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三个典型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初步探讨

作 者: 蔺晖钧
导 师: 胡庭兴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大气降水 酸沉降 沉降浓度 沉降量
分类号: X5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酸雨问题是目前世界普遍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对土壤、森林、湖泊等生态系统都具有潜在危害。四川省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自然条件以及省内工业的快速发展致使氮和硫等物质大量排放,导致四川省酸雨成为环境污染中引人注目的问题。本实验在四川盆地及盆周三个具有代表性地区即华西雨屏区(雅安雨城区)、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区(广汉市)、川西高山峡谷区(汉源县)分别设观测点进行为期两年(2008年-2009年)的大气降水观测。通过对大气降水中降水量、pH值、N03-、SO42-、NH4+、Ca2+、Mg2+、Na+、K+离子的观测分析,了解三地通过降水(雨、雪)过程,从空气中沉降到地面的沉降物的类型、主要化学组成、阴阳离子的含量及比例、某些污染组分的性质和含量。为研究当地主要大气N、S沉降以及降雨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对和控制三地区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状况提供参考,为森林营造中选择抗有害物质植物种类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量特征雨城区2008和2009年降水总量分别达到1772mm和1703mm,广汉市2008年和2009年降水总量分别为817mm和794mm,汉源县2008年、2009年降水总量分别为768mm和528mm。三地2008年和2009年降水量随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秋高,春、冬低的趋势。2三地大气降水中酸雨频率、降水pH值年动态特征三地酸雨频率差异明显,由高到低依次为雨城区>广汉市>汉源县,雨城区酸雨类型主要以中度酸雨为主,广汉市和汉源县酸雨类型均主要以轻度酸雨为主。雨城区季节和年均pH值均为三地最低,其中雨城区年均pH值均小于5.6,广汉市和汉源县年均pH值分别为6.00和6.03。三地pH值随季节变化均表现出春、冬高,夏、秋低的趋势。3降水离子组成及组分关系三地降水中的主要离子均为SO42-。致酸类型分别为雨城区和汉源县为混合型,广汉市为硫酸型或燃煤型。三地年均降水离子浓度总和(∑总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广汉市(106.15mgL-1)>雨城区(103.23 mgL-1)>汉源县(29.23 mgL-1)。三地∑总值随季节变化均表现出夏、秋低,春、冬高的趋势。4 C、N、S和阳离子沉降量均随季节变化呈现夏、秋高,春、冬低的趋势,而沉降浓度均随季节变化呈现夏、秋低,春、冬高的趋势。5雨城区次降水因子相关关系雨城区次降水中,降水量对沉降离子的浓度有稀释作用,pH值的大小与单个离子浓度大小没有必然关系,阴离子浓度和阳离子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附表 本文所用英文缩写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8-11
前言  11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19
  1.1 国外研究概况  11-15
    1.1.1 酸雨污染概况  11-13
    1.1.2 酸雨监测概况  13-15
  1.2 国内研究现状  15-19
    1.2.1 酸雨污染概况  15-17
    1.2.2 酸雨监测概况  17-19
2 研究方案  19-23
  2.1 研究目的意义  19
  2.2 研究区概况  19-20
  2.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0-23
    2.3.1 研究内容  20-21
    2.3.2 研究方法  21-23
    2.3.3 技术路线  23
3 结果与分析  23-41
  3.1 三地大气降水特点  23-25
  3.2 三地大气降水中酸雨频率、降水PH值年动态  25-27
    3.2.1 三地大气降水中酸雨频率  25-26
    3.2.2 三地大气降水中pH值年动态  26-27
  3.3 降水化学特征  27-28
    3.3.1 降水离子组成  27
    3.3.2 降水离子组分关系  27-28
  3.4 三地大气降水离子季节动态  28-41
    3.4.1 三地大气降水中离子沉降量动态  28-38
    3.4.2 雨城区次降水各因素相关关系  38-41
4 讨论  41-44
  4.1 降水量动态  41
  4.2 酸雨频率和PH值动态  41
  4.3 降水化学动态  41-42
  4.4 大气降水离子季节动态  42-44
    4.4.1 DC、DOC、IC季节动态  42-43
    4.4.2 DN、NO_3~-、NH_4~+动态  43
    4.4.3 SO_4~(2-)动态  43-44
    4.4.4 Na~+、K~+、Ca~(2+)、Mg~(2+)动态  44
    4.4.5 雨城区次降水动态  44
5 结论  44-45
6 进一步研究方向  45-47
参考文献  47-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业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X52
  2. 箱筒型基础防波堤结构地基沉降研究,U656.2
  3. 天津港区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浅层加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U655.54
  4. 水泥粉煤灰搅拌桩处理饱和黄土地基试验研究,U416.1
  5. 深厚松散层水位与应变监测试验研究,TD327
  6. 建筑物水平掏土纠偏技术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TU746.3
  7. 重庆主城区降水中的汞及其沉降量研究,X52
  8. 含沙铁路道碴力学行为研究,U211
  9. 城市空气污染价值损失核算研究,X51
  10. 西藏高原大气氮湿沉降研究,X831
  11.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河湖环境系统模型研究,X824
  12. 山东省城市酸沉降状况及成因研究,X517
  13. 湿陷性黄土处治技术研究,U416.1
  14. 安徽省酸沉降及其控制规划研究,X517
  15. 软基路堤最终沉降量的灰色预测及反演分析,U416.12
  16. 过湿土地区公路地基处治技术的研究,U416.16
  17.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固结与渗流研究,TU472
  18. 黄土区大气沉降及其化学成分监测,X831
  19. 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降水中的甲、乙酸根与常见阳离子方法研究,X832
  20. 长沟峪煤矿矿井涌水规律数值模拟研究,TD742.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酸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