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研究

作 者: 高阳
导 师: 吴景社;段爱旺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业水土工程
关键词: 间作 冬小麦 春玉米 光合有效辐射 作物需水量
分类号: S3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12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对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模式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和作物蒸发蒸腾的观测,得到如下初步结论: (1)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IPAR)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且上下午曲线对称,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LAI)有较好的相关性。遮荫率日变化也呈双峰曲线;遮荫率与株高有着较好的相关性。 (2)间作春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受光合有效辐射的瞬时值影响较大。间作模式下春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与株高和叶面积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3)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从冬小麦苗期开始降低,到越冬期达到最低,返青后开始升高,抽穗后较为稳定,麦收后又有所升高;土壤温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与气温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4)与单作相比,第一个试验期内冬小麦全生育期内间作麦田土壤蒸发量增加了34.63mm,作物蒸腾量减小了65.81mm,蒸发蒸腾量减小了31.18mm。冬小麦生育期内,单作麦田E/ET为20.42%,间作麦田E/ET为29.72%;第二个试验期内冬小麦生育期内间作麦田土壤蒸发量增加了26.00mm,作物蒸腾量减小了64.81mm,蒸发蒸腾量减小了40.81mm。冬小麦生育期内,单作麦田E/ET为17.65%,间作麦田E/ET为25.13%; 与单作春玉米相比,间作春玉米的土壤蒸发减少了40.94mm,作物蒸腾增加了147.73mm,ET值增加了106.79mm;间作田的E/ET值为19.76%,单作田的E/ET值为32.14%。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9-17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17
    1.2.1 间作套种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研究进展  10-12
    1.2.2 蒸发蒸腾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3
    1.2.3 土壤蒸发的研究现状  13-14
    1.2.4 作物需水量计算的研究状况  14-17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7-20
  2.1 研究内容  17-18
  2.2 研究方法  18-20
    2.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18
    2.2.2 试验观测项目及方法  18-20
第三章 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冠层中光能分布规律  20-35
  3.1 冬小麦单作条件下冠层光能分布规律  20-22
    3.1.1 冬小麦单作条件下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的日变化  20-22
    3.1.2 冬小麦单作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22
  3.2 春玉米单作条件下冠层光能分布规律  22-24
    3.2.1 春玉米单作条件下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的日变化  22-24
    3.2.2 春玉米单作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关系  24
  3.3 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条件下冠层光能分布规律  24-33
    3.3.1 间作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入射和透射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  24-25
    3.3.2 间作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的日变化  25-26
    3.3.3 间作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26-27
    3.3.4 间作预留行光能分布  27-29
    3.3.5.春玉米、冬小麦共生期间春玉米接受到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  29
    3.3.6 宽窄行种植条件下春玉米光能分布  29-33
  3.4 间作条件下作物群体动态发育规律  33-35
第四章 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条件下土壤温度时空变化规律  35-43
  4.1 单作冬小麦土壤温度时空变化规律  35-36
  4.2 单作春玉米土壤温度时空变化规律  36-37
  4.3 间作田与单作田土壤温度时空变化规律的对比  37-43
    4.3.1 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  37-39
    4.3.2 土壤温度日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39
    4.3.3 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39-41
    4.3.4 土壤温度季节变化与气温季节变化的关系  41-43
第五章 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耗水规律  43-63
  5.1 间作种植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作物耗水规律  43-53
    5.1.1 间作种植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蒸发规律  43-44
    5.1.2 间作种植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ET、T、E的变化过程  44-48
    5.1.3 不同种植方式下麦田T/ET与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的关系  48-49
    5.1.4 间作种植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49-51
    5.1.5 棵间土壤蒸发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51-52
    5.1.6 灌水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  52-53
  5.2 冬小麦、春玉米共生期间作物耗水规律  53-55
    5.2.1 冬小麦、春玉米共生期间土壤蒸发逐日变化过程  53-54
    5.2.2 冬小麦、春玉米共生期间蒸发蒸腾量、蒸腾量和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  54
    5.2.3 冬小麦、舂玉米共生期间间作麦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54-55
  5.3 间作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生育期内作物耗水规律  55-58
    5.3.1 间作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蒸发规律  55-56
    5.3.2 间作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生育期内蒸发蒸腾量、蒸腾量和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  56-57
    5.3.3 间作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57-58
  5.4 间作条件下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58-63
    5.4.1 试验期内气候条件分析  58-59
    5.4.2 间作模式下作物系数计算  59-63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3-65
  6.1 结论  63-64
  6.2 讨论  64-65
参考文献  65-70
致谢  70-71
作者简介  71

相似论文

  1.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2.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3. 丛枝菌根对旱作水稻/西瓜间作系统中西瓜枯萎病的影响,S436.5
  4.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5.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S512.1
  6. 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调控研究,S512.1
  7. 水稻冠层辐射传输特征和光能利用研究,S511
  8.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冬小麦根系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关系的研究,S512.11
  9. 施氮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分布和产量的影响,S512.11
  10. 西瓜、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对西瓜连作枯萎病的影响,S436.5
  11.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S512.11
  12. 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S512.11
  13. 日光温室切花郁金香生长发育和外观品质模拟模型,S682.263
  14. 红壤小流域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功能研究,S533
  15. 太原盆地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CO2净交换的关系研究,S512.11
  16. 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群体辐射特性及光合作用模拟模型研究,S641.2
  17. 间作条件下杏树根系分布研究,S662.2
  18. 核(桃)农间作系统栽植管理技术模式的研究,S664.1
  19. 杏麦(棉)间作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S436.629
  20. 杏棉间作对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生产及养分运移特征的影响研究,S562
  21. 秸秆覆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生态效应综合研究,S512.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学(农艺学) > 作物生物学原理、栽培技术与方法 > 作物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