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工业废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研究

作 者: 宋加欢
导 师: 全水清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工业废水 好氧颗粒污泥 高径比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外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实验室规模,进水采用成分高度单一的人工模拟配水,反应器高径比较大。本试验进水来自一家羟乙基纤维素生产厂厌氧段出水,以好氧载体流动床工艺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在R1和R2两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同步进行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R1有效容积80L,高径比4,流量160L/d;R2有效容积600L,H/D 4,流量1.2m7d。R1、R2反应器同步运行,进水水质相同,有机负荷4kg/m3·d。R1在运行第14天出现粒径大于0.1mm的细小颗粒污泥,在第26天出现0.3mmm左右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50天后颗粒污泥进入好氧颗粒污泥成熟期,成熟期后粒径大于0.25mm颗粒污泥占反应器内所有污泥质量分数90%,其中粒径1.0~1.5mm颗粒污泥质量分数42%;R2在第37天出现粒径大于0.1mm的细小颗粒污泥,第74天出现粒径0.3mm左右的颗粒污泥,R2反应器运行130天后进入成熟期,粒径大于0.25mm颗粒污泥质量分数88%,其中粒径0.5~1.0mm颗粒污泥质量分数42%。2.在整个反应器运行过程中,R1和R1内MLSS随运行时间改变。R1在第15天MLSS从最初4410mg/L下降到3080mg/L,随后开始缓慢上升,在第51天时MLSS恢复到4290mg/L。R2在第50天MLSS从最初4560mg/L下降到2780mg/L,并在第138天时恢复到3860mg/L; R1内SWI30在整个运行阶段从初始状态124mL/g在第50天下降到44mL/g,随后趋于稳定。R2内SVI30初始值129.6mL/g,在反应器运行4个月后平均值下降到66mL/g。3.R1内好氧颗粒污泥进入成熟期后对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1%和71%,R2则分别为74%和65%。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9
  1.1 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形成机制  8-10
    1.1.1 概述  8
    1.1.2 好氧颗粒污泥定义  8
    1.1.3 好氧颗粒污泥基本特征  8-10
  1.2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  10-12
    1.2.1 晶核假说  10
    1.2.2 选择压驱动假说  10-11
    1.2.3 细胞表面疏水性假说  11
    1.2.4 胞外多聚物假说  11
    1.2.5 阶段形成假说  11-12
  1.3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  12-14
    1.3.1 有机负荷  12
    1.3.2 基质成分  12
    1.3.3 水力剪切力  12
    1.3.4 沉降时间  12-13
    1.3.5 水力停留时间(HRT)  13
    1.3.6 反应器结构  13
    1.3.7 DO、pH值和温度  13-14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7
    1.4.1 国外部分  14-15
    1.4.2 国内部分  15-16
    1.4.3 当前存在问题  16-17
  1.5 本实验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7-19
    1.5.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7-18
    1.5.2 研究意义  18
    1.5.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8-19
第2章 原水概况、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19-27
  2.1 原水概况  19-21
  2.2 试验装置  21-24
  2.3 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  24-27
    2.3.1 水质  24
    2.3.2 污泥性质  24-27
第3章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特性研究  27-38
  3.1 试验目的  27
  3.2 试验装置  27
  3.3 进水水质  27-28
  3.4 接种污泥  28
  3.5 运行参数设置  28-29
    3.5.1 曝气量  28
    3.5.2 沉降时间  28-29
    3.5.3 水力停留时间(HRT)  29
    3.5.4 排水时间  29
  3.6 结果与讨论  29-38
    3.6.1 污泥形态变化  29-30
    3.6.2 颗粒污泥粒径分布  30-31
    3.6.3 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变化  31-33
    3.6.4 COD去除率  33-35
    3.6.5 氨氮去除率  35-38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38-40
  4.1 结论  38-39
  4.2 下一步工作  39-40
致谢  40-41
参考文献  41-46

相似论文

  1.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2. 石化工业排水的毒性鉴别与减排技术研究,X742
  3. Phanerochaete sp. HSD的锰依赖性过氧化物酶产酶优化及微菌丝球强化处理染料废水,X703
  4.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与结构稳定的胞外多聚物关键组分研究,X703
  5. 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启动与稳定运行策略研究,X703
  6.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其对HMX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X703
  7. 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X703
  8. 硅藻土的改性及其在含铁废水处理中的应用,X703
  9. 工业化厌氧颗粒污泥重要菌群及相关功能基因研究,X703
  10. 厌氧颗粒污泥法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研究及应用,X703
  11. 影响中国城市工业减排因素的半参数分析,F424;F205
  12. UASB反应器处理沤制亚麻废水的动力学研究,X703
  13. 应用硅藻土处理含铁工业废水的初步研究,X703
  14. 好氧颗粒污泥及其高效菌株降解氯苯胺的试验研究,X703
  15. 颗粒污泥——泥层过滤反应器的试验研究,X703.1
  16.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效能研究,X703
  17. IC反应器接种不同污泥处理纤维板废水运行特性研究,X703
  18. 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处理味精废水效果研究,X703
  19. 鱼粉加工废水综合利用与处理技术研究,X792
  20. 利用食品工业废水培养斯达油脂酵母产油脂的研究,X79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