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朱自清《诗言志辨》研究

作 者: 高伟
导 师: 程相占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朱自清 诗言志 诗论 意念 方法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创作家和学者,批评在他本是余事,出于对古典文学的极度偏爱,使他潜心研究“国学”,并视之为毕生事业。由于朱先生传统文化根基扎实,从事研究刻苦努力,学术方法运用得当,使他在古典文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厚而富有深度,《诗言志辨》就是其经典学术成果的代表作。 《诗言志辨》的成书与朱先生的生平阅历息息相关。学术界关于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争论,直接促使朱先生著文抒写己见,以调和矛盾、消除纠纷,促进学术进步与融合。本书的学术见解十分独到。“诗言志”开启了中国诗论的先河,该书还以“诗言志”这个意念为中心,展开论述了中国“诗教”传统,“比兴”和“正变”两个方法论,这四个意念又内在有机联系着。朱先生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综合运用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西方时兴的语义分析法以及逻辑推理判断等思维方式,科学谨严地考究辨析这些词语的“本义跟变义,源头和流派”,探寻批评术语发生和演变的史迹,梳理出诗论“史”的脉络,达到建立中国文学批评史、弘扬“国学”传统、促进新文学进步的目的。 《诗言志辨》诗论思想直接影响了先生的新批评和新诗创作。他的新诗理论是以大量的新诗创作实践为前提,广泛吸纳了西方批评理论,在继承传统诗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体现在《新诗杂话》这本集子中。 《诗言志辨》作为文学批评史专题研究的代表论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起到了强根固本的作用;对西方文化大胆借鉴,并使之本土化,加速了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该书以其扎实的“国学”根基、科学的研究方法、中西兼容的学术思想使之成为经典学术著作。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引言  8
第一章 朱自清的学术研究与《诗言志辨》的成书  8-14
  (一) 朱自清的生平与学术研究  9-10
  (二) 对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广泛争论之评论  10-14
第二章 《诗言志辨》所揭示的中国古代诗论脉络  14-29
  (一) “诗言志”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  14-16
  (二) 解析“诗言志”诗论本质  16-21
    1、“诗言志”初始探源  16-17
    2、“诗言志”内涵把握  17-19
    3、“诗言志”与“诗缘情”之比较  19-21
  (三) 解读四个传统诗论“意念”  21-24
    1、《诗言志》  21-22
    2、《比兴》  22-23
    3、《诗教》  23
    4、《正变》  23-24
  (四) 《诗言志辨》的学术方法和治学精神  24-29
    1、大处着眼与小处入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4-25
    2、考据和批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5-26
    3、语义分析与考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6-27
    4、谨严细致的治学精神,求是致用的科学态度  27-29
第三章 《诗言志辨》对新诗批评与新诗创作的影响  29-36
  (一) 新批评是对传统诗论的继承与创新  29-35
    1、运用语言分析法解诗  29-30
    2、从“言志”、“载道”到“为人生”的诗学主张  30-32
    3、新诗应继承传统,吸纳外来成分,促进新诗转型  32-35
  (二) 自觉进行新诗创作,为新诗理论奠定实践基础  35-36
第四章 《诗言志辨》在中国文论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36-39
  (一) “史”研究与专题研究之比较  36-37
  (二) 专题研究以中西融合观念为基础  37-39
参考文献  39-40
致谢  40-41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1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应力及轮齿磨损分析,TH132.43
  3.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4. 半球谐振陀螺误差分析与测试方法设计,V241.5
  5.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6.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7. 半透明材料辐射与相变耦合换热研究,V259
  8. 多导弹协同作战突防效能评估及组合优化算法研究,TJ760.1
  9. 基于DSP的任意次谐波发生器的设计,TM935
  10.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11.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2.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13. 仿真系统模型验证方法和工具研究,TP391.9
  14. 超声速巡航导弹姿态控制系统增益调度设计的参数化方法,TJ765.23
  15.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16. 陀螺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TJ765
  17. 两类非线性波动方程的行波解,O175.29
  18. 牡蛎蛋白饮料脱腥技术的研究,TS254.4
  19.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点的研究,G623.5
  20.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21. 高考数学试题的课本渊源研究,G633.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