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青年对日态度研究

作 者: 陈志姣
导 师: 周永生
学 校: 外交学院
专 业: 国际关系
关键词: 中国青年 对日态度 中日关系 理智型 愤青
分类号: D82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81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05年是世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在世界人民都对战争表示深刻反省的同时,日本政府却依然固执己见,坚持对战争不肯认错,不表示任何反省态度。4月,日本文务省通过了对右翼教科书的审定,这激起了以中国人民为主的亚洲人民极大的愤慨,在中国爆发了大规模反日游行。另外在日本不承认战争错误的基础上,积极申请联合国入常的行为,没有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亚洲国家人民的认同。再加上近年来中日之间钓鱼岛问题、东海资源问题、台湾问题、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焦点、热点问题交织在一起,由于日本政府的挑衅态度,导致中日关系急剧冷却甚至恶化,两国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倒退。根据调查问卷,依据中国青年对日态度,可以分为愤青、理智型、淡漠型或一般型几种类型。除去焦点历史问题以外,中国青年对中日关系的关注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因素,一个是国家利益考虑。一部分青年人对于日本经济对中国的渗透抱有排斥态度,赞成扶持民族经济,对政治上的不满反映在日常生活上也自然会影响到经济领域,从而发生了抵制日货的行为。在中日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很重要的一个权衡利弊的标准。青年人普遍认为日本侵犯了中国的利益,无论是国家主权也好,能源问题也好,都涉及利益。利益是一个最现实的出发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于中日关系恶化,中国青年认为日本应承担主要责任,除此之外中国的一些做法也起了一定的影响。日本方面的原因为主要原因,中国方面的原因为次要原因。在中日关系问题上,两国同样存在着舆论导向问题。日本的许多右翼势力借助媒体大肆进行反华宣传,在日本群众中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逐渐壮大日本右翼的群众基础。而同时中国的一些青年也认为中国的舆论引导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存在一些误区的。根据中国青年的对日亲近程度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仇日型,一种是一般型或者可以说是冷漠型,还有一种是友好型。仇日型的人基本上对日持一种反感的态度,最难以转变对日看法,也比较顽固。一般型的人大多没有十分坚定的立场,对事情也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对中日关系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一般型的人还包括一部分理智型的人,对日本不带有偏见,不会让主观感情左右自己的思想,往往看问题最冷静最客观,也最一针见血,容易看到问题的实质。这部分人是最有可能对改善中日关系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法的人。最后一类人就是对日友好的人,这一类人大多是理智型的人,是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中国青年中多半的人都认为中日关系的前景不太乐观,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中日关系会暂时停滞不前,小泉右翼政府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一大因素之一。绝大多数的人主观愿望上还是希望中日之间修好的。中国的年轻人将中日关系改善最大的希望寄予两国的政府,期望它们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是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年轻人们希望“经热”能够拉动“政冷”向前进。除此之外,年轻人们也希望民间组织和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能起辅助的作用,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变当前的局面。中日两国虽然现阶段矛盾重重,摩擦不断,近期之内前景也不甚明朗,但是相信两国的友好相处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世界和平发展的整个大环境下,将来在中远期的时候,中日两国的关系一定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全文目录


引言  8-10
一 背景及中日关系现状概述  10-13
  (一) 国际背景与环境  10
  (二) 中日两国历史交往简述  10-11
  (三) 中日两国关系现状概述  11-13
    1. 经济现状  11-12
    2. 政治现状和焦点问题  12-13
二 根据调查问卷结合焦点问题分析中国青年对日态度  13-32
  (一) 简述调查问卷情况  13
  (二) 根据问卷对青年划分类型  13-15
  (三) 焦点问题  15-32
    1.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15-17
    2. 教科书问题  17-19
    3. 钓鱼岛问题  19-22
    4. 东海资源问题  22-24
    5. 台湾问题  24-27
    6. 日本入常问题  27-29
    7. 对历史问题的态度  29-32
三 影响中日关系的深层原因分析  32-61
  (一) 历史因素以外的因素  32-36
    1. 经济因素  32-35
    2. 利益因素  35-36
  (二) 中日双方责任题  36-41
    1. 日方责任问题  36-40
    2. 中方责任问题  40-41
  (三) 舆论导向问题  41-48
    1. 日方的右翼宣传及正义呼声  42-45
    2. 中方舆论导向和爱国主义教育问题  45-48
  (四) 对日本和日本人的看法  48-58
    1. 对日本的看法  49-52
    2. 对日本人的看法  52-57
    3. 对日态度的不同类型  57-58
  (五) 心理因素  58-61
四 中日关系现状、前景及改善途径  61-67
  (一) 现状及前景展望  61-62
  (二) 改善途径  62-67
    1. 政府的作用  62-63
    2. 民间及非官方作用  63-65
    3. 个人的作用  65-67
结论  67-68
致谢  68-69
参考文献  69-72
附录 A  72-78
附录 B  78-83

相似论文

  1. 日本对华环境外交研究,X321
  2. 中日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G633.51
  3. 中国和平发展视野下的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研究,D820
  4. 世博后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432.6
  5. 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的人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412.6
  6. 中国青年网民对微博的使用态度研究,G206
  7. 日本近代驻华外交官小田切万寿之助的研究,K313.4
  8. 日本国民性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822.3
  9.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日关系(1991-2006),D822.331.3
  10. 试析法德和解对新时期中日关系改善的启示,D822.3
  11. 冷战后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研究党雅贤,D829
  12. 新世纪日本文化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影响,G115
  13. 战后中日民间外交研究,D829
  14. 冷战后中国大陆的中日关系研究,D822.3
  15.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政策的演变及影响研究,D822.331.3
  16. 新地缘政治形态下的中日关系研究,D822.3
  17. 中日两国相互认知的变化与两国关系发展,D822.3
  18. 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822.3
  19. 中日关系“蜜月期”(1978-1989)文化交流研究,D822.3
  20. 运用高中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实践和体会,D822.3
  21. 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国家形象研究,D82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对外关系 >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