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测度方法及实证分析

作 者: 王垚
导 师: 高志刚
学 校: 新疆财经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测度方法 实证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没有与之相互协调,地区之间差异也不断扩大,总体表现在经济、城乡、社会、环境、协调能力方面。针对这一状况,我国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并且将其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不仅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协调,即各区域差距较大的问题,而且存在着区域自身发展的不协调,即未做到经济、城乡、环境、社会等方面全面的协调。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我国继续深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2009年开始出台一系列的区域规划以细化区域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新的区域规划促进了新的增长极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极化效应,消除负面效应需要政府的引导,从而促进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产生。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这些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以区域协调理论为指导,提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依据,用单指标评价和多指标评价两种方法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各省市区层面、五大版块层面以及全国层面综合说明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本文的选题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分为五个部分:一、绪论,概括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二、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单指标评价,主要从单一指标层面反映我国区域协调状况。三、基于组合评价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的构建,详细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以及现有指标体系设计的不足之处。四、基于组合评价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环境协调发展、区域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协调能力五个方面,动态与静态两个维度进行论述。五、结论与建议,在上述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3
第一章 绪论  13-27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17
    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历程  13-14
    二、选题背景  14-16
    三、研究意义  16-17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评述  17-25
    一、理论层面  17-23
    二、实践层面  23-25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25-27
    一、研究思路  25
    二、研究方法  25
    三、特色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25-27
第二章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单指标评价  27-40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27
    一、样本选择  27
    二、数据处理  27
  第二节 趋同系数  27-32
    一、计算方法  27-28
    二、计算结果  28-32
  第三节 趋同系数  32-39
    一、指标定义  32-33
    二、计算结果及检验  33-3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9-40
第三章 基于组合评价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40-53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0-41
  第二节 评价方法  41-47
    一、主成分分析评价法  42-43
    二、层次分析法评价法  43-45
    三、协调度计算  45-46
    四、指标的概括性度量  46-47
  第三节 指标的选择与计算  47-53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测度评价区间与评价样本的选择  47
    二、指标的计算  47-53
第四章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多指标评价  53-7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调状况的静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53-63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静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53-55
    二、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静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55-56
    三、区域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组合评价指数及分析  56-58
    四、区域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组合评价指数及分析指数  58-60
    五、区域协调能力组合评价指数及分析  60-62
    六、区域总协调度  62-63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调状况的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63-67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63-64
    二、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64
    三、区域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64-65
    四、区域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65-66
    五、区域协调能力的动态组合评价及分析  66
    六、区域总协调度的动态分析  66-67
  第三节 全国区域协调水平评价  67-68
  第四节 本章小节  68-71
第五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71-77
  第一节 主要结论  71-72
  第二节 相关建议  72-77
    一、进一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72
    二、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  72-73
    三、促进环境协调发展  73-74
    四、促进区域间合作  74-75
    五、引导产业转移,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75-77
参考文献  77-7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9-80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9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79-80
致谢  80

相似论文

  1.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2.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3. 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D631.2
  4.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G633.6
  5. 熊十力的直觉思想研究,B26
  6. 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F224
  7. 统计方法在我国外语测试领域应用的调查研究,H319
  8. 高中英语词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G633.41
  9. 高中英语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研究,G633.41
  10.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F276.44
  11. B2C市场中价格和价格离散的实证研究,F724.6
  12. 《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的实证研究,G633.7
  13. 金融支持影响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F124.3;F224
  14.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F832.2
  15. 2010年度江门市政府绩效公众满意度实证研究,D630
  16. 组织学习对战略变革的影响,F224
  17. 电子商务技术扩散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F224
  18. 我国纺织产业升级中的智力资本作用与影响研究,F224
  19. 多媒体集成化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H319
  20. 杨宪益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21. 网络社群参与公共决策的群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G20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