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模式研究

作 者: 缪姗姗
导 师: 赵光洲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云南高校 东盟 科技合作 模式
分类号: G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篇论文是基于指导教师赵光洲教授所研究的省院省校课题《云南高校东盟科技合作》,以此为论文的选题背景和资料来源。本课题是以近年来云南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发展为背景。积极响应云南省政府政策—云南实施“走出去”战略。分析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可行性的模式进行研究研究,为云南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有效的资料及研究思想。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科技合作与交流已经在世界经济上占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对跨国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研究阶段,云南与东盟将各国的高等教育院校作为他们的第一合作伙伴,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高等院校集全国的精英于一体,拥有顶级的科技人才及很多不可替代的资源。论文首先对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云南省的各大高校目前的科研合作项目,以及东盟国家相对应的合作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了东盟的调查问卷为论文提供了有利的论据,初步定位了合作领域;其次,对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的优势、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应用到了战略中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了不确定因素下的战略与措施;然后根据领域指导思想、领域特征等因素确定了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并对各个领域分别做了论述;最后将均衡需求分析应用到重点领域,结合以上分析比较,选择出了四种可行的科技合作模式,并建立了科技合作的指标评价体系、引入交叉熵理论,对模式进行了识别选择出了最可行的合作模式;论文的结尾提出了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的政策与措施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二十一世纪以来,云南省高校的科研成果呈递增趋势。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使云南省的高校明确了自身的优势,确立了自己在科技市场中的位置。根据自身优势的不同、领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科技合作的研究不但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还将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对云南高校与东盟的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室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1
第一章 绪论  11-15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方法及意义  12-13
    1.2.1 研究方法  12
    1.2.2 论文研究意义  12-13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图  13-15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14
    1.3.2 论文研究框架图  14-15
第二章 理论综述  15-21
  2.1 跨国科技合作的界定  15-16
    2.1.1 跨国科技合作内涵  15
    2.1.2 跨国科技合作因素与作用  15
    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6
  2.2 跨国科技合作的相关理论  16-21
    2.2.1 宏观因素分析理论  16-17
    2.2.2 竞争优势分析理论  17-18
    2.2.3 模式识别理论  18-19
    2.2.4 相关战略理论  19-21
第三章 云南高校东盟科技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21-28
  3.1 科技合作的现状  21-24
    3.1.1 草本药用植物收获期  21-22
    3.1.2 汉语言教学与推广  22
    3.1.3. EGAT的合作  22
    3.1.4. 双星震动及W现象  22
    3.1.5. 国际培训班  22-23
    3.1.6. 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  23-24
  3.2 实证分析  24-27
    3.2.1 调查问卷简介  24-25
    3.2.2 问卷现状分析图  25-27
  3.3 滇盟科技合作前景探索  27-28
第四章 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竞争性分析  28-35
  4.1 科技合作的竞争优势  28-29
    4.1.1 滇盟资源的互补性  28
    4.1.2 科技水平配比性高  28-29
    4.1.3 特殊的地域文化  29
    4.1.4 政策支撑体系  29
  4.2 无法规避的制约因素  29-31
    4.2.1 宏观环境的不稳定性  29-30
    4.2.2 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  30
    4.2.3 滇盟合作项目资金短缺  30-31
    4.2.4 科技合作项目的选择难达共识  31
  4.3 竞争性SWOT分析  31-35
    4.3.1 S理论  31-33
    4.3.2 S下的战略措施  33-35
第五章 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重点领域的选择  35-50
  5.1 领域选择的指导思想  35-36
    5.1.1 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35
    5.1.2 双方实现双赢互利  35-36
    5.1.3 政府积极制定支持政策  36
  5.2 领域选择目标  36
  5.3 科技合作领域选择的特点  36-37
    5.3.1 不同地域共同特点  36-37
    5.3.2 不同地域各自特征  37
  5.4 科技合作重点领域  37-39
    5.4.1 农业振兴领域  37-38
    5.4.2 冶炼勘测领域  38
    5.4.3 能源开发领域  38
    5.4.4 生态环保领域  38-39
    5.4.5 科技旅游领域  39
  5.5 广阔的前景领域  39-40
  5.6 均衡需求分析  40-50
    5.6.1 需求变动因素  40-41
    5.6.2 实证分析  41-44
    5.6.3 需求变动因素的PEST分析  44-46
    5.6.4 重点领域的需求分析  46-50
第六章 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  50-70
  6.1 科技合作模式的现状  50-52
    6.1.1 不同国家选择不同模式  50-51
    6.1.2 现阶段模式的种类  51-52
  6.2 滇盟科技合作模式的实现方式  52-55
    6.2.1 项目技术结合  53
    6.2.2 智力水平交流  53
    6.2.3 人力资源培训  53
    6.2.4 科技能力探讨  53
    6.2.5 科技创业中心的建立  53-54
    6.2.6 现阶段模式实现渠道  54-55
  6.3 科技合作模式的初步分析  55
  6.4 现行的可行性模式  55-57
  6.5 可行性模式研究  57-60
    6.5.1 交叉熵理论的引入  57-58
    6.5.2 基于交叉熵的模糊相似度量理论  58-60
  6.6 交叉熵中可行性模式的指标体系构建  60-62
    6.6.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60-61
    6.6.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1
    6.6.3 关键指标的解释  61-62
  6.7 实例研究  62-66
    6.7.1 案例介绍  63
    6.7.2 指标评价体系测评  63-65
    6.7.3 根据指标确定指标权重  65-66
    6.7.4 交叉熵理论对模式的识别  66
  6.8 利用相似度对可行性模式进行选定  66-68
  6.9 总结  68-70
第七章 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模式可行性政策与措施  70-75
  7.1 建立滇盟科技合作政策支撑体系  70-71
  7.2 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实施可行性  71-72
  7.3 云南高校与东盟科技合作模式可行性建议  72-73
  7.4 科技合作模式—交叉熵理论的前景与展望  73-75
致谢  75-76
参考文献  76-79
附录A 调查问卷  79-84
附录B 调查问卷  84-87

相似论文

  1.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2.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3.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4.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5.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6.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7.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8.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9.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0.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11.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2.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的研究,G633.41
  13. 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632.1
  14. 媒介融合中电视媒体的困境与出路,G206
  15.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16.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17.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S512.1
  18.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19. 中国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630
  20.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21. 基于统一战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6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世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