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站油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动态与调整技术研究

作 者: 王金多
导 师: 沈晓华;范长海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低渗透 裂缝性油藏 开采动态 开发研究 加密调整井网
分类号: TE3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7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拥有上十亿桶的原油储量,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潜力。我国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在油气开发生产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常规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如油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套管损坏严重;地层压力下降快,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差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已经制约和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其开发调整研究对石油生产和相关科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挖掘剩余油潜力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面临的难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基础性研究。认识、适应裂缝特征,搞清裂缝发育与构造、岩性、断层和砂体的关系,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摸清油水运动规律,合理部署井网,防止水窜是提高这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为了有效地开发好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研究探索这类油田的开发调整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低渗透裂缝发育的新站油田为试验和研究对象,从油藏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入手,在研究了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及其与古应力场、现今应力场的关系基础上,依据低渗透油田开发理论,采取室内研究、矿场试验推广等手段,研究和探讨了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和方法。同时,文中系统研究了裂缝性低渗砂岩油藏的动态特征,提出了利用动态特征反推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重点对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合理井排距的选择问题和后续加密开发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结合实际油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和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认识和结论,为新站油田今后的开发方案部署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1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9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9-1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1-29
  2.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11-23
    2.1.1 自发渗吸实验  15-18
    2.1.2 自发渗吸数学模型  18
    2.1.3 驱替条件下的渗吸实验  18-21
    2.1.4 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21-23
  2.2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现状  23-29
    2.2.1 优化布井研究现状  24-26
    2.2.2 周期注水方式研究现状  26-29
第三章 新站油田油藏地质特征  29-35
  3.1 构造特征  29
  3.2 储层特征  29-33
    3.2.1 油层组划分  29-30
    3.2.2 沉积背景与沉积微相  30-32
    3.2.3 储层岩性及物性特征  32-33
  3.3 流体性质  33-34
  3.4 油水分布特征  34
  3.5 地层压力和温度  34-35
第四章 新站油田裂缝特征和识别技术研究  35-51
  4.1 压裂缝特征  35-37
    4.1.1 压裂缝的方位  35-36
    4.1.2 压裂缝的类型  36-37
  4.2 天然裂缝发育特征  37-41
    4.2.1 显裂缝  37-39
    4.2.2 微裂缝  39-40
    4.2.3 层间裂缝发育特征  40-41
  4.3 常规测井裂缝模式识别技术研究  41-51
    4.3.1 模式识别技术特点  41
    4.3.2 基本原理  41-44
    4.3.3 裂缝模式建立  44-47
    4.3.4 裂缝发育程度表征  47-49
    4.3.5 常规测井裂缝识别解释成果与验证情况  49-51
第五章 裂缝性油藏的开发特征  51-55
  5.1 裂缝性油藏衰竭式开采特征  51-52
  5.2 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特征  52-55
第六章 开发调整技术的研究及实施效果  55-78
  6.1 开展示踪剂试验,了解裂缝发育状况  55-60
    6.1.1 示踪剂技术解释基本原理  55-58
    6.1.2 试验方案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58-60
  6.2 采取定压注水,延迟油井见水时间  60-61
  6.3 开展周期注水可行性研究,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61-65
    6.3.1 周期注水的理论依据  62
    6.3.2 周期注水的地质依据  62-63
    6.3.3 周期注水重要参数的确定  63-65
  6.4 开展注采系统调整现场试验  65
  6.5 开展加密和注采系统调整室内研究  65-78
    6.5.1 合理井网系统探讨  65
    6.5.2 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研究  65-71
    6.5.3 加密可行性与加密方式研究  71-78
结论  78-79
致谢  79-80
参考文献  80-84
作者简介  84

相似论文

  1.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2. 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3. 建宁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592.7
  4. 盘古梁油田深部复合调剖技术研究,TE357.4
  5. 电子化疾病护理知识库的开发研究,R47
  6. 基于Zend框架的企业办公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7. 牛庄油田王68块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研究,TE348
  8. 裂缝扩展注水模拟研究,TE348
  9. 滨南油田酸化增注技术研究,TE357
  10. 电子化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发研究,R473.6
  11. 护理电子病历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R47
  12. 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实用流程研究,F224
  13. 安溪县金谷溪区域资源开发研究,F127
  14. 路44断块低渗储层开发技术对策研究,P618.13
  15. 东辛油田营11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方式研究及应用,P618.13
  16. 辽河油田沈150-沈161井区精细油藏描述,P618.13
  17. 鄯善油田二次开发数值模拟研究,P618.13
  18. 榆树林油田特低渗透扶杨油层可动用储量评价研究,P618.13
  19. 低渗透油层微观特征及其与宏观指标关系研究,P618.13
  20. 绵阳塘汛污水处理厂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X703
  21. 安踏领导力开发研究,F272.9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油田开发(油藏工程) > 低渗透油田开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