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同文三馆洋教习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关系

作 者: 吴建章
导 师: 郭太风
学 校: 东华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同文三馆 洋教习 中国教育近代化 清政府 正负影响
分类号: G5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4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开始了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近代化进程。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以洋务教育为开端,洋务教育则以京师、上海和广州同文三馆的创立为标志。同文三馆的创办既含有洋务派应对外交之急培养翻译人才的目的,又含有他们决心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在同文三馆中,先后活跃着75名洋教习。部分洋教习来源于外国领事、公使人员或赫德的推荐,另一些人则是通过直接招聘而来。他们由外国官员、海关官员、传教士和其他在华外国人组成。洋教习大多来自英、法、德、美、日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能胜任教习职务。 在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洋教习的到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带来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对落后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促进了中国教育观念的革新;把西方近代先进的分年制教育制度介绍到中国,为同文馆设置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分年制课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代之以“西文”、“西艺”和“西政”;输入了西方先进教学方法,改变了一味灌输、死记硬背的中国传统教学方法,以及重教材轻实践的偏向,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与社会实际、现实生活的联系。洋教习为同文三馆培养出的几百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涉及外交、教育、科技、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培养的师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代师资匮乏的问题,成为促进洋务教育乃至中国教育近代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同文三馆使用洋教习也有失误之处,如人员良莠不齐、传教士介入、薪水相对过高等问题,给同文三馆的发

全文目录


引言  11-16
一、同文三馆建立的时代背景与目的  16-20
  1、时代背景  16-17
  2、目的  17-20
二、同文三馆洋教习基本情况分析  20-29
  1、引入途径、到馆前身份及资格聘用  21-23
  2、人数、姓名及所教科目  23-25
  3、国别与文化背景  25-29
三、同文三馆洋教习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推动  29-46
  1、传播西方教育理论,改进中国教育体制  29-33
  2、拓宽学科内容,编译新式教材  33-37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7-40
  4、培育新式人才,丰富近代师资  40-46
四、从洋教习的使用看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46-60
  1、关于洋教习引进的争论  46-49
  2、依赖洋教习造成的缺憾  49-60
    (1)、人员良莠不齐与传教士的介入  49-54
    (2)、高额薪水及其影响  54-60
结论  60-61
参考文献  61-65

相似论文

  1. 从《理藩院则例·喇嘛事例》探析清政府对蒙古实行的喇嘛教政策,K249
  2. 1864年至1875年清政府收复新疆的态度探微,K256.2
  3. 论沙俄全面占领中国东北后的中俄交涉(1901-1903),K257
  4. 丁韪良对京师同文馆发展的贡献,K256
  5. 论清政府留学管理政策,G648.9
  6. 解构主义的翻译——清政府涉外条约语例研究,H059
  7. 公司投资于普通合伙企业法律问题研究,D922.291.91
  8. 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K252
  9. 清政府与清末话语权之争,K257
  10. “西巡”时期清政府施政状况考察,K256.7
  11.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藏政策的演变,K252
  12. 《万国公报》的教育近代化思想研究,G529
  13. 清政府对五台山藏传佛教的管理,B949
  14. 晚清学堂洋教习探析,K256
  15. 清政府引导朝鲜开港策略研究,K256.9
  16. 中法战争期间的封锁与对策,K256.2
  17. 清政府与俄伊犁交涉方略述评,K252
  18. 清末留日教育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G648.9
  19. 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K249
  20. 日本控制下的大连港(1907—1926),K293.1
  21. 清政府对朝鲜的政策研究(1866-1876),K25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国教育事业 > 教育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