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与晚年丁玲

作 者: 王轶
导 师: 张永泉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晚年丁玲 《中国》 辩诬情结 心态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5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认为,丁玲晚年倾尽了全部心血创办的大型文学期刊《中国》是她晚年一道异常亮丽的风景线。《中国》扶持和帮助了文学新生代,对80年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奠基和开创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清晰地表达出了晚年丁玲对当代文学许多热门、敏感问题的真实看法。但是,丁玲晚年的一些公开言论却和《中国》的办刊宗旨及特色背道而驰,她晚年的文学活动中确实存在着反常的矛盾和反复。本文认为,这些反常现象的心理根源就是丁玲的“辩诬情结”。 丁玲的“辩诬情结”在个人经验上肇始于延安,并投射在了她的文学创作中。随着历史问题在她的身世经历中不断地引起命运的几次跌宕,这个情结逐渐被强化。丁玲复出后,曾经在50年代亲手操作了“丁、陈反党小集团”冤案的周扬对她的平反问题依旧屡次设障阻挠。强烈的外部刺激导致了“辩诬情结”所携带的心理能量急剧扩张并终于爆发,由此严重地牵扯了丁玲晚年的精力,使得她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停留在了来自现实的悲怆感受中,没能走向更大的超越。 客观地说,“辩诬情结”在丁玲的生命中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在意识自我需要加强力量的时候提供潜意识心灵力量的帮助,同时也因为其发挥功能的自主性和情绪性而阻碍了丁玲个性化追求的实现。 本文认为,丁玲的悲剧在于她是一个被政治化了的典型。“辩诬情结”在她晚年的全面引发和她感性的艺术生命如何逐渐被消磨一样,都是政治化命运的外在表征。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4
Abstraet  4-6
引言  6-8
一、一些印象的碎片  8-14
二、丁玲与《中国》  14-23
三、丁玲的“辩诬情结”  23-41
四、丁玲的悲剧  41-48
结语  48-50
注释  50-56
参考文献  56-58

相似论文

  1.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4.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5.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6.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9.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0.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2.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3.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4.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5.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6.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7.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18.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19. 我国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研究,G648.7
  20. 中印高等教育投资来源比较研究,G649.1
  21. 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选择研究,G8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