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活动的异化及扬弃的思想

作 者: 苗泉竹
导 师: 郑祚尧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人的活动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社会异化 扬弃异化 无产阶级 《神圣家族》 新哲学
分类号: B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关注现存世界,注目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他创立的新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而对现代社会异化的分析、批判贯穿于马克思的哲学的创立过程中。对异化的关注就是对人的关注,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的研究认为:马克思通过早期关注劳动者的贫困化具有了异化的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领域,从哲学人类学层次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异化与人的自身状况,实现了人本革命,并从异化劳动的分析中,得出人的解放的理论。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及其异化与现实实物世界相联系,并且通过分析无产阶级生活条件达到违反人性的顶点,论证无产阶级是扬弃异化的主体力量,同时认为无产阶级扬弃异化需要同新哲学相结合。在《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确立其新唯物主义立脚点是社会化的人类,以人为主体坐标,从实践出发,以人类自身实践活动的格局来说明人的本质、人类思维、人类世界。同时,马克思并没有摈弃异化的思想,反而使异化的思想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说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深入到人的活动的内在结构中,探索异化的根源和人的发展。他提出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而现实的人通过感性活动来确认和发展自身,异化正是源于人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是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相互作用中出现的,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本文总结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分工上对异化种种表现的考察,通过对偶性的人和有个性的人的说明,论证了异化的扬弃和现实人的发展。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6
序言  6-7
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与马克思所实现的人本理论革命  7-15
  (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前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萌芽  7-8
  (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领域,从哲学人类学层次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与人自身状况  8-13
    1 、 马克思对人自身状况和异化的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上的  8-9
    2 、 从异化的角度分析人是马克思跳出国民经济学框架对现实社会的哲学人类学批判  9-11
    3 、 马克思人本理论的革命  11-13
  (三) 从劳动异化中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和解放的引申  13-15
二、 《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扬弃异化的主体力量和新哲学的论述  15-22
  (一) 马克思聚焦现实实物世界,注目于无产阶级非人性的生存条件  16-19
    1 、 马克思把人本同现实实物世界相联系  16-18
    2 、 无产阶级是扬弃异化的主体力量  18-19
  (二) 无产阶级扬弃异化需要同新哲学相结合  19-22
三、 《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初步建构  22-30
  (一) 确立新唯物主义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23-24
  (二) 马克思以人为主体坐标,从实践出发,以人类自身实践活动格局来说明人类世界、人类思维、人类社会及其发展  24-27
    1 、 马克思把人类世界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  24-25
    2 、 用实践来说明人类思维的客观真理性并且理解和解决理论的神秘之所在  25-26
    3 、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6-27
  (三)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确立并没有摈弃异化的思想,相反使异化的思想奠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  27-30
    1 、 马克思对人及其异化的关注由关注其生存条件转为关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  27-28
    2 、 异化的消除来自于“实践变革的力量”  28-29
    3 、 由于感性活动的革命性,使哲学的功能实现了变革  29-30
四、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深入到人的活动的内在结构,探索异化的根源和人的发展  30-42
  (一) 新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人  30-32
    1 、 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诠释  30-31
    2 、 现实的人通过“感性活动”来确认和发展自身  31-32
  (二) 现实人的异化  32-38
    1 、 异化源于人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33-36
    2 、 从分工的角度考察异化的表现  36-38
    3 、 异化的进步意义  38
  (三) 消除异化现象--现实人的发展  38-42
注释  42-43
主要参考文献  43-44
后记  44

相似论文

  1. VRGIS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TP311.52
  2.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3.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4.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风险评估,S435.112.1
  5. 广东罗坑鳄蜥性二型性及咬力研究,Q958.1
  6. 三维服装虚拟变形及展示技术研究,TS941.26
  7.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8. 基于模型的Web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TP311.53
  9.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10. 全闽师范学堂与清末福建师范教育,G659.29
  11. 千岛湖岛屿社鼠的巢区和领域研究,Q958.1
  12.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13.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14. 农村宗族活动中族员的行为策略研究,C912.82
  1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G622.4
  16.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G633.6
  17. 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初探,G633.3
  18. 三明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G633.96
  19.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20. 小学信息科技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G623.58
  21.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中职教研活动重构,G717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