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单、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研究

作 者: 李苏义
导 师: 郑洪波
学 校: 广州医学院
专 业: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
关键词: 单相抑郁 双相抑郁 临床特征 多导睡眠图
分类号: R749.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单相抑郁,即抑郁症,属于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障碍。其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意志行为减退,对工作、生活失去兴趣等。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以下简称双相抑郁)属于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也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二者有时难以鉴别,据Ghaemi[1]等报道约为40%的双相障碍被误诊为单相抑郁,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抑郁会增加躁狂发作的风险及增加转为快速循环型的可能,会使临床用药变得更为复杂。多数研究支持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考虑单、双相抑郁可能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两种疾病。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状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睡眠障碍是单相抑郁发病早期常见的的临床症状之一。一些睡眠研究涉及到有关抑郁症病因学假设,但是机制并不清楚[2]。目前精神障碍睡眠研究多集中在单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患者睡眠研究较少。情感障碍与睡眠呼吸紊乱关系尚不清楚,国内外相关报道不多,且不一致有调查显示:情感障碍病人中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机率明显增高,有研究发现低血氧饱和度与较高的抑郁评分有关,尤其是女性[3]。但也有研究表明二者并无相关。多导睡眠仪检查,是指通过记录全夜睡眠过程中的脑电、肌电、呼吸、血氧等生理信号,经处理分析后得出有关睡眠结构、呼吸事件、血氧饱和度、鼾声、体位和心电图动态变化具体数据,是研究睡眠结构和睡眠呼吸紊乱的重要工具。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单、双相抑郁患者临床资料的采集,并对其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查,旨在对二者的临床特征、多导睡眠图脑电特征和情感障碍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情况有所探索。方法对象:研究组:为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间来广州市脑科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的患者21例。正常对照组:广州脑科医院自愿参加研究的志愿者6名。方法:1焦虑及抑郁情绪严重程度评估: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定。2睡眠状况检查:采用多导睡眠仪进行整晚描记。3主观睡眠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统计:通过SPSS13.0建立数据库,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非正态资料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PSG各指标与HAMD、PSQI、HAMA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的相关性、睡眠呼吸指标与BMI、HAMD、HAMA总分及因子分的相关性(α取0.05)。结果1一般资料研究组(单、双相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性别无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0.05);研究组(单、双相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年龄有显著性差异(t=2.286;P<0.05);单相抑郁组与双相抑郁组两组比较,发病年龄有显著性差异(t=2.274;P<0.05),病程无显著性差异(t=0.112,P>0.05)。2临床资料2.1单、双相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三组比较,在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及HAMD总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值见表;P<0.05);在体重变化因子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相抑郁组与双相抑郁组两组比较, 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t=2.293;P<0.05);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及HAMD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见表;P>0.05)。2.2单、双相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三组比较,躯体性焦虑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F=4.277; P<0.05),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和HAMA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相抑郁组与双相抑郁组相比,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及HAMA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2.132、0.787、0.565;P>0.05)。2.3单、双相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三组比较,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统计学差异(F值见表;P<0.05)。单相抑郁组与双相抑郁组相比,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165、1.245;P>0.05)。2.4单相抑郁组中,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与PSQI睡眠质量因子分、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2、0.712);HAMD体重变化因子分与PSQI睡眠质量因子分呈负相关(r值为-0.169)。2.5双相抑郁组中,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与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值为0.603)。3多导睡眠图检查3.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包括单、双相抑郁组)在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REM睡眠时间、REM睡眠潜伏期和REM睡眠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相抑郁组与正常组比较,睡眠潜伏期、S1睡眠时间,SWS、REM睡眠时间,S1睡眠时间百分比,SWS%、REM%睡眠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双相抑郁组与正常组比较,觉醒总时间、睡眠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单相与双相抑郁组两组比较, SWS、SWS%有显著性差异。3.2研究组(单双相抑郁组)中,女性与男性SWS、REM睡眠时间、SWS%、REM睡眠时间百分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女性与男性比较,总睡眠时间和REM睡眠时间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3单相抑郁组中,HAMD睡眠障碍因子分与REM睡眠期时间呈正相关,与REM睡眠潜伏期呈负相关。HAMD绝望感因子分与REM睡眠潜伏期呈负相关。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分与REM睡眠期时间呈显著正相关、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分与REM睡眠期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S2%呈正相关,与REM睡眠潜伏期呈负相关。HAMA总分与S1睡眠时间、S2%呈正相关、与REM睡眠期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SQI入睡时间因子分与TRT、TST、SE呈负相关,与AT、AT/TST呈正相关,与SPT、S2、S2%呈显著负相关。睡眠效率因子与TRT正相关,睡眠障碍因子与TRT成显著正相关,与S2、S2%呈正相关。3.4双相抑郁组中,双相抑郁组患者PSQI总分与SPT、SE显著负相关,与AT、AT/TST、S2%显著正相关,与REM睡眠时间负相关。睡眠质量因子分与SPT、SE显著负相关,与AT、AT/TST显著正相关,与S2负相关。入睡时间因子与SPT、SE、S2显著负相关,与AT、AT/TST、S2%显著正相关,睡眠时间因子与SPT显著负相关,与SE、REM负相关,与AT、AT/TST显著正相关。睡眠效率因子与SWS、REM%负相关,睡眠障碍因子与S2%正相关。催眠药物因子与AT、AT/TST、SE、S1、S2%正相关,与SWS负相关。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与SPT、SE、REM显著负相关,与AT、AT/TST、S2%显著正相关。4多导睡眠图显示的睡眠呼吸紊乱比较:睡眠呼吸紊乱指数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阻滞因子、日夜变化因子呈正相关。低通气事件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阻滞因子、日夜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认识障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1单、双相抑郁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2多导睡眠图检查显示研究组(单、双相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特征性的多导睡眠图改变,进一步比较单相抑郁组与双相抑郁组则二者有相似的多导睡眠图改变。3单、双相抑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语表  4-5
中文摘要  5-9
英文摘要  9-13
一、前言  13-17
二、仪器、资料和方法  17-24
三、结果  24-39
四、讨论  39-43
五、结论  43-44
六、参考文献  44-47
综述  47-55
  参考文献  51-55
局限性  55-56
致谢  56-57

相似论文

  1. 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R743.33
  2. 不同年龄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肺外表现,R725.6
  3. 33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R725.9
  4. 癫痫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结构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R742.1
  5. 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5.2
  6. 老年与非老年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特征的差异及治疗效果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R563.5
  7.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R576
  8. 青少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分析,R774.1
  9. 孤独症行为与认知的对照研究,R749.94
  10.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75例临床分析,R722.1
  11. 新生儿呕吐235例临床分析,R722.1
  12. 中国东部地区15年内炎症性肠病患者流行病学变化,R574
  13. 苏州市住院儿童流感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的回顾性研究,R181.3
  14. 90例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R764
  15. 帕金森病的多导睡眠图研究及息宁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R742.5
  16. 从化市小儿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临床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R725.6
  17. 过敏性紫癜245例的临床分析,R725.5
  18. 常德市一医院1型糖尿病患病状况、临床及免疫学特征研究,R587.1
  19.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R563.5
  20. 单相抑郁和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R74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精神病学 > 情感性精神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