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荣格原型理论初探

作 者: 夏秀
导 师: 杨守森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理论初探 原型理论 具体事物 集体无意识 追寻原型 心理结构 人类心 积淀说 西方文艺理论 理式
分类号: I0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1709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荣格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仅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而且已经对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将其理论视角指向人类心理深处,以原型来诠释人类文化,并为文学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本文拟追寻原型理论的历史渊源,探讨其本质特征及丰富内涵,并追踪原型理论对中外文论的影响。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追溯荣格原型理论的提出及历史渊源。荣格的原型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荣格理论的重要环节,是从集体无意识具体事物之间的中介。荣格不满意弗洛伊德用性欲来解释人的一些意识行为。他把人的无意识分成两个部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处在人类心理的最底层,很难觉察到,但是人的一些重要行为或意识却根源于它。荣格认识到从集体无意识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具体事物,这之间必须有一种过渡结构,荣格选用了“原型”作为中介。其实,荣格的原型理论是在西方有关理论的影响下提出来的。西方古典神学、哲学,柏拉图的“理式”及康德的“构架”都给荣格重大启示。柏拉图认为理式是一切事物的最终决定者,他的理式具有两种含义:统辖一切的最高理式和事物各自的理式。康德认为在范畴(纯概念)与具体事物之间跨度太大,人类认识很难直接发生。他提出,人类之所以能认识事物是因为在先验的“知性纯粹概念”即范畴与具体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构架”,它兼具范畴和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从而使得范畴能够应用于“现象”即具体事物。荣格的原型就是从以上几种见解中得到启示才提出来的。 第二部分着重探讨原型的丰富涵义和特征。荣格的原型理论不同于以往有关理论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有关认识论的而是有关无意识的;它研究的是人类的心理结构,力求通过对人类心理的研究来探讨人类完善自身的途径。他的原型自然就具有了与前人不同的涵义:既有形式的涵义又有内容的成分,是处于集体无意识和具体事物之间的“居间者”。因此,它不是具体意象,而是具有图式特征。因为原型是一个中介,所以它不属于处于浑沦状态的集体无意识也不是具体事物,难以辨认,具有模糊性。原型又是全体人类不分地理环境、不分历史条件都具有的,且 古今一致,所以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荣格原型理论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以及它与李泽厚的积淀说的深层联系。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西方,弗莱借鉴了荣格原型理论厚重的历史感,创立了神话原型批 评,为文学批评赢得了独立的地位:在中国,李泽厚借鉴了前人理论的 有关方面,提出了积淀说,把对人性的探讨与人的心理结构结合起来, 对人类心理结构的形成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人类的心理结构不是由遗 传,而是在社会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从而提出建立新的、健康的人性的 建设性意见。 第四部分是对荣格原型理论的评价。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种积极意义:第一,它是一种综合研究,集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考古学 等于一体,显出一种宏阔的视野。这是作为一个学者应有的品格之一, 对我们不无启示。第二,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本质论。原型理论对 文学本质的认识不同于以往的摹仿论、反映论或表现论,它认为艺术是 原型的显现,是生命的真实表达,艺术不是个人的自我渲泄,而是人类 心灵深处的原型的表达,所以它昭示的是全人类共同的生命之源。第 三,原型理论解释了文学具有永恒魁力和模糊多义性的原因。原型在 艺术中的显现不是直接的,而是以象征的方式,因此具有了多义性和模 糊性。荣格原型理论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它过分强调了原型的作用, 忽视了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只有从个体出发才能到达集体, 超越自我的事实,所以造成了个体与集体之间不可弥补的裂痕。荣格原 型理论的缺陷还在于,他没有对原型的历史生成进行科学、严密的论 证。他只是类比于本能,推测出原型的存在,自始至终没有把原型放到 社会实践中来检验、论证,所以具有神秘性和非理性倾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引言  7
一、 原型理论的提出及渊源  7-13
  (一) 从集体无意识具体事物的中介:原型的提出  7-9
  (二) 沿用与改变:原型的渊源  9-13
二、 原型的丰富涵义和特征  13-22
  (一) 原型的丰富涵义  13-19
  (二) 原型的特征  19-22
三、 原型理论的影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和李泽厚的积淀说  22-34
  (一)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与荣格的原型理论  22-27
  (二) 李泽厚的积淀说与荣格的原型理论  27-34
四、 原型理论的意义及缺陷  34-38
  (一) 原型理论的意义  34-37
  (二) 原型理论的缺陷  37-38
结束语  38-40
注释  40-42
参考书目  42

相似论文

  1. 通识教育的文化透视,G642
  2. 论张贤亮小说的才子佳人模式,I207.42
  3. A Cognitive Study of the Polysemic Simple Present Tense,H314
  4. 视觉图像与潜意识分析,B84
  5. 英文药品说明书中情态动词的认知研究,H314
  6. 网络艺术对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G632
  7. 基于原型理论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研究,H319
  8. 词汇能力、多义词教学与习语习得,H319
  9.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心理学解读,I516
  10. 论科学实施德育的路径,D648
  11. “烛”与CANDLE国俗语义的认知对比,H313
  12. 英语介词语义的认知分析及其教学启示,H319
  13. 基于原型理论的英语听力认知过程实验研究,H319.3
  14. 认知语言学观照下的儿童二语词汇习得策略研究,H09
  15. 对《太阳照样升起》中女主人公勃莱特·阿什利的荣格式解读,I712.074
  16. 试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解读《蝇王》之主题与人物,I561.074
  17. 试论西方抽象绘画艺术,J205
  18. 认知语义学指导下的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的创新,H316
  19. 英文字母的表意特征与英汉思维差异研究,H312
  20. 英语学习词典中的原型释义模式,H316
  21. 母语为英语和韩语的汉语学习者表形量词习得研究,H55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 文学与现实生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