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安徽省酸沉降及其控制规划研究

作 者: 孙欣
导 师: 汪家权;潘天声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酸沉降 硫沉降 二氧化硫污染 排放量预测 控制规划
分类号: X5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结合亚洲发展银行贷款项目“安徽省长江流域大气污染控制和酸雨控制”而进行的,首次对安徽省的酸沉降及其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虑到我国的酸沉降是典型的硫酸型污染,本文着重讨论酸沉降中的硫沉降。本次研究分为以下5个部分: 1 对安徽省的现状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安徽省酸沉降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 采用部门分析法及弹性系数法,按高、低两个方案预测了安徽省2010年、2020年的能源消费,进而采用排放系数法预测了目前控制水平下高、低两个方案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并将其进行网格化处理。 3 采用BAT模式模拟了安徽省2000年的硫沉降分布,预测了高低方案下安徽省2010年、2020年的硫沉降状况,并对其2000年的硫沉降来源作了分析。 4 采用简单质量平衡模型与相对敏感性方法,确定了安徽省各网格不同保护率下的硫沉降临界负荷,将其与安徽省的硫沉降量进行比较,确定安徽省各网格内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生态系统比率。 5 采用费用最小优化模型来进行安徽省硫沉降控制规划研究,确定安徽省2005年、2010年、2020年SO2削减方案,并就其具体削减方法提出建议。 本研究为安徽省制定有效的酸沉降控制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供安徽省有关部门参考。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1-18
  1.1 国外对酸沉降的研究和控制概况  11-13
    1.1.1 欧洲  11-12
    1.1.2 北美  12-13
    1.1.3 亚洲  13
  1.2 我国酸沉降研究和控制状况  13-15
  1.3 本文研究内容  15-18
第二章 安徽省自然环境、能源结构及污染现状  18-27
  2.1 安徽省自然环境  18-19
  2.2 安徽省能源结构及污染现状  19-26
    2.2.1 能源消耗、工业锅炉及窑炉  19-20
    2.2.2 大气污染现状  20-26
  2.3 小节  26-27
第三章 安徽省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27-40
  3.1 安徽省能源消耗预测  27-31
    3.1.1 能源预测方法  27-28
    3.1.2 安徽省能源消耗预测  28-31
  3.2 安徽省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31-33
    3.2.1 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31-33
    3.2.2 安徽省民用源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33
    3.2.3 安徽省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  33
  3.3 RAINS-ASIA对安徽省能耗及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预测  33-35
  3.4 网格化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结果  35-39
    3.4.1 二氧化硫排放量网格化方法  35-36
    3.4.2 将安徽省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网格化  36-39
  3.5 小结  39-40
第四章 安徽省硫沉降模拟  40-50
  4.1 大气污染物输送沉降模式  40-45
    4.1.1 模式概述  40-42
    4.1.2 模式比较  42-43
    4.1.3 几种决策型模式  43-45
  4.2 安徽省硫沉降状况  45-48
    4.2.1 安徽省硫沉降现状模拟及趋势预测  45-48
    4.2.2 安徽省硫沉降来源  48
  4.3 小结  48-50
第五章 安徽省硫沉降的环境影响分析  50-63
  5.1 安徽省生态系统的硫沉降临界负荷  50-59
    5.1.1 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确定方法  50-54
    5.1.2 RAINS-ASIA中的硫沉降临界负荷确定  54-56
    5.1.3 安徽省生态系统的硫沉降临界负荷  56-59
  5.2 安徽省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生态系统比率  59-62
  5.3 小结  62-63
第六章 安徽省硫沉降控制的优化削减方案  63-81
  6.1 优化削减模型  63-66
    6.1.1 控制指标的确定  63
    6.1.2 目标负荷的确定  63-64
    6.1.3 优化削减模型  64-66
  6.2 安徽省硫沉降控制的情景方案设计  66-76
    6.2.1 情景方案设计  66-75
    6.2.2 情景方案比较  75-76
  6.3 安徽省硫沉降控制规划的建议  76-79
  6.4 小结  79-81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81-86
  7.1 主要结论  81-82
  7.2 建议  82-86

相似论文

  1. 四川三个典型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初步探讨,X517
  2. 修河(县城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X52
  3. SD模型在阿什河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X52
  4. 官厅水库流域水污染控制对策研究,X524
  5. 模拟酸雨对叶菜类蔬菜影响评价模型研究,X173
  6. 沈阳蒲河沈北新区段水环境改善工程规划研究,X52
  7. 佛山高明“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研究,X321
  8. 施加石灰对天目山柳杉群落土壤化学性质和植物的影响,S714
  9. 基于GIS的酸沉降对农作物损害的经济损益分析研究,X517
  10. 沈阳河畔新城项目工程成本控制研究,F284
  11. 杉木幼龄林对模拟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S791.27
  12. 杉木及邓恩桉幼龄林凋落物分解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S714
  13. 小城镇开发控制规划体系研究,TU982.29
  14. 酸沉降对泰山土壤酸化及植物生态生理特性影响研究,X173
  15. 黄土区大气沉降及其化学成分监测,X831
  16. 土默特右旗“十一五”环境质量控制规划,X321
  17.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移动性组分化学及其对酸沉降的响应与动态,S718.5
  18. 水污染控制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库研究,P208
  19. 酸沉降对土壤—蔬菜系统及其氮、磷周转的影响,X517
  20. 铜陵市酸雨危害及控制研究,X517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酸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