
  6. 我国舆论生态的失衡与调适,G206
  7. 唐代长安名胜诗研究,I207.22
  8. 不同性别大学英语教师指令性言语行为语用研究,H319
  9. 初唐四杰的赋作研究,I207.22
  10. 城乡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的比较研究,G633.41
  11.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G521
  12. 从新闻叙事话语角度看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H059
  13.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I046
  14. 中美环境新闻框架比较研究,G212
  15. 大学英语报刊阅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H313
  16.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与蒋介石争夺和平话语权问题的研究,K266
  17. 照应及其在法律文本中的翻译,H315.9
  18. 现代汉语换言类话语标记研究,H13
  19. 论意识形态对政治文献翻译的操控,H059
  20. 杂志封面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0
  21. 试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海子热”现象,I207.2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