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刚经》中离相无住思想之研究

作 者: 谢氏映凤—释坚莲
导 师: 李小荣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金刚经》 鸠摩罗什大师 离相无住 般若 空性
分类号: B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一直受到中国思想的影响,中国僧伽对般若学无法进行系统地了解,因对空的思想理解不同才形成了六家七宗的局面。直至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鸠摩罗什大师来华,主持译场重译《般若经》后,才将其逐渐转为正统的般若佛学理论思想,使佛教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构成了与儒、道两家既互不相让,又相互融合的中国文化的总体风貌。 《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释迦牟尼与须菩提的对话为本经的主要内容,是一部在中国极为普及的佛教经典。本文以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为参照,着重分析与研究《金刚经》中的离相无住思想,主要说明般若智慧的实质在于“无住”与“无相”。

全文目录


提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8
小引  8-10
第1章 《金刚经》研究的概况  10-22
  1.1 《金刚经》传入中国的情况  10-11
  1.2 《金刚经》的译注与传承  11-17
    1.2.1 译者  11-12
    1.2.2 本经的译注与传承  12-17
  1.3 前人对《金刚经》研究的成果  17-22
第2章 《金刚经》中离相无住思想的研究  22-52
  2.1 《金刚经》的意义  22-34
    2.1.1 经题的意义  22-26
    2.1.2 离相无住的含义  26-30
    2.1.3 离相、无住的来源  30-34
  2.2 离相无住思想的表现  34-41
    2.2.1 离四相  34-36
    2.2.2 果位离相  36-41
      2.2.2.1 声闻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离相  37-39
      2.2.2.2 菩萨位、佛位离相  39-41
  2.3 离相无住思想与修波罗蜜  41-52
    2.3.1 离相无住与布施  43-46
    2.3.2 离相无住与忍辱  46-49
    2.3.3 离相无住与般若(智慧)  49-52
第3章 《金刚经》中离相无住思想影响举隅  52-64
  3.1 《金刚经》离相无住思想对中国后世的影响  52-58
    3.1.1 离相无住思想对《坛经》的影响  52-55
      3.1.1.1 六祖惠能与《金刚经》  53
      3.1.1.2 离相无住思想对《坛经》的影响  53-55
    3.1.2 离相无住思想对王安石的影响  55-58
  3.2 《金刚经》离相无住思想对越南僧俗的影响  58-64
    3.2.1 《金刚经》在越南的传译  58-60
    3.2.2 离相无住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60-64
      3.2.2.1 陈太宗(公元1218-1277年)  61-62
      3.2.2.2 香海禅师(公元1628-1715年)  62-64
结语  64-67
参考文献  67-71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1-72
后记  72-73
个人简历  73-74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74

相似论文

  1. 《道行般若经》连词研究,H141
  2. 释道安对中国佛教的贡献与影响,B948
  3. 董其昌杭州诸问题综考,J209.2
  4. 生存与超越,B948
  5. 《金刚经》译文研究之一,H159
  6. 从名士与名僧的交往看魏晋思想界,B949.2
  7. 吉藏大师的涅槃思想研究,B948
  8. 僧肇思想述评,B948
  9. 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B948
  10. 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I206.2
  11. 魏晋般若与美学,B948
  12. 实相之门——《大智度论》禅观研究,B94
  13. 早期汉译佛典语言研究,B948
  14. 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研究,B94
  15. 佛教性空思想发展研究,B948
  16. 本源一心,所异者跡,B948
  17. 闽东地区“释教” 的形成与仪式形态之研究,B948
  18. “四预流支”之研究,B948
  19.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0. 罗教与禅宗的修行观比较,B948
  21. 吐蕃时期佛经目录研究,B94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