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空功能语类的句法研究

作 者: 彭平
导 师: 刘爱英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空语类 空功能语类 语言现象 解释力
分类号: H0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乔姆斯基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空语类是生成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乔姆斯基认为,空语类的研究对于探索语言句法和语义表达式以及它们的形成规则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空语类也是生成语法学界广大学者研究的焦点。至今,国内外对于空语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词汇性语类领域,而功能性语类领域中的空语类的研究寥寥无几,尤其是在国该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空语类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词汇性语类中,功能性语类中同样存在空语类现象。因此,本文试图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以乔姆斯基的空语类理论为背景,在Radford(2000,2004,2006)的理论基础上论证空功能语类存在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对空时态成分、空标句词和空限定词这三种常见空功能语类现象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索。空功能语类存在的假设主要来自理论上与经验上的支持证据,本文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证实空功能语类确实存在,进而在分析三类空功能语类各自的语言解释力以及它们对理论的重要贡献上做出尝试性探究。本文认为,建立时态T本身也运用了空语类概念。因为根据Pollock (1989)提出的“INFL分裂假设”,我们采用两项值来表示时态特征,用[+tense]和[-tense]分别表示有时态句子和无时态句子的特征。事实上,在最简方案中,这一部分的屈折语素INFL已经被时态T取代。而无时态就是以隐性形式存在,这时T就是个空语类。空T的研究促使句法结构形式达到统一,即:所有的定式和非定式小句都是由T投射,V或VP充当补足语的TP结构。总的来说,空T假设有助于优化和统一阶标理论,使得阶标理论更具解释力,更系统化。乔姆斯基认为小句中的标句词C呈显性和隐性两种表达形式,他曾经假设所有的典范小句都是由标句词引导的CP结构。乔姆斯基的假设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基于以上,我们论证了空C的假设,并运用例句验证这一假设。空C的提出,将所有句子都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结构模式。TP是动词词组VP的延伸结构,限定词词组DP则是名词词组NP的延伸结构(Jane Grimshaw,1991)。根据Radford (2000)的假设,就像不定式动词词组的结构实际为IP或TP一样,不含限定词的光杆名词(Bare Nominals)的结构为DP,两者的中心语都是空语类。Abney(1987)的DP假设指出,名词词组受到功能语类D的管辖,所以名词词组的最大结构应该为限定词词组DP。该假设是本文提出的空D理论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认为,事实上名词词组中有一部分没有限定词D,我们称之为由隐性D(即空D)投射而成的限定词词组DP。空D的提出,在理论上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使所有名词性词组在结构上达到了统一,即:所有名词词组都是以显性或是隐性的D为中心语的DP结构构成;二是揭示了名词和句子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空D假设的提出有助于将名词和句子结构的研究纳入一个共同的结构模式,从而使得生成语法理论自成一体、更简洁。本文旨在系统归纳并分析功能语类领域中的空语类现象,更好地探索空语类的句法和语义表达式以及它们的形成规则,进而解释更多语言现象,完善空语类理论,论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观。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3
Abbreviations  13-15
Introduction  15-18
Chapter 1 Functional and Empty Categories  18-33
  1.1 Lexical Categories vs.Functional Categories  18-22
  1.2 Empty Categories  22-32
    1.2.1 The Semantic Role of Empty Categories  23-25
    1.2.2 The Syntactic Role of Empty Categories  25-27
    1.2.3 Properties of Empty Categories  27-30
    1.2.4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Empty Categories  30-32
  1.3 Summary  32-33
Chapter 2 Empty Tenses  33-56
  2.1 Introduction to Tenses  33-35
  2.2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Presence of Empty Tenses  35-52
    2.2.1 Empirical Evidence  35-37
    2.2.2 TP Projection  37-40
    2.2.3 Affix Hopping  40-44
    2.2.4 Have-Cliticization  44-49
    2.2.5 Coordination Test  49-50
    2.2.6 Expletive Pronoun There  50-52
  2.3 Theoretical Motivation of Empty Tenses  52-55
  2.4 Summary  55-56
Chapter 3 Empty Complementisers  56-78
  3.1 Introduction to Complementisers  56-58
  3.2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Presence of Empty Complementisers  58-68
    3.2.1 Empirical Evidence  58-62
    3.2.2 Carnie's Assumption on Empty Complementisers  62-65
    3.2.3 That-Deletion and For-Deletion  65-68
  3.3 Further Study on Empty Complementisers  68-76
    3.3.1 On Case Assignment Conditions  69-74
    3.3.2 On ECM Infinitive Clauses  74-76
  3.4 Summary  76-78
Chapter 4 Empty Determiners  78-95
  4.1 Introduction to Determiners  78-79
  4.2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Presence of Empty Determiners  79-82
  4.3 The Significance and Further Study of Empty Determiners  82-93
    4.3.1 Significance of the Assumption of Empty Determiners  83-84
    4.3.2 Specific Properties of Empty Determiners  84-88
    4.3.3 Analysis of Some Particular Pronouns  88-90
    4.3.4 Empty Quantifiers  90-93
  4.4 Summary  93-95
Conclusion  95-99
Notes  99-101
Bibliography  101-109
Acknowledgements  109-111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111

相似论文

  1. 文化语境对英语阅读语篇涵义的解释力,H319
  2. 《世说新语》空语类研究,H141
  3. 《四世同堂》中的空语类现象及相关句式研究,H146
  4. 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看小说《回顾:公元2000-1887年》的三个中译本,H315.9
  5. 由“V给”引起的兼语式及相关句式的句法理论研究,H146
  6. 转型社会背景下经济法的功能异位及其作用维度研究,D912.29
  7. 英汉语空语类的句法和认知研究,H314
  8. PRO和pro在英汉语中分布的对比研究,H314
  9. 推理—调谐模式,I02
  10. TG理论视角下英汉空语类对比研究,H314.3
  11. 日语动词与“相”的关联性,H36
  12.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研究,B089
  13. 奥斯汀语言现象学方法探究,H0-06
  14. 奥斯汀的语言现象学方法,H0-06
  15. 英汉空主语比较研究,H043
  16. 自尊对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叙述性口语产出中的影响,H319
  17. 现代汉语“V1+N+V2”共宾连动句研究,H146
  18. 汉法比较方式对比研究,H195.1
  19. 网络空间人际交流的语言特色,H030
  20. 对有争议的语言现象的可接受程度及公众的语言规范化态度的统计学分析,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法学 > 句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