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生活世界”看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思想

作 者: 王正祥
导 师: 黄震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大众文化
分类号: B08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9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工具理性批判”是失败的。这种批判一方面缺少规范基础,另一方面也没有真正把握资本主义的“病理学”,要想让批判理论富有活力,必须放弃意识哲学传统,运用语言哲学的交往范式加以改造。 立足于交往范式的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受制于两个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的力量,即社会融合和系统融合。如果从系统角度来看社会,社会是一个自我调节的功能系统;如果从文化角度来看社会,社会是一个符号意义再生产的“生活世界”。现代资本主义病理学的实质是体系过度膨胀发展,体系媒介对生活世界的入侵造成的“生活世界殖民化”。晚期资本主义的病态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 在大众文化问题上,早期诸人把大众文化等同于工具理性的操纵犯了类似的错误。必须进行范式转换,才能为大众文化批判确立规范基础。 立足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认为,大众文化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大众文化是由于体系媒介越界操纵造成的病态文化。在体系媒介的操纵下,文化服务于体系效益,失去其自目的性,妨碍了生活世界中人们的自由交往。哈贝马斯同时认为,早年的阿多尔诺和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的过度“失望”和过度“希望”是因为没有一个规范的评价标准造成的。必须用语用学的“理想的交往情境”对大众文化的评价加以规范。在大众文化的研究方法上则应该把哲学批判和实证的经验研究有机结合。在对早期诸人的“文化工业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对理想的公共领域的新构思。在重建批判理论的同时,哈贝马斯也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进行了重建。从“生活世界”看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思想中文提要在我们借鉴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我们的传媒实践步入西方的老路,又如何建设一个理想的公共领域,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思想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全文目录


引言  10-12
一、 “生活世界”,奠基性概念的引入  12-23
  (一) 、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  12-15
  (二) 、 从认识论到交往行动理论的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扬弃  15-23
二、 立足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重建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  23-52
  (一) 、 大众文化与“媒介殖民化”  24-30
  (二) 、 大众文化与技术  30-35
  (三) 、 “媒介殖民文化”与“理想的交往情境”  35-41
  (四) 、 大众文化研究方法  41-43
  (五) 、 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反思  43-47
  (六) 、 重建理想的公共空间  47-52
结语  52-56
参考文献  56-58
发表论文  58

相似论文

  1. 中国报纸副刊编辑形态与文化建构研究,G213
  2. 论中学历史教育的“生活世界”趋向,G633.51
  3. 符号学视角下的文本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H0
  4.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建立及其实施策略研究,G641
  5. 狂欢视野下的民间小戏,J825
  6. 大众文化视角下中美文化认同的对比研究,G04
  7. 论哈贝马斯“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C91-0
  8.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B516
  9. 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B089
  10. 语文德性教育的心学观照,G633.3
  11.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视域”概念,B516.52
  12. 意义构造与生活世界,B516
  13.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市民社会”思想之比较,D091
  14. 农村籍贫困大学生日常生活世界探析,G645
  15. 基于生活世界理念的生成性教学研究,G420
  16. 生活世界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探究,G633.3
  17.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及其当代意义,B089
  18. 论马克思哲学研究对象的转换及其意义,B0-0
  19. 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融合,J905
  20. 论高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G641
  21. 宁浩“疯狂”喜剧电影的市场竞争策略研究,J90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 > 其他哲学流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