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作 者: 秦江波
导 师: 孙金梅
学 校: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专 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关键词: 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 防范与控制
分类号: F83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5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从金本位制度崩溃以来,世界经济经常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特别是1994年12月底,墨西哥政府为制止外汇大量外流突然宣布比索大幅度贬值,引发了一场波及拉美、亚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金融危机。两年之后,当人们对墨西哥金融危机仍记忆犹新、心有余悸之时。在远离墨西哥的亚洲,一度以高经济增长著称的泰国,继墨西哥之后再度爆发了一场极具经济破坏力的金融危机。本文拟通过对这些金融危机的分析,探寻各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和推进金融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为中国加强自身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这些金融危机的共性特征暴露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和推进本国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即由于急于求成,造成一国现行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监管水平滞后于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最终导致经济运转失灵。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与墨、泰等国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常项目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仅1996年顺差即达72.43亿美元;(2)我国外资的管理状况基本令人满意:期限结构合理,短期资本仅占10%左右,总体数量适当;债务率为90%,偿债率为10%,均在国际警戒线之内;资金投向主要在实物经济部门;(3)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至1996年12月实现了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之后,我国并没有急于开放资本市场,对资本项目下外汇资金的进出管理仍比较严格。这使得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较少地受到国际游资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可以认为,我国近期内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前面论及的发展中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我国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认真研究以前的金融危机,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对我国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是非常有意义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14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0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0-12
  1.3 所涉及的相关理论  12-14
第2章 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14-20
  2.1 金融风险的定义  14-16
    2.1.1 金融风险的一般定义  14-15
    2.1.2 系统金融风险或全局性金融风险  15-16
  2.2 金融风险问题的重要性  16-17
  2.3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17-20
第3章 九十年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20-29
  3.1 九十年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原因  20-23
    3.1.1 金融危机的特点  20-21
    3.1.2 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深层原因  21-23
  3.2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3-28
    3.2.1 直接影响  23-24
    3.2.2 间接影响  24-28
  3.3 本章小结  28-29
第4章 我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和成因  29-48
  4.1 我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  29-36
    4.1.1 企业在银行挂帐,占用了大量的银行资产  29
    4.1.2 坏帐、呆帐长期占用银行资金  29-30
    4.1.3 企业的三角债呆滞部分信贷资金  30
    4.1.4 国有企业资产盈利率越来越低,偿债能力越来越差  30-31
    4.1.5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严重不足  31
    4.1.6 巨额的居民储蓄存款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  31
    4.1.7 贷款业务不景气  31
    4.1.8 高额的不良资产  31-32
    4.1.9 自由资本率低  32-34
    4.1.10 金融资产总量相对不足  34
    4.1.11 金融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与种类单一  34-35
    4.1.12 金融工具品种开发不足,投资与融资不便  35
    4.1.13 金融机构不合理,金融市场发育不足  35-36
  4.2 我国金融风险形成的基本原困  36-44
    4.2.1 国际金融的一体化  37-38
    4.2.2 商业银行发展滞后  38-39
    4.2.3 国内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不同步  39
    4.2.4 外资的管理不完善  39-40
    4.2.5 财政货币政策不完善  40-42
    4.2.6 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42-44
  4.3 中国潜在的金融风险  44-47
  4.4 本章小结  47-48
第5章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48-58
  5.1 对内策略  48-55
    5.1.1 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48-49
    5.1.2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  49
    5.1.3 货币自由化和经济国际化的改革  49-50
    5.1.4 货币政策必须牢牢地掌握在货币当局手中  50
    5.1.5 调整国内经济结构  50
    5.1.6 加强地区金融合作  50-51
    5.1.7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51
    5.1.8 化解不良债权,势在必行  51-53
    5.1.9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立法,确保金融安全  53-55
  5.2 对外策略  55-57
  5.3 本章小结  57-58
结论  58-60
参考文献  60-62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调适研究,F249.26
  3. G公司战略选择与研究,F426.6
  4. 名牌企业的抗金融危机能力研究,F272;F224
  5.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若干对策研究,F831.59
  6.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F275
  7. 我国商业银行物流金融项目风险管理探析,F832.2
  8.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F276.3
  9.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督研究,F233
  10.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日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752.7
  11.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F125.5
  1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问题研究,F719
  13. 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问题研究,F752.8
  14. 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出口问题的研究,F752.62
  15. 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比较,F831.51;F224
  16. 金融危机下银行救助法律制度适用研究,F832.2
  17.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法律建设的启示,D922.28
  18. 从金融危机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8
  19.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启示,A811
  20. 跨国股票市场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分析,F831.51;F831.59
  21. 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证券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分析,F131.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危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