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析丁玲笔下的“莎菲”型形象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作 者: 夏秋莉
导 师: 何锡章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丁玲 莎菲 主体 女性自我 反文化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6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丁玲是最早意识到女性命运、树立自觉的性别眼光的作家。1928 年,《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震动了整个文艺界。这部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品一直以来都得到了评论界较多的关注。本文从丁玲笔下“莎菲”这个具有典型“女性自我”意识的形象的分析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为参照,挖掘在基于创作主体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情感体验上所产生的艺术意蕴以及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冲撞和夹击下,“莎菲”型形象的特殊文化内涵,并在同传统的评判主体进行比较后进一步对创作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做了有力的阐释。论文重点在于从“女性主义”出发剖析这些形象背后的文化选择。由作家塑造的与时代“不合时宜”具有典型文化反叛色彩的“莎菲”型形象来看,以男性为参照系,追求成为一个独立大写的人的“强己”意识,是丁玲创作和做人的重要特点。丁玲的强己意识的形成,既有家庭的影响,也是以当时出色男性为参照、自觉学习的必然结果。丁玲的强己意识在创作中表现为女性独立人格的觉醒和对性别角色的反抗,在做人方面表现为以成功男性为榜样,从而靠拢主流文化与亲近政治。丁玲所取得的成就和所经历的磨难,都与这样的做人姿态和文化心态有关。通过对创作主体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考察,“莎菲”型形象的在传统文化下的“格格不入”以及丁玲的强己意识有着值得充分肯定的价值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涵和试图要深度解析的地方。栽本研究中,笔者始终认为丁玲是一个象征。她的强己精神揭示了女性的奋斗、解放与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那种既合作又对抗的复杂关系。女性话语要么依附男性话语而取消自己,要么最终从男性话语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种正常的嘹亮的女性声音与雄放的高亢的男性声音形成美妙的合唱。尽管丁玲希望的是后者,但结局明显地并不圆满。这也许才是丁玲留给后人思考的意义之所在。从对传统评判体系解构的角度出发来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试以比较剖析,相信是一个研究领域的突破。希望在妇女—社会性别进入中国文学史主流后为笔者所在的学科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做一些探索和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0
1 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强大的“女性自我”的建立  10-19
  1.1 主体意识对文本的渗透  10-11
  1.2 孤独的夜行者:女性自我的建立  11-13
  1.3 “女性自我”在传统文化下的陌生化效果  13-15
  1.4 情感废墟的重建:对传统两性关系的再审视  15-19
2 女性话语的建构及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价值评判主体比较  19-26
  2.1 中国女性话语建构的起始  19-21
  2.2 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化体系的颠覆  21-22
  2.3 对女性欲望的激越性表达  22-24
  2.4 对传统评判体系的解构  24-26
3 “莎菲型”新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与创作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  26-36
  3.1 “莎菲型”新女性的悲剧审美价值  26-28
  3.2 叛逆的绝叫者——莎菲形象的文化内涵  28-29
  3.3 创作主体文化心理的形成——湖湘文化的继承者  29-31
  3.4 西方文化对创作主体的影响  31-36
结语  36-37
注释  37-39
致谢  39-40
参考文献  40-43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5.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6.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7.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8.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问题研究,D630
  9.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10.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12.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13. 主体功能区管理环境法问题研究,D922.68
  14.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5.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16. 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G40-058.1
  17.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G841-4
  18.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9.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20. 网络虚实二重性中主体的发展,B01
  21. 不同利益主体的教育价值观研究,G40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