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流域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与利用研究

作 者: 雷丹妮
导 师: 李嘉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小流域 地表水环境 水污染防治
分类号: X5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31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流域污染严重,直接导致干流污染加剧,其水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水环境容量的核算与利用问题。小流域不论在天然径流量、污染源特征还是环境管理水平、环保投入上都与大江大河及城市区域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寻求更为简洁易行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与管理方式,从而为小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小流域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并结合邛崃市南河小流域地表水枯水期环境容量的计算与利用展开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根据小流域的特点及“公平实用”的原则,采用水环境功能区段尾控制方式,并以一维水质模型作为水环境容量模型的推导基础。计算的水环境容量针对控制断面而言,以单位时间通过控制断面的污染物量来表达。可根据控制断面的水质要求以倍比的形式对污染物通过量进行限制,并对污染源排放量进行同倍比限制,不再作数量上的反算,以简化工作。2、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明确了管理环境容量、可分配容量和不可分配容量的基本概念,建立了相应的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本文亦给出了干、支流及点污染源在控制断面处的污染贡献值计算公式。可根据污染贡献值明确控制断面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从而制定适宜的防治对策。同时,根据小河流量小、流速低、流程短,水体稀释容量占主体地位的特点,认为干、支流以及点污染源三者自带流量所提供的稀释容量将首先满足自身需求,有富余的情况下才对外提供环境容量。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20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9-10
  1.2 水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  10-13
  1.3 水环境容量的基本理论  13-18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8-20
2 小流域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20-34
  2.1 河流水质模型  20-23
  2.2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23-34
3 邛崃市南河小流域概况与分析  34-52
  3.1 流域概况  34-37
  3.2 水环境状况与分析  37-43
  3.3 水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3-52
4 邛崃市南河小流域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  52-59
  4.1 设计条件  52-54
  4.2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与分析  54-59
5 邛崃市南河小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  59-71
  5.1 流域水污染防治原则  59
  5.2 各控制单元水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59-69
  5.3 小结  69-71
6 结束语  71-73
附图1  73-74
附图2  74-75
参考文献  75-78
作者在读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发表论文  78-80
致谢  80

相似论文

  1.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2.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3.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4. 长乐江流域大气氮、磷沉降及其在区域营养物质循环中的贡献,X131.2
  5. 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流域农田氮平衡及氮负荷研究,S158.3
  6.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S157
  7.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类型小流域氮流失规律分析,X52
  8. 干旱对海河流域典型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研究,X820.3
  9.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的传统村镇聚落类型研究,TU982.29
  10. 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哲学研究,F127
  11.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S157
  12. GIS技术支持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研究,S157
  13. 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K249
  14. 鳌江流域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研究,F127
  15. 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TV213.4
  16.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TV213.4
  17. 左江流域植物气候生产力遥感监测方法研究,P407
  18. 新疆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及三屯河流域树木年轮气候研究,P467
  19. 基于SRTM DEM的大中流域地表水文模拟研究,P208
  20.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01
  21.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市场化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河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