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田生态系统氮磷配施的氨挥发规律及机理研究

作 者: 刘延慧
导 师: 王继红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学
关键词: 农田 氮磷 氨挥发
分类号: X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99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氨挥发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氨挥发不仅导致氮素利用率降低,而且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氮磷做为基肥同时施用和磷做基肥氮做追肥两种施肥方式下氨挥发的规律,揭示了磷影响氨挥发的机理,为合理施肥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当等量尿素追施入不同施磷处理土壤后,氨挥发速率出现规律变化。不同施磷处理氨挥发速率动态变化都是先从小到大出现峰值,然后降低。随施磷量增加,氨挥发速率峰值增高。氨挥发总量也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大。而在氮磷做为基肥同时施用时,没有测到氨的挥发。 对不同施磷量土壤铵态氮浓度与氨挥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磷做基肥氮做追肥后7天、12天时,对不同施磷处理氨挥发速率与土壤中铵态氮浓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氨挥发速率与土壤中铵态氮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氨氮释放与土壤中铵态氮浓度密切相关。同时,当磷做基肥氮做追肥后3天、7天和12天时,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随施磷量增加有明显增加趋势,氨挥发强度也随施磷量增加有明显增强趋势。而当氮磷做为基肥同时施用时,土壤中铵态氮含量较少,没有测到氨的挥发。 对不同施磷量土壤硝化率变化与氨挥发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磷做基肥氮做追肥后3天、7天、12天时,随施磷量增加,土壤中铵态氮经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的硝化率基本一致。各处理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没有受到硝化作用的影响。氨挥发强度主要取决于尿素水解时各处理生成铵态氮的数量。 施磷对土壤pH值的影响及其与氨挥发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磷做基肥氮做追肥后3天、7天时,土壤pH值处于7.3到8.5之间,pH值很高,土壤中铵态氮易转化为氨的形态从土壤中挥发,因此在磷做基肥氮做追肥时测到了大量氨的挥发。而氮磷做为基肥同时施用时,土壤pH值一直小于7,没有测到氨的挥发。 土壤固定态铵对氨挥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氮磷做为基肥同时施用时,土壤固定态铵含量较高,没有测到氨的挥发。而磷做基肥氮做追肥时土壤固定态铵含量较低,促进了氨的挥发。 研究了脲酶活性对氨挥发的影响。将磷做基肥氮做追肥和氮磷做为基肥两种施肥方式下各处理3天时土壤脲酶活性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脲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当磷做基肥氮做追肥时,脲酶活性很强,尿素转化为铵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0
1 前言  10-18
  1.1 我国氮肥使用概况  10
  1.2 农田氮损失的途径  10-12
  1.3 氨挥发损失研究  12-18
    1.3.1 氨挥发的过程  12-13
    1.3.2 氨挥发的排放量  13
    1.3.3 影响因素  13-15
    1.3.4 氨挥发的测定方法  15-17
    1.3.5 氨挥发的环境效应  17-18
    1.3.6 磷对氨挥发的影响  18
2 材料与方法  18-23
  2.1 试验设计  18-20
    2.1.1 田间试验  18-19
    2.1.2 盆栽试验  19
    2.1.3 土壤培养试验  19-20
  2.2 测试方法  20-23
    2.2.1 氨挥发测定方法  20-21
    2.2.2 铵态氮测定方法  21
    2.2.3 硝态氮测定方法  21-22
    2.2.4 固定态铵测定方法  22
    2.2.5 土壤pH测定方法  22
    2.2.6 脲酶活性测定方法  22-23
3 结果与讨论  23-43
  3.1 氨挥发的规律  23-25
    3.1.1 氨挥发速率的动态变化  23-24
    3.1.2 不同施磷处理氨挥发总量的变化  24-25
  3.2 磷影响氨挥发的机理  25-43
    3.2.1 施磷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浓度及硝化率的影响  25-33
    3.2.2 施磷对土壤pH值的影响  33-37
    3.2.3 施磷对土壤固定态铵浓度的影响  37-40
    3.2.4 施磷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40-43
4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50
致谢  50

相似论文

  1.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2. 洱源农村畜禽粪便氮磷流失规律及控制方案研究,X712
  3.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4.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5.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6.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7.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测定农田氨挥发的初步研究,S158.5
  8. 环境史视野下的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研究,S274
  9. 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73.9
  10. 施氮量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氮素利用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S562
  11.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12. 氮磷浓度对溞—藻—草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X173
  13. 氮磷钾营养对观赏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花期调控基础研究,S681.9
  14. 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脱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X703
  15. 长期定位施肥下红壤旱地碳氮通量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S158
  16. 泰顺县基本农田划定及分析,F301.21
  17. 黑龙江省农田防护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研究,S763.7
  18. 黑龙江省农田防护林树种选育及营造技术研究,S727.24
  19. 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践研究,X703
  20. 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组织铵态氮、磷、钾的积累特征及QTL定位分析,S511
  21. 宁乡县红黄泥上早稻N、P、K肥的施用效应研究,S511.3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