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约有2000条学位论文符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401-450项(搜索用时0.06秒)

  1. 川端康成文学对余华、王小鹰的审美心理影响研究,丁雯/辽宁大学,0/33
  2. 论陈凯歌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李海铭/山东大学,0/65
  3. 微博客文学研究,李婷/西南大学,5/239
  4. 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翻译文学研究-以《新华日报》(1938-1945)为例,李鑫/西南大学,0/49
  5. 战争夹缝中的“新女性”-关露与日伪杂志《女声》,唐艺多/华东师范大学,0/33
  6. 论五四时期文学翻译文体欧化的动因,赵婧/上海外国语大学,0/125
  7. 文学革命中的西方文学思潮,高辉/山西大学,0/5
  8. 林语堂之中西文化观的文学抒写-以《京华烟云》和《苏东坡传》为例,张军蓉/西安外国语大学,0/130
  9. 跨学科视野中的沈从文与音乐关系研究,李欣仪/湘潭大学,0/34
  10. 洵美的寻美梦-探究邵洵美追随十九世纪英法作家的精神轨迹,陈维/福建师范大学,0/32
  11. “学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余婉卉/武汉大学,0/252
  12. 晚清涉英文学中的英国形象-兼与日本同时期英国形象的比较,李秀/山西大学,0/59
  13. 本土传统的世界主义阐释-对《天下》月刊译介中国古典文学之考察,王梦莹/华东师范大学,0/75
  14. 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日本战俘形象,张韶闻/重庆师范大学,1/85
  15. “接受”视角下的“林语堂热”,徐胜君/华东师范大学,0/96
  16. “中间地带”的王国维-从《红楼梦评论》看理解王国维的几种路径,张琳/海南大学,0/191
  17. 论沈从文作品中的尼采思想,周颖/湖南师范大学,0/179
  18. 中国化“易卜生主义”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及女性意识的影响,罗蓓/上海外国语大学,0/253
  19. 浅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典型变异-以郭沫若、郁达夫的创作为例,管季/中南大学,0/293
  20. 论许地山的文学创作与宗教文化精神,张慧佳/湖南师范大学,0/308
  21. 刘勰“隐秀”说与退特“张力”论比较研究,董首一/西南民族大学,0/48
  22. 论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断片观”,李倩/上海外国语大学,0/88
  23. 古典汉诗文的私塾吟诵与朝暮课诵中的梵呗之比较,代红燕/中央民族大学,0/102
  24. 陶渊明与东晋佛教:文化过滤问题,钱丽萍/复旦大学,0/227
  25. 文学党性原则在《讲话》中的接受和变异研究,曾佳/南昌大学,0/40
  26. 书写与记忆-论克鲁密及其《坚硬的光》,胡银锋/广西民族大学,0/9
  27. 戴尔的《海岸闹鬼》及纽芬兰鬼故事研究,刘蕊/广西民族大学,0/15
  28. “迷途羔羊”的回归之路-论王尔德的宗教彷徨和精神追寻,黄倩儿/福建师范大学,0/28
  29. 在异化的现实中感知朦胧的未来-川上弘美小说研究,宋立坤/曲阜师范大学,0/27
  30. 《山河无尽》中的文化旅行和变异,郭平/郑州大学,0/27
  31. 蕉风脱神秘化的考察-以“对芭蕉评价的变迁”为中心,田军/天津师范大学,0/35
  32. 潘登尼斯的教育与成长,董宁/山东师范大学,0/37
  33. 浅论《傅科摆》的叙事时间与叙事主题,刘婕/山西师范大学,0/40
  34. 《雨王亨德森》的自我主题探究,马池霞/山东师范大学,0/41
  35. 论泰戈尔的艺术散文,王阳/天津师范大学,0/46
  36. 奈保尔游记《印度三部曲》研究,李威子/广西师范学院,0/49
  37. 对话的喧嚣-对《小杜丽》的巴赫全式解读,游子/四川外语学院,0/50
  38. 论贝娄小说中的芝加哥形象,貌青青/天津师范大学,0/57
  39. 成长与觉醒-《怜悯》中边缘人的身份认同,谢婷/四川外语学院,0/60
  40. 阿尔托戏剧理论中的“重影”探究,蒲实/西南大学,0/58
  41. 美化与丑化:康拉德思想的双重性-《台风》和《黑暗之心》的形象学解读,黄利翔/四川外语学院,0/62
  42. 王尔德的自由观,陈淑垒/山东师范大学,0/62
  43. 寻找—找到—失去-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托多洛夫—弗莱式解读,王宁/四川外语学院,0/71
  44. 后殖民语境中的放逐与回望-哈金创作的个案研究,杨振岗/兰州大学,0/70
  45. 论柳美里的家庭小说,云菁/曲阜师范大学,0/72
  46. 借来的东方“羽毛”-关于王尔德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质疑,孙蒨蒨/天津师范大学,0/68
  47. 贝娄小说中的芝加哥书写-以《洪堡的礼物》为例,李磊承/山东师范大学,0/67
  48. 中国闺怨诗的美国现代版-卡洛琳·凯瑟的仿中国古典闺怨诗,罗星华/四川外语学院,0/70
  49. 纪伯伦对尼采的接受与疏离,马亭/天津师范大学,0/76
  50. 小说《怜悯》中黑人女性的呐喊-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解读,吴伟民/四川外语学院,0/79

共40页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末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