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梁启超的逻辑——方法论思想述评

作 者: 宋赛花
导 师: 彭漪涟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逻辑学
关键词: 思想述评 梁启超 方法论 墨家逻辑 《墨经》 中国逻辑史研究 逻辑工具 逻辑方法 西方逻辑 归纳法
分类号: B81-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2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是一个博学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在多个学科领域均有建树,特别在哲学、史学、政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梁启超不仅重视对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学术问题的研究,而且重视对各种科学方法、治学方法和一般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他对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分析和综合法的理论分析和运用都颇有见地,极具启发意义。他引入西方逻辑思想,在中国近代逻辑史上第一次自觉运用比较逻辑方法研究中国先秦逻辑学的重要著作——《墨经》,将中国的先秦(名辩)逻辑与西方亚氏逻辑和印度因明逻辑作了对比分析,揭示出墨家逻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推理法则、归纳法等),并给予墨家逻辑学很高的评价,为中国近代的逻辑史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把中国逻辑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的研究方法影响了同时代的以及后来的一大批研究墨学的中国学者,其后的墨学研究(包括墨家逻辑学的研究)大都循着梁启超所开辟的这一方向深入发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梁启超的逻辑——方法论思想进行分析评述: 1、梁启超取得逻辑——方法论研究成就的历史条件:①清代诸子学的考证训诂成果使《墨子》一书稍可读通;②西学输入促进了梁启超对中国古典逻辑的研究;③研究墨学和科学的逻辑方法,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供方法论武器;④梁启超对墨子及墨家学说的主观偏爱。 2、梁启超在逻辑——方法论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①对比分析了归纳法与演绎法,特别是对归纳法的分析比较详尽,也基本正确;②主要将比较法作为归纳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分析,论述了比较法的认识作用,讨论了比较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③比较分析了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思维过程,并结合治史和读史具体化为历史研究方法;④阐述了因果律的基本要求,与近代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原则和普通逻辑的充足理由律思想相似;⑤探讨了名的分类方法,分析了前人的错误分类,提出明确划分根据的重要性。 3、对墨家逻辑学的研究:梁启超提出校注《墨经》文本的“牒经标题”体例,而且开创了三种逻辑比较研究的新方法,运用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逻辑原理对《墨经》中的有关条文进行参照解释,较为充分地揭示出《墨经》中许多基本概念和命题的逻辑意义。他的研究方法影响了同时代以及后世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者的努力方向。 4、结语。概括梁启超在逻辑——方法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及其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不足在于:①梁启超对于各种科学方法的论述不够系统、全面;②梁启超比较研究方法仍存在一些缺陷,他的比较研究主要是将墨家论式与西方逻辑的三段论(有的与印度因明的三支作法)形式作求同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而且对三种逻辑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分析也缺乏理论深度,加之梁启超不懂得数理逻辑,缺乏精确的数理逻辑工具,因而使这种对比分析缺乏严密性和精确性。梁启超的这些成就和不足给我们的主要的启示是:首先,我们可以吸收他关于方法论的正确思想,在他不足的地方继续深入研究,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具体全面。其次,正确运用逻辑方法深入地挖掘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正确认识中国逻辑的特点,确立中正确认识中国逻辑的特点,确立中国古代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的地位,并通过中外逻辑思想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逻辑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推动我国逻辑科学的更大发展。同时,我们要注意在运用比较方法挖掘墨家逻辑学时,应运用多种逻辑方法如形式逻辑、数理逻辑、逻辑语义学、论证、论辩逻辑、辩证逻辑、模态逻辑等作为工具和手段,全面阐发墨家逻辑思想。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一) 逻辑--方法论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8-11
  1 、 清代诸子学的考证训诂成果  9
  2 、 西学输入  9
  3 、 为维新变法提供方法论武器  9-10
  4 、 康有为、孙诒让的影响  10
  5 、 对墨家学说的主观偏爱  10-11
(二) 逻辑--方法论思想  11-20
  1 、 关于归纳法与演绎法  11-14
  2 、 关于比较法  14-15
  3 、 关于分析法与综合法  15-17
  4 、 关于因果律  17-18
  5 、 关于分类  18-20
(三) 对墨家逻辑学的研究  20-27
  1 、 对墨家逻辑学主要内容的概括  20-24
  2 、 对墨家逻辑学的主要文献--《墨经》的研究及其贡献  24-27
(四) 结语  27-30
参考文献  30

相似论文

  1. 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G633.6
  2. 经济领域中的博弈逻辑推理问题探析,B812
  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4. 演绎法和归纳法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H319
  5. 非主流文化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524
  6. 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B26
  7. A外贸公司ERP系统实施研究,F752
  8. 小说、佛教与王学,I206.5
  9. 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司法审判活动,D90
  10. 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G40-09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全球化视野,A811
  12. RFID标签应用性能评估研究,TP391.44
  13. 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研究,F091.3
  14. 关于van der Corput不等式的推广及相关问题的研究,O178
  15. 论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辩证统一,B812
  16. 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K092
  17. 图式的分离,J50-4
  18. 从批评语篇分析角度分析中国代表团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陈述,H052
  19. 批判精神与中庸之道的两重唱对谢阁兰及梁启超笔下袁世凯形象的对比研究,I0-03
  20. 梁启超政党思想与实践研究(1895-1914),D092
  21.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方法论研究,A8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逻辑学(论理学) > 逻辑学理论与方法论 > 逻辑学史、逻辑思想史 > 中国逻辑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