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共犯人窝藏、包庇法律适用分析

作 者: 苏军霞
导 师: 俞树毅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共犯人 窝藏、包庇 期待可能性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以窝藏、包庇定罪处罚。共犯人相互窝藏、包庇如何认定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可以适用。据了解,实践中,有的法院以窝藏、包庇罪来处罚,有的法院认为不构成犯罪,认定不一。目前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共犯人窝藏、包庇共犯人不构成犯罪,但是又没有在权威著述中阐明理由,令人不知所以然。本文选取周晓琴、黄波、张成兵三个案例,针对三人是否构成窝藏、包庇罪的争议,试图从期待可能性理论着手,探讨共犯人相互窝藏、包庇为何不构成犯罪。本文先简要介绍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产生、主旨、判断标准及适用范围,探讨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共犯人窝藏、包庇行为的不同观点和见解。我国刑法学界,周光权教授主张共犯人窝藏、包庇不构成犯罪,张明楷教授提出“如果专门为了使共犯人逃避法律而窝藏、包庇的,成立本罪;反之,倘若为了本人或者即为本人也为共犯人逃避法律责任而我藏、包庇共犯人的,则不宜认定为本罪。但是,如果明知共犯人另犯其他罪而窝藏、包庇的,应认定为窝藏包庇罪”。本文采用张明楷教授的观点。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具体分析,以行为人为标准,结合普通人标准和国家利益标准,判断周晓琴、黄波、张成兵的窝藏、包庇行为是否具有可期待性,探讨不同情形下共犯人窝藏共犯人是否成立犯罪的问题。依照期待可能性理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犯罪后掩饰、逃避是犯罪人的本能反应,不能期待其不为掩饰、逃避行为。一般情况下,共犯人之间有着共同的防御利益,为共犯人的利益即为本人的利益,所以共犯人之间的窝藏、包庇行为没有可期待性,不构成犯罪。本人罪行被发觉,纯为他人利益实施窝藏、包庇的,其行为具有可期待性,构成犯罪。共犯人窝藏、包庇另犯有其他罪行的共犯人,因为他们之间仅有部分共同的防御利益,窝藏、包庇共犯人在保全自己的利益之外,还保全了共犯人超出此范围的利益,其行为只是期待可能性降低,并非完全没有期待可能性,对这种行为应该认定成立窝藏、包庇犯罪,因为牵涉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处罚时可以考虑从轻。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9
第一节 案例及争议焦点  9-13
  一、周晓琴等人故意伤害、包庇案  9-10
  二、黄波等盗窃案  10
  三、张成兵抢劫、窝藏案  10-13
第二节 窝藏、包庇罪的法理分析  13-25
  一、窝藏、包庇罪概述  13-15
    (一) 窝藏、包庇罪的一般规定及其理解  13
    (二) 窝藏、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13-15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简介  15-23
    (一)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产生及其主旨  15-17
    (二)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17-19
    (三)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范围  19-23
      1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国外的适用  19-20
      2 我国刑法界对期待可能性理论适用的意见  20-23
  三、期待可能性理论在窝藏、包庇罪中的应用  23-25
    (一) 国外刑法学界的观点  23
    (二) 国内刑法学界的观点  23-24
    (三) 本文所采观点  24-25
第三节 案例评析  25-28
  一、周晓琴等人故意伤害、包庇案  25
  二、黄波等盗窃案  25-26
  三、张成兵抢劫、窝藏案  26-28
第四节 在我国刑法中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思考  28-30
小结  30-31
参考文献  31-32
致谢  32

相似论文

  1. 《论承继共犯》,D924.11
  2. 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
  3. 论期待可能性理论,D914
  4.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本土化价值研究,D924
  5. “亲亲相隐”与亲属间窝藏、包庇类犯罪的豁免,D924
  6. 非法经营赌博机的刑法规制,D924.3
  7. 利用无犯意人实现犯罪目的行为之定性,D914
  8. 非同案共犯供述的证据效力相关问题研究,D925.2
  9. 试论共犯关系脱离,D924.1
  10. 对合犯问题研究,D924
  11.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问题探讨,D924.1
  12. 醉驾型犯罪的定性探讨,D924.3
  13.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认定与立法完善,D924.3
  14.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的研究,D924.3
  15. 论共犯口供的证据效力,D925.2
  16. 王刚等抢劫案研究,D924.1
  17. 转化型抢劫罪相关问题探析,D924.3
  18. 论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的认定,D924.1
  19. 论教唆未遂,D924.1
  20. 转化型抢劫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