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生产性启动与运行特性研究

作 者: 赵雅光
导 师: 买文宁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酒精废水 淀粉废水 厌氧处理 颗粒污泥 初次启动 接种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37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简称IC)是在UASB反应器基础上开发成功的第三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小、高径比大、有机负荷高、出水稳定和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以某企业的酒精和淀粉生产废水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国内大量文献,对酒精及淀粉生产工艺、混合废水的特点和该种废水的国内外处理概况做了简要论述,对厌氧消化技术及其理论和IC反应器做了简要的分析。本文重点研究了IC反应器处理酒精及淀粉工业混合废水的生产性启动规律。根据IC反应器中有机物的降解和细胞的合成关系,建立了进料有机负荷模型Mn=M1×(1+k)n-1,并根据该模型制定了进料负荷方案。接种污泥为郑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接种后IC反应器的总固体浓度为20g/L,污泥浓度(MLVSS)为10g/L。本文分析了导致IC反应器酸化的原因,并对反应器酸化后的恢复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温度及温度波动、有机负荷、pH值及VFA的变化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因素对IC反应器去除率的影响,IC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和污泥颗粒化过程,并对其做了显微镜观察。2006年11月开始对IC反应器进行启动研究,至2007年2月份结束,历时105天。IC反应器的启动过程采用3个主要阶段进行:(1)1-5周,采用较低浓度(5000mg/L)进水且保持进水浓度不变;(2)6-10周,采用较高浓度(8000mg/L)进水且保持进水浓度不变;(3)11-15周,采用生产产生的原污水进水。整个过程采用间歇脉冲方式进水,进料时间分布为9、13、17、21点,进料流速为40m3/h,通过pH值、出水COD浓度、VFA浓度、SS浓度、温度和产气情况等条件对调试过程进行控制。如果各项指标正常,则按照进料负荷方案提高进水量和容积负荷。最后,IC反应器COD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并在反应器内部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沉淀性能良好,粒径为1-4mm的颗粒污泥。说明IC反应器已成功启动。IC反应器具有能耗小,占地省等特点,其正常运行之后不仅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为该企业废水顺利达标提供有力的保证,而且为该厂的废水处理节省了大量的能耗费用和基建投资,同时反应器所产生的沼气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IC反应器是一种高技术的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能力,值得推广。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第一章 绪论  10-24
  1.1 水资源与水污染现状  10-11
  1.2 淀粉生产与淀粉废水的特点  11-14
  1.3 酒精生产与酒精废水的特点  14-21
  1.4 混合废水的水质水量及处理方法  21-22
  1.5 项目研究背景  22
  1.6 项目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22-24
第二章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及IC反应器  24-38
  2.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24-25
  2.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  25-28
  2.3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28-31
  2.4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特点  31-33
  2.5 IC反应器  33-38
第三章 IC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38-58
  3.1 混合废水的特征及处理工艺  38-39
  3.2 接种污泥  39-40
  3.3 项目测定及分析方法  40
  3.4 IC反应器的初次启动理论研究  40-43
  3.5 IC反应器进料模型  43-44
  3.6 IC反应器进料方案  44-45
  3.7 IC反应器启动过程与结果分析  45-58
第四章 IC反应器颗粒污泥形成特性研究  58-67
  4.1 厌氧颗粒污泥  58-61
  4.2 IC反应器污泥床的动态变化  61-62
  4.3 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  62-63
  4.4 IC反应器内污泥的颗粒化过程  63-67
第五章 IC反应器的运行特性研究  67-73
  5.1 IC反应器的运行结果  67-71
  5.2 IC反应器运行效益分析  71-73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73-75
  6.1 结论  73-74
  6.2 建议  74-75
参考文献  75-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液芯胶囊制备特性研究及在牛奶连续接种中的应用,TS252.4
  2. 改良UASB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X703
  3.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4. 铜污染区的外生菌根菌群体多样性特征调查及外生菌根菌对尾砂矿区树木幼苗定植和生长的影响,X173
  5. Phanerochaete sp. HSD的锰依赖性过氧化物酶产酶优化及微菌丝球强化处理染料废水,X703
  6. 工业废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研究,X703
  7. 小鼠多能成体祖细胞的培养及冷冻保存,R329
  8. UAS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酒精废水的研究,X792
  9. 重庆市渝中区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R186
  10. 稻曲病侵染特性与拮抗菌的研究,S435.111.4
  11. 杭州市儿童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R186
  12. 具有预防接种且总人口数变化的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O175.1
  13. 薯渣资源化过程中汁水沉降法及废液COD去除技术研究,X703
  14. 新型污泥过滤好氧反应器的试验研究,X703.1
  15. 餐厨垃圾分散式现场处理关键技术研究,X705
  16. 抗红叶病燕麦种质评价与筛选,S512.6
  17. 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R186
  18.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在污染土壤堆肥修复中的应用,X172
  19. 具有连续接种免疫的SEIS模型和具有饱和接触率的SEIV模型的动力学分析,O242.1
  20. 具非线性接触率传染病模型的分析与研究,O242.1
  21. 捕食者有病的生态传染病模型的研究,O17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