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环保型蚊虫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张时妙
导 师: 莫建初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淡色库蚊 白纹伊蚊 蚊媒 蚊虫控制 化学控制 生物控制 环境治理 宿主气味物 植物次生代谢物 单宁酸 抗氰戊菊酯品系 敏感品系 生长发育 人体气味物质 引诱作用 驱避作用 激活
分类号: R1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3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蚊虫与人类关系密切,除直接的叮刺、骚扰外,还可传播多种疾病。当前我国蚊虫防制主要是以化学防制为主。然而,化学杀蚊剂的大量使用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蚊媒易产生抗性。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其他替代性蚊虫防制方法。本文以国内常见蚊种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生活史的两个不同阶段—幼虫期和成虫期着手,开展环保型蚊虫控制新技术的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室内测定了植物次生化合物单宁酸对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4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其对存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比抗氰戊菊酯品系的要高,1-4龄幼虫分别高6.4、4.9、4.7和2.0倍。4个龄期幼虫中,无论是敏感品系还是抗氰戊菊酯品系,均是1龄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最高,3龄幼虫最低。在1000mg/L单宁酸持续作用下,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与对照相比,饲养在100mg/L-500mg/L单宁酸溶液中的存活幼虫发育历期延长,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34.5-38.3h和59.2-93.4h。其中,125mg/L浓度处理的敏感品系1-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与对照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抗性品系则在250mg/L作用下也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100mg/L-250mg/L单宁酸处理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龄幼虫,对其存活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和成虫性比均无显著影响。表明单宁酸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影响主要是延迟其生长发育,且影响程度与蚊虫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有关。 (2)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丙酮、氨水、癸二酸、正庚酸、环己烷羧酸、肉豆蔻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等八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八种人体气味物质中,仅0.1mg/L正庚酸和10mg/L丙酮+10mg/L氨水对淡色库蚊雌成虫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0.1mg/L 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mg/L丙酮+10000mg/L氨水和10mg/L丙酮+1000mg/L氨水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其它化合物或处理浓度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无明显的引诱或驱避作用。 (3)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丁酸乙酯、L-乳酸、二甲基二硫醚和己酸四种气味物对多头白纹伊蚊雌成虫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55%-81%的雌蚊在四种气味物的刺激下朝嗅觉仪内臂飞行。但与对照相比,仅0.01mg/L丁酸乙酯、0.1mg/L L-乳酸、0.01mg/L和100mg/L二甲基二硫醚对供试白纹伊蚊有明显引诱活性,引诱百分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而0.01mg/L丁酸乙酯和0.1mg/L L-乳酸两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引诱百分率差异甚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处理的诱蚊百分率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全文目录


致谢  4-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1章 文献综述  11-29
  1 我国蚊虫的危害情况  11-12
    1.1 骚扰吸血  11
    1.2 传播疾病  11-12
  2 我国蚊虫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12-14
  3 我国主要传病蚊种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14-15
  4 我国主要蚊虫控制技术  15-22
    4.1 化学控制  16-19
      4.1.1 杀虫剂处理帐帘  16
      4.1.2 蚊香  16
      4.1.3 空间喷洒杀虫剂  16-17
      4.1.4 驱蚊产品  17-18
      4.1.5 用化学杀幼虫剂处理蚊幼孳生场所  18
      4.1.6 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s,IGRs)  18-19
    4.2 生物控制  19-21
      4.2.1 微生物  19-20
      4.2.2 线虫类  20
      4.2.3 食蚊鱼类  20
      4.2.4 剑水蚤(Cyclopoids)  20-21
    4.3 环境治理  21
    4.4 结语  21-22
  5 目前我国蚊虫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2-23
    5.1 蚊媒抗性问题  22-23
    5.2 环境污染问题  23
  6 环保型蚊虫控制技术研究概况  23-28
    6.1 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蚊幼的作用  23-24
    6.2 宿主气味引诱/驱避物对蚊虫的作用  24-28
      6.2.1 人体代谢物  24-25
      6.2.2 二氧化碳  25-26
      6.2.3 乳酸  26
      6.2.4 氨  26-27
      6.2.5 其他气味物  27
      6.2.6 展望  27-28
  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8-29
第2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9-30
  1 供试蚊虫及其饲养方法  29
  2 “Y”型嗅觉仪  29
  3 数据处理方法  29-30
第3章 单宁酸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30-36
  1 材料与方法  30
    1.1 供试蚊虫和药剂  30
    1.2 淡色库蚊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测定  30
    1.3 同浓度单宁酸对淡色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30
  2 结果与分析  30-34
    2.1 不同龄期淡色库蚊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  30-33
    2.2 不同浓度单宁酸对淡色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33-34
  3 讨论  34-36
    3.1 单宁酸对昆虫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  34-35
    3.2 单宁酸与常用杀蚊剂对昆虫的毒性差异  35-36
第4章 几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  36-40
  1 材料与方法  36-37
    1.1 供试蚊虫  36
    1.2 供试化合物与溶剂  36
    1.3 供试化合物的准备  36
    1.4 供试化合物对成蚊趋向行为的影响  36-37
  2 结果与分析  37
  3 结论与讨论  37-40
第5章 几种人体气味物对白纹伊蚊引诱作用及其野外诱蚊效果评估  40-46
  1 材料与方法  40-42
    1.1 供试蚊虫  40
    1.2 供试化合物与溶剂  40
    1.3 供试化合物的准备  40
    1.4 供试化合物对雌蚊趋向行为的影响  40-41
    1.5 野外诱蚊试验的方法  41
    1.6 数据处理方法  41-42
  2 结果与分析  42-44
    2.1 在嗅觉仪内几种人体气味物对白纹伊蚊趋向行为的影响  42-43
    2.2 几种人体气味物在野外对雌蚊的引诱效果  43-44
  3 结论与讨论  44-46
第6章 总结  46-47
本研究的创新点  47
研究展望  47-48
参考文献  48-55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所获的奖励  55-56

相似论文

  1.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2.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3.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4.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5.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6.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7. 不同光周期盲蝽蟓种群生命参数及受害寄主生理指标研究,S435.622
  8.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9.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10. 花铃期遮荫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特征的影响,S562
  11.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12. 密度与钾素互作对延边烤烟生理生态指标及其品质效应的影响,S572
  13. 控释复合肥对烤烟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S572
  14. 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烟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S572
  15. 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登革热媒介伊蚊和丹东三带喙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R184
  16.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及体重状况分析,R722
  17. 留蔓和留果数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S652.1
  18. 大棚及露地梨树生长发育特点和果实生长模型研究,S661.2
  19. 脐血铅、初乳铅与0-6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的关联研究,R179
  20. 微量元素对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影响研究,R179
  21. WEO:全球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研究,X32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流行病学与防疫 > 防疫措施和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