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血藤中绿原酸成分及总皂苷对腹膜粘连的机制研究

作 者: 周静
导 师: 李惠芬;张庆伟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药物分析学
关键词: 大血藤 抑菌考察 细菌性腹膜炎 微循环 腹膜粘连 细胞因子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从凉血活血方君药大血藤的抑菌药效成分入手,通过体外抑菌、动物体内实验及细胞因子的测定,探讨大血藤药效成分对细菌性腹膜炎的多靶点作用,以研究大血藤中绿原酸成分及总皂苷对腹膜粘连的作用机制。方法:(1)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得到大血藤的绿原酸和总皂苷药效成分,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大血藤中绿原酸和总皂苷含量。(2)选择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孢菌、粪肠球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作为实验菌株,以琼脂二倍稀释法统计大血藤及所提药效成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其体外抑菌效果;(3)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制作大鼠细菌性腹膜炎动物模型,观察体温,体重等变化及第14天的腹腔粘连程度;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测定大鼠小肠组织微循环血流量和小肠肠系膜前动脉血流量,并比较大血藤治疗后的组织器官血液灌流变化;取腹膜粘连组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粘连组织的羟脯氨酸,再以ELISA法分别测定TNF-α、TGF-β1、MMP-1、TIMP-1、ICAM-1和VEGF的含量。结果:(1)测定大血藤中的绿原酸和总皂苷(以人参皂苷计)含量分别为0.17%,0.13%。(2)大血藤所提药效成分及单味药水煎剂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孢菌以及粪肠球菌的标准株、临床株均有抑菌效果,其中对粪肠球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的抑菌作用最强,并发现其药效成分的抑菌效果优于水煎剂。另外,大血藤与牡丹皮二者的药效成分合用时,对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表现为部分协同作用,与赤芍二者的药效成分合用时,对所试菌株均显现无关作用。(3)成功建立了细菌性腹膜炎动物模型,该模型手术易于操作,重复性好,死亡率低,适于本实验研究。(4)药效成分绿原酸和总皂苷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小肠组织微循环血流量,提高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并能降低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降低TNF-α、TGF-β1、TIMP-1、VEGF和ICAM-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表达水平,进而减少粘连的形成。结论:大血藤绿原酸成分及总皂苷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孢菌以及粪肠球菌的标准株、临床株具有确切的抑菌作用,在明确了其抑菌作用物质基础后从整体及细胞水平分别验证其对细菌性腹膜炎的多靶点作用,能有效的抑制腹膜粘连的发生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符号说明  9-10
前言  10-12
实验一 大血藤中绿原酸和总皂苷的提取及测定  12-20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2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12-16
  3 讨论  16-18
  4 小结  18-20
实验二 大血藤及所提药效成分的抑菌作用考察  20-28
  1 材料与方法  20-21
  2 抑菌结果评价  21-24
  3 讨论  24-27
  4 小结  27-28
实验三 大血藤所提药效成分对腹膜粘连的作用机制研究  28-47
  1 动物模型制作  28-31
  2 大血藤药效成分对细菌性腹膜炎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31-33
  3 大血藤药效成分对大鼠粘连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及羟脯氨酸的影响  33-41
  4 讨论  41-46
  5 小结  46-4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1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1-52
综述  52-63
  大血藤化学成分及医药研究进展  52-60
  综述参考文献  60-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3.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4.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5.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6.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7.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8. 过敏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R554.6
  9.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10.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热性惊厥的初步研究,R720.597
  11.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12.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R730.5
  13. 体外冲击波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疼痛症状的临床观察,R697.33
  14. 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与特应质家族的相关性研究,R722.1
  15. 急性心肌梗死后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变及意义,R542.22
  16. 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期COPD的变化,R563.9
  17. 哮喘致敏血清和细胞因子引起的气道平滑肌细胞FKBP12.6表达下调及其与应激时钙释放的关系,R562.25
  18. Ang(1-7)/MAS通路对长期高脂喂养大鼠胰岛微循环及其功能的影响,R587.1
  19. 纤维介素在脑急性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研究,R743
  20. 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R730.5
  21. 猪源脑心肌炎病毒GXLC株致病性研究,S858.2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