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Lewis酸对二级氯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的影响

作 者: 王玉玲
导 师: 冯莺
学 校: 青岛科技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氯代仲丁烷 Lewis酸 聚氯乙烯
分类号: O63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添加Lewis酸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了二级氯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可控/活性聚合。聚合反应在正丁醇溶液中进行,氯代仲丁烷(SBC)为引发剂,氯化亚铁(FeCl2)/三苯基膦(PPh3)为催化剂。当以强Lewis酸三氯化铝(AlCl3)为添加剂时,将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SBC、AlCl3的正丁醇溶液在高温陈化一段时间后,于80℃条件下聚合,Fe/Al=1:1时,聚合反应可以在较高的速率下进行且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动力学结果表明ln[M]0/[M]对反应时间曲线及聚合物分子量对单体转化率曲线都基本呈直线关系,并且分子量分布也比较窄,说明此聚合反应具有可控/活性聚合的基本特征。对聚合产物进行1H-NMR测试,发现在聚合产物中含有引发剂碎片。用所得到的聚合产物PMMACl引发苯乙烯聚合,进行扩链反应,则得到了分子量进一步增加的聚合物,进一步证实了反应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对三氯化铝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推测了在三氯化铝存在下SBC引发MMA进行ATRP反应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改变催化剂,采用三苯基膦氯化钌(RuCl2(PPh33)催化剂,80℃下当RuCl2(PPh33/AlCl3=10:1时,SBC引发MMA的ATRP聚合,仍给出可控/活性聚合的基本特征,不仅ln[M]0/[M]~t曲线呈线性趋势,聚合产物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且聚合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前述两种体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诱导期,即ln[M]0/[M]~t曲线不通过坐标圆点。仍以RuCl2(PPh33)作催化剂,但用烷氧基铝Al(i-Bu)2(OBu)代替三氯化铝,聚合活性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给出活性聚合的特征,但仍然存在诱导期。采用SBC/FeCl2/PPh3/Al(OBu)3引发体系,在FeCl2/PPh3/Al(OBu)3=1:4:4时,ln[M]0/[M]~t的曲线通过坐标点,即此条件下聚合反应不存在诱导期。 以PVC为引发剂,FeCl2/PPh3为催化剂,在添加AlCl3的条件下,高温陈化一定时间后,于80℃下聚合,发现AlCl3的加入提高了PVC的引发活性,研究了反应条件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符号说明  9-10
前言  10-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8
  1.1 序言  11
  1.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反应机理  11-14
  1.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体系的组成  14-21
    1.3.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单体  14-15
    1.3.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  15-17
    1.3.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催化剂  17-21
  1.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条件的研究  21-23
    1.4.1 反应介质的优化  21-23
    1.4.2 反应温度的优化  23
  1.5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应用  23-27
    1.5.1 接枝共聚物  24
    1.5.2 嵌段共聚物  24-25
    1.5.3 非线性共聚物  25-26
    1.5.4 ATRP在其它类型聚合物的应用  26-27
  1.6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27-28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8-31
  2.1 实验原料与主要仪器  28
  2.2 溶液的配制  28-29
    2.2.1 FeCl_2正丁醇溶液的配制  28
    2.2.2 AlCl_3/PPh_3正丁醇溶液的配制  28-29
    2.2.3 烷氧基铝的制备  29
    2.2.4 PVC、PPh_3环己酮溶液的配制  29
  2.3 聚合方法  29-30
    2.3.1 SBC/AlCl_3/FeCl_2/PPh_3催化MMA的ATRP的聚合  29
    2.3.2 SBC/AlCl_3/RuCl_2(PPh_3)_3催化MMA的ATRP的聚合  29
    2.3.3 PVC/AlCl_3/FeCl_2/PPh_3催化MMA的ATRP的聚合  29-30
  2.4 聚合物的表征  30-31
    2.4.1 转化率的计算方法  30
    2.4.2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  30
    2.4.3 其他结构表征  30-31
第三章 SBC/AlCl_3/FeCl_2·4H_2O/PPh_3引发M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  31-44
  3.1 前言  31
  3.2 结果与讨论  31-43
    3.2.1 AlCl_3对SBC/FeCl_2/(PPh_3)_4引发体系引发M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影响  31-34
    3.2.2 聚合物的表征  34-35
    3.2.3 不同反应条件对聚合活性的影响  35-40
    3.3.4 AlCl_3的作用及机理推导  40-42
    3.2.5 烷氧基铝在SBC/FeCl_2/PPh_3引发MMA的ATRP中的作用  42-43
  3.3 结论  43-44
第四章 Lewis酸对SBC/RuCl_2(PPh_3)_3体系引发M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影响  44-59
  4.1 前言  44
  4.2 结果与讨论  44-59
    4.2.1 钌系催化MMA的聚合  44-46
    4.2.2 陈化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46-47
    4.2.3 AlCl_3对MMA聚合反应的影响  47-50
    4.2.4 SBC引发MMA聚合动力学研究  50-54
    4.2.5 烷基Lewis酸在SBC引发MMA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中的作用  54-57
    4.2.6 Al作用下的机理  57-59
第五章 聚氯乙烯/三氯化铝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59-68
  5.1 前言  59
  5.2 结果与讨论  59-67
    5.2.1 AlCl_3促进PVC引发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59-61
    5.2.2 共聚物的表征  61-62
    5.2.3 机理推导  62
    5.2.4 陈化温度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62-64
    5.2.5 VC/FeCl_2配比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64-65
    5.2.6 催化剂用量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65
    5.2.7 聚合温度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65-66
    5.2.8 烷氧基铝的促进作用  66-67
  5.3 结论  67-68
结论  68-69
参考文献  69-76
致谢  76-7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7-78
独创性声明  78-79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79

相似论文

  1. PVC包覆涤纶长丝的研制与表征,TQ342.2
  2. 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TB383.1
  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煤系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B383.1
  4. 连续本体法PMMA树脂聚合工艺,TQ320.61
  5. 氨基酸衍生物铜(Ⅱ)、镍(Ⅱ)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及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研究,O631.5
  6. 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及改性研究,TQ316.33
  7. 新型双-(β-酮胺)合钴(Ⅱ)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CMRP研究,O643.36
  8. 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及涂膜性能的研究,TQ630.4
  9. 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聚合立构规整度研究,O631.3
  10. CPVC/ABS结构与性能的研究,TQ325.2
  11. 核壳结构改性剂AIM增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性能研究,TQ325.7
  12. PMMA/SAN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TQ320.1
  13. 丙烯酸酯化合物/环氧树脂复合物的研究,TQ323.5
  14. 无助催化剂下精氨酸Schiff碱新配合物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O631.5
  15. 一种溶解性好的双核配体的合成表征及用于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O631.5
  16. 新型Lewis酸选择性催化硝化氯苯研究,TQ246.1
  17. 乙烯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Q334
  18. 悬浮法PEB-g-MAN的合成及其增韧SAN树脂的研究,TQ320.7
  19. 基于SVM的聚氯乙烯汽提过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TQ325.3
  20. 骨水泥单体对新西兰白兔心肺功能的影响,R687.4
  21. 三聚硫氰酸交联树脂和L-胱氨酸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TQ320.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 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物理化学 > 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