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钢铁表面超疏水膜的制备与表征

作 者: 李娟
导 师: 葛圣松
学 校: 山东科技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钢铁 超疏水 化学蚀刻 水热法 含氟硅烷 防腐蚀
分类号: TB38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润湿性是固体材料表面的重要特性之一,通常用液滴(水)在材料表面的静态接触角来判断。近年来,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的超疏水材料由于在防腐、自清洁、抗氧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材料表面的润湿性是由其表面粗糙结构和表面自由能共同决定的,因此,制备超疏水表面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粗糙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一是在疏水表面构建微细结构。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从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细结构两方面入手,使用化学蚀刻法和水热法两种简单的表面处理方法在钢铁表面构建了微纳米级的分级结构,随后利用自组装技术在其表面自组装氟硅烷膜,成功地制备了超疏水表面,实现了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控制。主要内容如下:一、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含氟硅烷(FT-922)在钢铁表面的自组装效果,得到有效的组装条件,当FT-922:水:乙醇=4:6:90(质量百分比),30℃条件下组装18h时,可以达到较好的疏水效果;用含氟试剂对预先组装硅烷偶联剂的铁片进行二次组装,可以显著地改善其疏水性。二、采用化学蚀刻法对钢铁表面进行刻蚀,然后用含氟硅烷对经刻蚀处理后的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表面的形貌、润湿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SEM结果表明,经化学刻蚀后的钢铁表面上产生了多空隙的疏松结构;经氟化处理后表面呈现出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7.11°,且滚动角小于10°(5μl水滴)。极化曲线结果表明,超疏水膜的形成对溶液中的腐蚀介质起到了物理隔离的作用。三、采用水热法对钢铁进行表面微细化加工,然后在经水热处理后的表面组装含氟硅烷,降低表面自由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表面的形貌、化学组成、润湿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SEM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的钢铁片表面上生长出了微米级的八面体状、花状和菜花状的结构,条件合适时,这些二级结构的表面会生长出纳米级丝构成的网状结构;XRD结果显示,表面氧化层的主要成分为Fe3O4;经氟化处理后这些具有微纳米级分级结构的表面呈现良好的疏水性,与水滴的接触角最大为165.31°,滚动角小于5°(5μl水滴)。极化曲线结果表明,超疏水膜的形成对溶液中的腐蚀介质起到了物理隔离的作用。钢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材料,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抗腐蚀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钢铁表面超疏水膜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两种在钢铁表面构筑微纳米级分级结构制备超疏水膜的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制备出的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2.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3. 碳酸根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结构重构性能研究,TQ424.2
  4.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O611.4
  5. 多孔氧化铜空心微球的制备及表征,O614.121
  6. 基于磁流体组装的空心磁性碳微球及其功能性复合体,TB383.4
  7. 碳负载碳化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O614.613
  8. 德国BSR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案例研究,F426.31
  9. 二氧化硅球腔微电极阵列以及复合磁性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应用,TB383.1
  10. 碳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TB383.1
  11. 多孔MIn2S4(M=Zn,Cd)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光催化性能研究,O643.36
  12. 高活性氧化物可见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机制研究,O643.36
  13. 钢铁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的研究,F426.31
  14. Fe,Co,Ni纳米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制备与表征,TB383.1
  15. 济钢宽厚板全过程数字化质量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6. Gd,Eu共掺杂LaPO4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O614.331
  17. 钢铁企业蒸汽合理利用及优化分配研究,TF083
  18. 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9Co0.1O2和LiNi1/3Co1/3Mn1/3O2,TM912
  19.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超疏水改性及耐蚀性能研究,TB383.1
  20. 唐山首钢宝业钢铁基地建设项目立项研究,F426.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