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穿越时空的幽会——鲁迅《故事新编》与王小波《青铜时代》比较研究

作 者: 宫爱玲
导 师: 房福贤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青铜时代》 狂欢化 陌生化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1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鲁迅和王小波,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一位是在世纪初,一位是在世纪末。然而他们的小说在文体上却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审美倾向,即“狂欢化”和“陌生化”。正是这相同的文体质素使得两位作家穿越时空,显示了神秘的相似性。我将这神秘的相似性称为“幽会”。 本文试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和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来比较解读这两部作品,其目的在于为鲁迅和王小波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论文分导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导言部分简单回顾了以往关于鲁迅和王小波的一些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意义、目的。 主体部分又分三节进行论述。第一节“狂欢化”的幽会:着重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比较解读《故事新编》《青铜时代》,指出两者在小说文体上都表现出“狂欢化”特征。在论述两者“狂欢化”特征时又从三个部分来论述,即“狂欢化时空”、“狂欢式”和“狂欢广场和恶作剧”。“狂欢化时空”就是在作品中不遵循现实的和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是对现实和历史的时间和空间的超越。“狂欢式”是“狂欢节”最主要的仪式,即“笑谑地给国王加冕和随后的脱冕”。在“脱冕”的过程中伴随着“降格”,就是“把一切高级的、精神性的和抽象的东西转移到整个不可分割的物质——肉体层面、大地层面和身体层面。”“狂欢广场”是“狂欢节”的活动场所。“恶作剧”也是“狂欢节”所必不可少的项目,在《故事新编》中是恶作剧似的言说策略,而《青铜时代》中则是“顽童捣蛋鬼”直接制造的恶作剧。 第二节“陌生化”的幽会:着重运用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来比较解读《故事新编》和《青铜时代》,指出两者在小说文体上都表现出“陌生化”特征。而实现“陌生化”有三种方法:“时空结构交错化”、“非幻觉化”和“历史化”。这三种方法在《故事新编》和《青铜时代》中都有所体现。 “时空结构交错化”就是将不同的时空进行交错和叠印,形成时空交融状态。在《故事新编》和《青铜时代》中是古代时空和现实时空的交融。 “非幻觉化”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让观众处于神智昏迷的状态,给观众一种幻觉,好像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自然的,没有经过排列的事件。《故事新编》和《青铜时代》是通过“油滑”和“元小说”因素来实现“非幻觉化”的。 “历史化”是指把事件表现为“历史事件”,即首先在历史中透视事物的本质、原因,其次是以一种寓言一的方式来关怀,回答时代的问题。《故事新编》的创作意图是“刨一下坏种的祖坟”,刨祖坟的过程就是“历史化”的过程。《青铜时代》则应从作者的创作旨趣来看。仁小波追求“有趣”,主张不受现实逻辑的约束,在一个虚拟的时空中自由发挥。远离现实有两条途径:一是将现实推回历史;一是将现实推向未来。《青铜时代》取的是前一条路,即“历史化”。 “陌生化”在两部小说集中都是以“滑稽”面貌出场的。《故事新编》中的“滑稽”是由对一立因素、细节瘤和重复或相似因素造成的:而《青铜时代》中的“滑稽”是由边缘人视角占今对比和不合情理不合规范造成的。“滑稽”的最高形式是“怪诞”,表现为小说中人物的变异、人物言行的可笑怪诞、人物形象的离奇和动物的怪异等。《青铜时代》“陌生化”的整体表现是“有趣”和“反讽”。 第三节深入挖掘《故事新编》和《青铜时代》文体特征表层相似的深层原因。指出这源于两位作家具有相同的“反常规思维”。所谓“反常规思维”,是一种不同于常规思维的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独立性和深刻性的特征。“反常规思维”的形成是因为鲁迅和1三小波具有相似的人生经历。首先,两个人在青少年时代都遭遇了家庭和社会的变动,他们的生活前后发生了变化,这对他们看待人事的感受和眼光有深刻的影响:其次,鲁迅和王小波都有海外留学经历,鲁迅去的是日本,王小波去的是美国,这海外留学的经历造就他们独特的视角;再次,鲁迅和王小波都是理科出身,后而转文。这使两个人文理兼通,!霉古通今,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因此往往能够穿过事物的表象,洞察本质。 鲁迅的《故事新编》和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在表现出相似文体特征的同时,也表现了相异的质素。这涉及许多的原因,如社会时代不同,文学自身的变革,作家的艺术创作主张以及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的差异等。表现出来的就是《青铜时千七》的“轻”、“热”和 《故事新编》的“重”、“冷”的文体特点。 结语。总结“狂欢化”和“陌生化”这两种理论的文体体现及其深层思维本质。指出这两种理论不仅适用于文学表现,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社会观察世界的武器和方式。在这一点土,王小波和鲁迅同样深刻,我们应给予王小波正确的文学评价,正如给予鲁迅的一样。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导言  8-10
第一节 “狂欢化”的“幽会”  10-15
  (一) 狂欢化时空  10-11
  (二) 狂欢式:“脱冕”和“降格”  11-13
  (三) 狂欢广场:恶作剧  13-15
第二节 “陌生化”的“幽会”  15-25
  (一) 实现“陌生化”的三条途径  15-17
    1 时空结构交错化  15-16
    2 非幻觉化  16
    3 历史化  16-17
  (二) “陌生化”的呈现面貌:“滑稽”  17-21
    1 《故事新编》的“滑稽”三要素  18-19
    2 《青铜时代》的“滑稽”三要素  19-21
  (三) 两个关键:“反讽”和“有趣”  21-25
第三节 “幽会”的背后  25-37
  (一) “相似性”的背后:反常规的思维方式  25-28
    1 家庭变故  26-27
    2 海外留学  27
    3 理科转文  27-28
  (二) “相异性”的背后:时代及其他选择  28-37
    1 鲁迅与《故事新编》  28-29
    2 “食”与“性”  29-33
    3 “冷”与“热”、“重”与“轻”  33-37
结语  37-38
注释  38-40
参考文献  40-4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41-42
后记  42

相似论文

  1. 诗意的疏离:图文之间,J506
  2. 元代散曲套数叙事艺术研究,I207.24
  3. 甘青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及族属研究,K872
  4. 《红楼梦》英译本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I046
  5. 诗学视域下《洛丽塔》中陌生化手法在汉译中的再现研究,I046
  6. 漫步云端的诗意与尴尬,I207.42
  7. 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解析,I561
  8.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9. 互联网时代下“山寨”视频短剧考析,J905
  10. 痛苦与诗歌,I207.25
  11. 陌生化理论视域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研究,I712
  12. 俄国形式主义暨陌生化理论研究,I512
  13. 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策略,G633.3
  14. 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I207.3
  15. 迪金森诗歌的陌生化分析,I712
  16. 广西融水良双闹鱼节调查与研究,K892.4
  17. 权力交织的场域,I207.42
  18. 从毛虫到蝴蝶,I712
  19. 《拍卖第四十九批》的对话性研究,I712
  20. 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狂欢精神,I313
  21. 新视野中的乡土中国,I7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