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事审前程序研究

作 者: 邓丽
导 师: 宋朝武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民事审前程序 诉讼程序 实证分析 庭审程序 固定证据 独立价值 程序功能 民事纠纷 深化认识 加深理解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4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事审前程序,是一个与庭审程序相并立的具有独立价值诉讼程序。在内容上,审前程序具备发挥程序功能所需的一切要素和解决纠纷所需的一切程序资源,是一种不依赖于其他程序仅靠自身构造就有能力解决民事纠纷的自足性诉讼程序形态;在功能上,审前程序在强调明确争点、固定证据以确保庭审之需外增加了促进和解、解决纠纷的功能,实现了功能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构建民事审前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民事审前程序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深化认识、加深理解,从而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有所裨益。本文由引言、论文主体、结论及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引言大致描述了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主体部分则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该理论本身展开研究与论证,在结论部分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做出了说明。论文主体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研究民事审前程序的基本问题。文章首先对民事审前程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逐一探讨了民事审前程序的特征、功能和价值问题。第二章主要以美国和德国为例对当事人主义审前模式和职权主义审前模式的立法例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研究。在全面了解美、德民事审前程序立法的历史沿革、具体规定和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探寻两种审前模式的异同及发展趋势。第三章主要是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现状的透析。结合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立法的现状和改革的方案,文章指出了目前我国民事审前程序改革中存在四个重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积极探讨解决方案。第四章主要探讨如何重构我国民事审前程序。文章从理念建构、主体构建、和制度建构三个角度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制度进行了阐释。

全文目录


引言  8-11
第一章 民事审前程序的基本问题  11-22
  一、民事审前程序的概念  11-13
    (一) 民事审前程序的内涵与外延  11-12
    (二) 民事审前程序概念的表述方式  12-13
  二、民事审前程序的特征  13-15
    (一) 多元主体的参与  13
    (二) 程序主体的对话  13-14
    (三) 程序的确定性  14-15
  三、民事审前程序的功能  15-17
    (一) 整理和确定争点  16
    (二) 交换和固定证据  16-17
    (三) 促进和解,在庭审前解决纠纷  17
  四、民事审前程序的价值  17-22
    (一) 民事审前程序与程序公正  17-18
    (二) 民事审前程序与程序效率  18-19
    (三) 民事审前程序与程序效益  19-22
第二章 民事审前程序的模式——以美、德为例透析  22-32
  一、当事人主义审前模式  22-25
    (一) 美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历史沿革  22-24
    (二) 美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具体规定  24-25
    (三) 当事人主义审前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25
  二、职权主义审前模式  25-28
    (一) 德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历史沿革  25-26
    (二) 德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具体规定  26-28
    (三) 职权主义审前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28
  三、两种审前模式的异同及发展趋势  28-32
    (一) 两种审前模式的异同  28-30
    (二) 民事审前程序的发展趋势  30-32
第三章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立法与改革的反思  32-41
  一、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立法现状  32-33
    (一) 现行立法  32
    (二) 司法解释  32-33
    (三) 最新立法动态  33
  二、我国审前程序改革探索的三种模式  33-35
  三、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定位  35-37
  四、民事审前程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7-41
    (一) 改革缺乏整体性意识  37-38
    (二) 改革缺乏相关制度支持  38-39
    (三) 改革成果缺乏立法确认  39-40
    (四) 当事人权利缺乏充分保障  40-41
第四章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之重构  41-57
  一、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理念建构  41-43
    (一) 理念构建的意义  41-42
    (二) 构建民事审前程序的基本理念  42-43
  二、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主体构建  43-51
    (一) 法院与当事人的关系  43-47
    (二) 法院内部主体权力的配置  47-51
  三、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制度构建  51-57
    (一) 建立强制答辩制度  52-53
    (二) 完善证据交换制度  53-55
    (三) 构建审前调解制度  55-57
结论  57-58
主要参考资料  58-61
后记  61

相似论文

  1. 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D631.2
  2. 论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D926
  3. 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F224
  4.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F276.6
  5. 国际教育服务进口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F276.44
  6. 金融支持影响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F124.3;F224
  7.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嬗变与模式探索,D926.2
  8. 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实证研究,D925.1
  9.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F271
  10. 多媒体集成化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H319
  11. 基于货币错配视角下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F224
  12.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D925.1
  13. 我国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的实证研究,F283
  14. 中小板上市企业成长性与成长环境实证分析,F832.51;F224
  15.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经济分析及其完善建议,D922.294
  16. 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的实证分析,D921.2
  17. 中国城市户籍限制影响因素及其改革对策研究,D631.42
  18. 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证券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分析,F131.26
  19. 太原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F224
  20. Research on Stock Pricing Method,F224
  21. 基于FDI福利效应的“贫困化增长”的判定,F124;F2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