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渤海近岸海域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研究

作 者: 程方
导 师: 马启敏;解利昕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混凝 预氧化 超滤 预处理 反渗透 海水淡化
分类号: P7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4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反渗透脱盐技术作为海水淡化工程适用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过程不发生相的转化,及新型能量回收装置的采用,与其他淡化方法相比优势明显。在渤海近岸海域实施大规模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海水的净化——预处理工艺是目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开展此项研究意义重大。针对渤海海域表层海水污染严重的特点,本文以预处理工艺出水满足反渗透膜进水要求为目的,进行了预氧化混凝静态烧杯试验,混凝—过滤/超滤试验。 在海水预氧化混凝处理过程中,作者考察了不同混凝工艺参数、氧化剂和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对混凝效果影响显著。氧化剂高铁酸钾具有优异的除藻、降COD、除浊效果。单独使用高铁酸钾,沉后除藻率大于70%;与混凝剂FeCl3配合使用,除藻率大于80%;均高于单独使用FeCl3的沉后除藻率。且K2FeO4除藻反应较快,投加5min后除藻率可达40~60%。高铁酸钾的强氧化性使混凝过程去除海水CODMn的效率大幅提高,当高铁酸钾投加浓度为5mg/l时,混凝沉淀后海水CODMn的去除率达到40%。 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和高铁酸钾都具有明显的氧化助凝效果。在小剂量时,次氯酸钠与高铁酸钾除藻效果基本一致;当加大投加量至2mg/l后,高铁酸钾的除藻助凝效果优于次氯酸钠。而高锰酸钾在投加<1mg/l时,除藻率略高于次氯酸钠和高铁酸钾,但继续加大投药量后无明显提高,且色度明显加大。在藻类爆发时,以高铁酸钾为最佳。 在混凝—过滤/超滤试验中,对海水的悬浮物、微生物和胶体被介质过滤和超滤截留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介质过滤能够有效降低海水的浊度(<1.0NTU),但海水的淤塞密度指数SDI仍然较高。超滤具有极高的浊度去除效果,不管进水水质如何变化,其出水浊度均小于0.05NTU。在有机物的处理方面,超滤能够部分降低CODMn(去除率小于40%)。在混凝—沉淀的基础上,经超滤处理后海水的淤塞指数SDI<3,能够满足反渗透进水指标。 实验研究了影响超滤膜性能衰减的主要因素,探索出能够有效维持长期稳定运行的超滤装置操作参数。超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部分浓水排放操作方式(排放浓水/进水>5%),能够在膜表面形成错流,可以将污染物质冲出膜元件,减轻超滤膜的污染。在超滤膜起始透过速率601/m2.h以内,采用工作30~40分钟,反冲洗30秒钟,正冲洗30秒钟的操作方式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膜良好的截留和透水性能。

全文目录


0.前言  9-12
1.文献综述  12-30
  1.1 渤海近岸适用的主要海水淡化方法  12-14
    1.1.1 蒸馏法  12-13
    1.1.2 反渗透法  13-14
  1.2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的特殊性  14-19
    1.2.1 海水反渗透膜及组件  14-16
    1.2.2 反渗透预处理的重要性  16-17
    1.2.3 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的现状  17-19
  1.3 预处理工艺选择  19-30
    1.3.1 强化混凝工艺  20-23
      1.3.1.1 混凝过程和机理  20-21
      1.3.1.2 三价铁盐在海水中的絮凝作用  21-22
      1.3.1.3 海水中有机物及活性微生物对混凝的干扰  22-23
      1.3.1.4 强化混凝及其作用  23
    1.3.2 预氧化剂及起作用  23-25
    1.3.3 过滤  25-26
      1.3.3.1 过滤机理及分类  25
      1.3.3.2 混凝过滤  25-26
    1.3.4 超滤  26-30
      1.3.4.1 超滤过程  26-27
      1.3.4.2 超滤作为反渗透前处理的工艺  27-28
      1.3.4.3 超滤膜污染  28-30
2.预氧化混凝过程的研究  30-45
  2.1 试验海水水质  30
  2.2 试验及分析方法  30-32
    2.2.1 试验及分析仪器  30-31
    2.2.2 试验药剂  31
    2.2.3 分析监测项目和方法  31
    2.2.4 试验条件控制  31-32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45
    2.3.1 混凝剂FeCl_3的除浊除藻效果  32-36
      2.3.1.1 FeCl_3的除浊效果  32-35
      2.3.1.2 FeCl_3的除藻效果  35
      2.3.1.3 FeCl_3混凝对有机物的去除  35-36
    2.3.2 高铁酸钾预氧化除藻  36-37
    2.3.3 高铁酸钾与FeCl_3联合使用效果  37-41
      2.3.3.1 高铁酸钾与FeCl_3联合对除藻率的影响  37-39
      2.3.3.2 强化混凝降低浊度的效果  39-41
      2.3.3.3 高铁酸盐强化混凝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41
    2.3.4 高铁酸钾、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的预氧化性能比较  41-45
3.超滤过程预处理海水研究  45-59
  3.1 试验及测试  45-48
    3.1.1 实验流程及装置  45-47
    3.1.2 试验内容  47
    3.1.3 实验过程及操作  47-48
      3.1.3.1 砂滤装置  47
      3.1.3.2 超滤装置  47-48
    3.1.4 水质检测仪器  48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8-59
    3.2.1 介质过滤效果  48-50
    3.2.2 超滤过程的过滤效果  50-51
      3.2.2.1 超滤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50-51
      3.2.2.2 超滤对SDI的影响  51
      3.2.2.3 超滤过程对COD的影响  51
    3.2.3 超滤过程中膜通量变化  51-59
      3.2.3.1 工作周期对超滤膜通量变化的影响  52-54
      3.2.3.2 超滤浓水流量对超滤膜通量变化的影响  54-57
      3.2.3.3 起始透过速率对超滤膜通量变化的影响  57
      3.2.3.4 反冲洗对超滤膜通量变化的影响  57-59
4.结论  59-61
参考文献  61-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舌图像中瘀斑瘀点检测技术研究,TP391.41
  2.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厂投药预测控制研究,TP273.1
  3. Cu2+/Co2+催化漂白桉木浆工艺与机理研究,TS745
  4. 微波辐照活化云南未燃煤矸石混凝土试验研究,TU528
  5. 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X791
  6. 硅藻土强化混凝—滤布滤池工艺处理洗浴废水,X703
  7. 离子液体预处理纤维素及再生纤维素水解研究,TQ352.1
  8. 预氧化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X703
  9. 连续性超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C反应蛋白及N端脑钠肽的影响,R541.61
  10. 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R726.1
  11. 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SDF-1/CXCR4轴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R542.22
  12. 经H2O2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R542.22
  13. 鳀鱼蒸煮液膜浓缩回收技术的研究,X792
  14. 基于车牌识别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1.41
  15. 基于高斯过程的在线建模问题研究,TP181
  16. 界面聚合制备小孔径复合超滤膜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17. 双重响应性材料对芳香聚酰胺膜的表面修饰,TB383.2
  18.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手势识别,TP391.41
  19. 基于数据挖掘聚类技术的我国高校分类研究,TP311.13
  20. “嫦娥一号”微波探测仪数据预处理与分析,V446.9
  21. CFRP与钢板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TU352.1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资源与开发 > 海水淡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