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检察权性质的法理学考察

作 者: 辛东卿
导 师: 刘金国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检察权性质 法律监督 检察制度 法理学 正当性 制度起源 司法改革 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 分权制衡理论
分类号: D92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9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司法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已经成为学界的当务之急。中国检察制度因其独特之处而倍受质疑,本文通过从正当性、历史渊源、比较法和实证考察的法理学角度分析,论证了中国检察权的核心是源于对权力的制衡,其性质只能是法律监督。 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讨论的对象、范围和支持的观点。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检察”和“法律监督”词源的初步阐释,表明这两个概念的多样性和在中国宪政体制特殊语境下的特定含义。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西方检察制度起源的考察,揭示出检察权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维护法律统一、防止行政和司法专断、保障人权、维护公益和实现公正司法的中坚力量,监督性是检察权与生俱来的品格。 通过对苏联检察制度形成的考察,揭示出列宁法律思想既是继承于前人的思想精华,同时也是根据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当时社会的客观情况,创立了以法律监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同时也被实践证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通过对中国检察制度起源的全面考察,揭示出我国检察制度是在继承“御史制度”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检察制度内容的选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借鉴吸收,更加强化了中国检察制度的“监督”的色彩,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法律监督为核心,以职务犯罪侦察、公诉和诉讼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检察制度。 第三部分主要是从分权制衡理论出发,分析检察权在权力构架中的定位与“法律监督”性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即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有效的监督来源于权威、独立、专门的法律监督。同时,讨论了实现分权制衡的具体模式可以是多样的,应根据本土资源之情况加以选择和利用,特别说明了在议行合一集权模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实现权力制约的具体模式,从而论证中国检察权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的正当性内核。 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对世界主要法系检察制度特点和改革动向的考察,以及联合

全文目录


前言  8-11
第一部分 中国检察权性质的争论  11-13
  一、中国检察权的概念  11-12
  二、法律监督的词源分析  12-13
第二部分 中国检察权性质的历史考察  13-24
  一、西方检察制度的起源与分析  13-15
    (一) 检察制度的产生  13-15
    (二) 对检察制度起源的分析  15
  二、苏联和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演化  15-17
    (一) 列宁对前理论之继承  15-16
    (二)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概述  16-17
    (三) 俄罗斯检察制度对法律监督的继承和保留  17
  三、中国检察权的起源与流变  17-24
    (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考察  17-19
    (二) “监察”制度对中国检察权的影响  19-20
    (三) 清末检察制度的移植和中国检察制度的正式创立  20
    (四) 近代中国检察权的演变  20-21
    (五) 新中国检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1
    (六)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对现代中国检察制度的影响  21-22
    (七) 中国检察权本源分析  22-24
第三部分 检察权性质的正当性考察  24-27
  一、从政治学分权制衡理论考察  24-25
    (一) 分权制衡学说  24
    (二) 制衡学说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24-25
  二、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考察  25-27
第四部分 检察权性质之比较法考察  27-32
  一、三大法系检察制度特点比较及进化趋势的启示  27-29
    (一) 三大法系检察制度之比较考察  27
    (二) 各国检察制度进化趋势及特点  27-29
  二、检察制度的国际标准  29-30
  三、检察制度移植之中国考察  30-32
第五部分 中国检察权性质之实证考察  32-37
  一、法律监督是我国国体和政体对检察权的必要要求  32-33
  二、法律监督制度的法律渊源考察  33-34
  三、法律监督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34-35
  四、遏制司法腐败的需要  35-37
结论  37-46
  一、中国检察权的性质是法律监督  37-40
    (一) 中国检察权的性质只能是法律监督  37-38
    (二) 中国检察权兼具司法性和行政性  38-39
    (三) 中国检察权不是行政权或司法权,而是法律监督权  39-40
  二、我国检察权性质(法律监督)的特点  40-42
    (一) 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的主要特点  40-42
    (二) 谁来监督监督者  42
  三、社会主义检察理论对于世界司法理论的贡献  42-44
  四、检察改革与司法改革  44-46
参考文献  46-47

相似论文

  1.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2. 司法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法官塑造,D926.2
  3. 刑事诉讼中的另案处理问题研究,D925.2
  4. 民事诉讼当事人真实义务探究,D925.1
  5. 我国刑事法庭证人作证的问题与完善,D925.2
  6. 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监督制度研究,D926
  7. 刑事司法中法律监督问题研究,D925.2
  8. 论检察权的监督制约机制,D926.3
  9. 论集中审理的构想,D925.1
  10. 论我国检察权的司法性根基及其司法化改革,D926.3
  11. 论中国语境中的法官能动性,D926.2
  12. 行政诉讼调解之正当性研究,D925.3
  13. 检察引导侦查制度反思,D925.2
  14. 论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适用现状及制度改革,D926.3
  15. 金融监管机构行政强制权研究,D922.1
  16. 论遗产税的正当性,F812.42
  17. 亲属特权与“亲亲相隐”之比较,D929
  18. 契约效力正当性理论研究,D913
  19. 初探放射诊疗活动中的侵权责任认定,D922.16
  20. 列宁执政党理论建设研究,A821
  21. 列宁与葛兰西关于领导权思想的比较,A8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检察院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